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综述

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综述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综述

作者:刘灵

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4期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的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研究。本文简要梳理儿童情绪胜任力的概念界定研究,幼儿情绪发展的特征研究以及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重点、研究方法、研究的角度、研究的视野四个方面对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拓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能力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发表了《情绪智力》一书,之后情商教育开始在教育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脑科学研究发现,3-6岁是情绪能力发展的敏感阶段,在儿童阶段对情绪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儿童成长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近十年,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成为社会情绪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近十年幼儿情绪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归纳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幼儿情绪能力的界定研究

对于儿童情绪能力维度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梅耶(Mayer)和萨洛维(salovey)情绪智力理论分为四维度:情绪觉察与情绪表达能力;正向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对情绪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对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Saarni(1999)情绪能力八要素理论:觉察自身;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语言的能力;移情的能力;区分内部情绪与外部表情的能力;应对紧张情绪的能力;使用适当情绪进行交流的能力;情绪自我效能。Mirabile(2010)认为,情绪胜任力包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Lahaye,Fantini-Hauwel,Van Broeck,Bodart和Luminet(2011)认为情绪胜任力包括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理解他人情绪和共情等)。我国学者陈英和等(200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儿童情绪能力的亚能力概括为情绪理解能力与情绪调节能力。西南大学刘云艳(2007)等提出幼儿情绪胜任力由情绪识别与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三个维度构成。

二、关于幼儿情绪的发展特征研究 1.幼儿情绪识别的发展特征研究

目前使用的研究范式有四种类型:情境情绪识别、表情匹配、表情指认和表情命名。综合国内外文献发现情绪再认与情绪命名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识别存在不同的发展顺序,最容易识别的是高兴,其次分别是愤怒和悲伤,而且识别积极情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能力好于对消极表情的识别,同时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效应。随着研究的进展,有一部分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幼儿对姿态表情的识别,结果发现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发展较早,小学阶段就已相当完善,姿态表情的识别能力发展较晚,到大学阶段才比较完善。另外,还有研究者开始了动态表情识别的研究,如我国学者王振宏(2013)通过真人视频开展了4—6岁幼儿动态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特征研究。 2.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特征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倾向于将情绪理解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目前比较受到研究者认可有声像测量法、情境故事法、情绪访谈法和情绪理解问卷法(TEC)四种。在研究的内容上开始从基本情绪理解过渡到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理解。如国外Davidson&Denise(2006)使用不同的故事情境研究了6、8、10岁儿童对基本情绪理解和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区别;Tracy,Jessica等(2009)使用面部行为编码系统(FACS),研究了自豪、害羞和尴尬三种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国内李湘兰、陈传锋(2010)从宏观上介绍了自我意识情绪,徐琴美、张晓贤(2003)研究了内疚情绪,李幼穗(2008)研究了同理心情绪。由此可见,自我意识情绪相关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3.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特征研究

情绪调节的研究范式主要有生理测量、情境故事访谈、情境实验、问卷测量等这几个方面。在设置情境实验时多采用延迟满足范式,不可能完成任务范式,失望范式等。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总趋势上,没有分年龄段的具体标准。如2001年Kopp和Thompson的研究都表明3岁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姚端维2004年的研究表明:幼儿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然后是情绪释放和回避策略,最后才是破坏性策略。唐荷花2011提出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从依赖他人导向的社会策略到自我引导的个人策略,出现越来越多的内在策略,使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研究

国外幼儿情绪健康的教育已纳入正规教育之中,特别是英美等国已经开始专门的情绪教育课程。我国初期在理论探讨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得出了许多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依据,从1990年到2000年对幼儿情绪研究的文献大都主要描述幼儿情绪发展特点和理论;从2001到2005年,大部分为幼儿情绪影响因素、幼儿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的理论研究。2006年至今开始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的探讨,其中2011年卢玲在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教育方案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做出干预;2011年孙培在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中通过绘画疗法对幼兒心理健康做出了干预;2014年王悦敏基于情绪控制与社会技能训练的害羞儿童干预研究;2010年刘婷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中通过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进行干预;2013年陈霞芳借助情绪绘本提升小班幼儿应对负面情绪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力;2011年张芳在以情绪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幼儿情绪教育的行动研究对幼儿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进行了干预;2011年张园园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中通过绘本阅读对幼儿的积极情绪进行了干预;2015年王滕在中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通过绘本,表演和混合干预对中班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进行了干预;2013年柳溪在中班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干预研究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手段对中班幼儿的同情心进行了干预。 四、研究展望

在简要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目前幼儿的情绪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再进一步探讨:

第一,研究内容和重点上,主要集中于内涵意义、影响因素、发展特点等本体基本内容的澄清,实际现状的考察及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研究上,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情绪能力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途径等。

第二,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中一般都倾向于大样本群体的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研究,其他的方法则较少采用,所以尝试采用更多丰富的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国内研究多采用国外的研究范式,但研究结论可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也有学者自己编制问卷、设置故事,编制连环画等,本研究认为国内编制或修订了很多适合于本土研究的问卷,但在情境故事设置上还有所欠缺,各研究者就自己本身研究目的编制一些情境故事,显得有些随意、零散,信效度也不太严谨。就本研究查找的资料来看,还未找到一套本土系统的情境故事的研究范式。 第三,研究的角度上,多从宏观、概括性角度对幼儿的情绪进行研究,没有对幼儿各种情绪进行细化研究,而且针对的多是简单情绪,复杂情绪的甚少。从文献梳理来看,自我意识情绪受到了关注,但国内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尚不充分,主要集中于宏观介绍层面:如概念,模型等,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四,研究的视野上,目前大部分研究仅仅从某一具体场景人手,而缺乏一种生命全程观和整体观的包容视野。幼儿情绪的典型特征是复杂性、情境性强,将来的研究要重视生态关系的作用,把握好生态背景各因素的整合与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