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1

(完整版)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1

来源:筏尚旅游网
《苏武传》练习一基础知识:(1)班固,东汉著名的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 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厩() 氏()左伊秩訾() 不敬斧钺() 汤镬()旃() 羝() 且()鞮()侯 单()于 th去() eir缑()王 being ar昆()邪()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e g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辇() 雍()棫()阳宫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引(1)引佩刀自刺。(2)虞常果引张胜。以(2)汉亦留之以相当。 t a time a(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4)以状语武。(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nd(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All things inood for浞()野侯 阏劾()大 som1(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

(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2)匈奴使来

(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4)方欲发使送武等

(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6)单于使陵至海上(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因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候

(1)朝夕遣人候问武

(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2)副有,当相坐。

2

(1)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乃幽武,置大窖中(4)羝乳乃得归为

(1)前长君为奉车(2)兄弟並为郎(3)子卿尚复谁为乎 (4)皆为陛下所成就(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空自苦亡人之地(6)信义安所见乎?

(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8)法令亡常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0)武父子亡功德

(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13)始以疆壮出

3

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何久自苦如此! A.单于壮其节 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

5、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 B.杖汉节牧羊

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羝乳乃得归

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A.见犯乃死,重负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D.为降虏于蛮夷

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例句:(3)何以女为见?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非汉所望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4

《苏武传》练习题(二)

  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数通使(  )     (3)厚赂(  )   (5)阏氏(  )   (7)膏草野(  )   (9)牧羝(  )   (11)夷灭(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因厚赂单于(    )(    )  (2)幸蒙其赏赐(    )  (3)以货物与常(    )  (4)蹈其背,以出血(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何以女为见?     ____________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___________  (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____________

(2)丈人行(  )(4)单于(  )(6)煴火(  )(8)啮雪(  )(10)弹劾(  )(12)刑戮(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D.单于视左右而惊

  (1)单于壮其节 ____________

  (3)惠等器,舆归营 ____________

  (4)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____________

  ①赵氏求救于齐。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望长安于日下。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于吾乎。⑥而耻学于师。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D.①⑥/②⑦/③④/⑤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7.翻译下列句子。  (1)置币遗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剑拟之。

5

  6.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空以身膏草野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祟高气节。  9.填空。

  (1)班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__________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1-5自然段,完成后面各题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6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____________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告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女为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虞常等人的“行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中写这件事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武的“爱国忠君”“宁死不屈”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看待苏武的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因而妙达钟律.遍l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 (选自《隋书》)

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尝与人方食 尝:尝试 C.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坏话D.其事竞寝 寝:停止不用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7

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率:一概,都

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

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

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1)(2) C.(4)(6)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B. C. D.

奏出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郑译修订的音乐如何,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并极力反对。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然如此。

B.(3)(5)D.(2)(5)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所演奏的音乐哀伤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

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译文: (2)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译文: 译文:

(3)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臼:“何用此为?”

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

8

练习一答案 1.(1)史学家

断代史 班马(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两都赋》达标训练

1.厩(jiù) 且(jū)

鞮dī)侯

单(chán)于

缑(gōu)王

ún)邪(yé)

浞(zhuō)野侯 阏氏(yānzhī)

左伊秩訾(zī) 旃(zhàn)

羝(dī

去(jǔ) 辇(niǎn)

雍(棫yù)阳宫

劾(hé)大不敬 斧钺(yuè)

汤镬(h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引(1)拔出(2)招出,供出以(1)

因为(2)

来(3) 把(4)把(5)不翻译(6)以至(7)从(8)把 (9)凭

10)来(11)把

使(1)使臣(2)使臣 (3) 派 , 使臣(4)使臣(5)使臣(6)派(7)出使因(1)通过(2)趁此(3)于是(4) 趁

候(1) 问候(2)拜访(3) 侦察兵

当(1)论处,判处(2) 理当

乃(1)于是 ,就(2) 就(3)就(4)才

为(1)做,担任(2)做,担任(3)为了(4)被(5)为(6)呢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

9

((h)

( (1)汝(2)叛(3)毡(4) (11) 欢(12)诀(13)强

4.A 5. C 6. D 7.B

弆(5) 无(6)现(7) 祀(8)无(9) 无(10)无

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1.(1)shuò (2)háng (3)lù (4)chán (5)yān  (6)yūn (7)gāo (8)niè (9)dī (10)hé (11)yí (12)lù  2.(1)趁此借机/赠送 (2)希望 (3)拿,用  (4)踩

  3.(1)女—汝 (2)畔—叛 (3)县——悬

  4.C(A.对长辈男子的尊称/岳父,妻子的父亲。B.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D.侍卫人员/方位词;控制)  5.(1)意动用法,认为……壮美 (2)使动用法,使……受到滋养 (3)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拉着 (4)使动用法,使……争斗  6.D(向/对于/在/比)

  7.(1)置办礼物赠给单于。(2)举起剑来做要砍的样子。(3)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被重用,哥哥和弟弟一道做了郎官。)

  8.B(为了保全在汉朝的家人)

  9.(1)史学家 断代史 “班马” (2)《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3)《两都赋》  2.D(第一句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第二句的“会”从会合中引申为共同、一起的意思。第三句的“生”

  3.C(例句中的“膏”本是溶化的油脂,引申为“肥”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给野草施肥的意思。C项的“壁”也是名词作动词,驻扎的意思。A项的“降”是使动,使苏武投降的意思;B项的“壮”是意动用法;D项的“夜”是

  4.(1)汉朝也扣留他们来作抵押。(“当”是抵押的意思)(2)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见”表被动)

  5.失败的原因在于内部知情者告密;这说明了“行动策划”的不周密;文中写这件事是交代矛盾激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刻画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伏笔。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2.A

3.C(万宝常所创作的音乐,不合世俗的口味,故大多没有得到流行)

4.(10分)

(1)(2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 (2)(4分)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10

三、 1.A(曾经);

  7.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苏武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也可以从今天的角度理解,只要

  6.(1)见犯乃死,重负国(2)欲自杀(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为什么要见你呢?(“女为见”是宾语前置的结构,其中“为”起提宾作用。)

名词作状词)。

活着的意思,作状语。第四句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是是动词,作谓语)

  二、1.A(第一句的“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中、私下里”的意思)。

(3)(4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拿这些来于什么?”附:古文翻译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

事情泄漏,被杀。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但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

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隋文帝很不高兴。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苏夔的父奈苏威有权有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高兴。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那么皇帝心里会喜欢的。这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万宝常曾经听大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这乐声淫厉而悲哀,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应验了。

“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这事最后还是被搁浅下来。

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当时全国正处全盛时期.听他说的都认为不会这样。隋 万宝常家里很穷,没有儿子,他的妻子乘他卧病在床,就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

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饿死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拿这些来干什么?”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