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思修考试模拟试题

2011年思修考试模拟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二、多项选则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B)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A、B、C)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C)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A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D)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ABCD)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2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D)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B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3

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

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答:(1)立志当高远,立志需躬行,但要始于足下。(2分)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2分)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分)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1)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未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2分)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2分)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5分)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5分) (3)有序的公共生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1.5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5分)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5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1)学生对自我的分析(2分) (2)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2分) (3)确定职业目标和途径(5分)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课程描述:4分,感悟及建议5分) (略)

思修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一、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 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理想的特性包括 。

(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 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 。 (理想、信念)

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 。 (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 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 。

(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 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 。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 。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14、 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虎门镇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虎门镇精神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6

(为人民服务)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集体主义)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诚实守信)

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 。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 (遵纪守法)

21、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点有 。

(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2、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

(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 23、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

(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24、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 。 (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5、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婚姻制度是 。 (一夫一妻制)

26、家庭美德主要包括 。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的相应发展包括 。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 28、“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是 。

2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0、 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效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有 。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2、法的核心特征是 。 (法的国家意志性)

33、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 (权利、义务)

3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的三个要素是 。 (假定、处理、制裁)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的步骤 。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36、根据监督主体性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 。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 (人民民主专政)

38、经济法主题资格的取得的条件是。

7

(具有一般法律地位、具有经济权限)

二、简答题。

1、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系统,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们能够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战胜艰难险阻。 2、大学生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答:(一)、要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确立。

(二)、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3、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

答:保持身心健康的主要方法有: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的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二、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 四、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道德有哪些具体的社会作用?

答:道德的具体社会作用如下:一,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

8

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四,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五,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6、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个人品德的具体含义?

答:个人品德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获得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了个人主观上对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页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热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三,个人品德实际上页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五、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一,反映社会主义县级生产力的法治要求;二,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从中国国情出发;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三、论述题。

9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课本34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再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建设和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爱国主义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爱国主义,必须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在今天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爱国主义体现为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谈谈道德起源的问题。

答:从故至今,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有如下的几种观点:一,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者“上帝”的意志。

二,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三,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和欲望。

四,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

10

造了道德产生的主管和客观条件,页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页穿凿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第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的产生为前提。证是有了自觉的意识,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答: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

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首先,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之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一,学思明理;二,择善而从;三,学习榜样。

其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其具体方法有:一,知行统一;二,积善成德。

再次,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其具体方法有:一,省察克治;二,陶冶情操;三,慎独自律。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