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作者:吴秋娥
来源:《教育》2015年第48期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展示学生资源,并根据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导学生提问,从而展开教学。小组交流学习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而不发,及时发现、归纳、提炼,并筛选、呈现出典型的发现和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经历思维碰撞,构建思维模块。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提问呢? 营造氛围,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积极营造质疑问难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多数教师习惯于自己进行教学准备,课堂资源也由自己提供。这样的资源,虽有体系,但不一定贴近学生实际。只有鼓励学生说出发现,自由质疑,生成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实课堂资源。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后,笔者问学生:“关于圆的知识你们想知道什么呀?”学生们思考片刻之后,陆续提出了“怎样画一个标准的圆”“圆有什么特征”“圆的周长怎么求”“圆的面积怎么求”“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等诸多问题,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做铺垫,同时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经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后,学生归纳概括出: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时笔者引导说:“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法?”马上就有学生问:“为什么书上多了‘分别’两个字?”然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他们经过讨论最后发现: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指一组对边和另一组对边平行;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指一组对边互相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也互相平行。这样,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创设情境,引发提问
通过对原有知识进行延伸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由学生尝试学习、发现规律、领悟学法;然后,教师捕捉信息、及时反馈、提炼升华,对原有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之产生新的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如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上课伊始,笔者就把一些玩具、衣服、鞋子、篮子、书本、饮料瓶等东西,零散地丢在教室中间。接着问大家:“今天我们的教室让你感觉舒服吗?”有学生说:“很不舒服,地板太乱了。我们应该把地上的东西收拾一下。”这样,先让学生亲自体会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使他们自然而然产生了收拾东西的欲望。然后,笔者请一位同学把东西放到桌上,结果桌上乱七八糟。有个学生马上说:“你这样变成桌上很乱。”那个在收拾的同学就问:“那要怎么放才不乱呢?”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各种想法:“我认为应该把同类放在一起。”“我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把可以用的和不可以用的分开放。”“我认为把常用的和不常用的分开放。”等想法。这时,学生已经懂得按一定标准分类,也懂得了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并提出问题——再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要向王阿姨定做1500条红领巾,王阿姨可犯愁了,她不知做1500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请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先算出一条红领巾的面积。
生2:可是三角形,可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生3:那么我们就先要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生4:我想三角形的面积可能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生5:我想估计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三条边有关系。 生6: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以学过的图形……
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激发好奇,赞赏提问
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的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多一些赏识教育。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后,有位同学问:“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直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平角,等于360度的角叫周角,那么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叫什么?”这时,笔者并不责怪他“问那么多干什么,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行”,而是对他提出的问题表示赞赏,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多种渠道自己寻找答案。第二天,同学们通过互相交流,不仅知道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叫优角,而且知道大于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统称为劣角。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发展了数学思考,还拓宽信息渠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问题意识,为造就出更多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