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七第2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读课)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七第2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读课)含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奏议是古代臣吏进言、进谏和政论类文章的总称,这种文体可远推至《尚书》中记载的君臣言论。秦汉以后所谓的奏、奏议、奏疏、奏对、奏状、奏札、对策、上书等皆可归入奏议的范围。唐宋八大家都富有政治抱负,有的还是朝廷重臣,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或变革方案。他们的奏议能够清晰地分析形势,借鉴历史,陈述利害,提出对策,而其文字之中又充满了忠爱诚恳之心和济世拯民之情,其为文务去陈言,直抒己见。

“札子”,古时大臣用以向皇帝进言议事的一种文体,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就属这种文体。

策,又叫“策论”,是臣下向皇上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也是我国古代公文中的一种,它始于汉代的晁错。策论主要有制策、对策和奏策三种。制策又称策问,是朝廷考选进士时所出的问题。对策则是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至于奏策,又称进策,不属考试范围,是由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教战守策》是一篇对策。

第21课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读课)

对应学生用书P61

走近作者

王安石(见《游褒禅山记》) 相关背景

本文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上距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建隆元年(960)共108年,称“百年”是举其成数。

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志图强的年轻皇帝,公元1068年即位时只有20岁,出于谋求富国强兵、改变“本朝”积弊的迫切愿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见王安石进京议对。此时王安石已近“知天命”之年,其经历、见识很不一般。他从少年时起即胸有“轩冕”之志,出仕前又跟随宦游四方的父亲到过岭南、江苏的不少地方,对于下情已有所体恤。中经丁忧,21岁入京应礼部试,首试即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绩登进士榜。由于个性拗强,人品高尚,学识渊博,素有“矫世变俗之志”,名播朝野。神宗早在东宫时已闻王安石大名,继位后,对这位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提出“改易更革”主张的王安石十分倚重。这次把他由江宁召回京都,就是向他咨询北宋百年来没出大乱子的问题,要他当面回答这是什么原因。面对皇上,口头回答这么重大的问题,难无惶恐,加之时间紧迫,未敢迁延,来不及详对,即告辞返回。事后,他又觉得不符合近臣侍奉君主的道理,遂写了这篇《札子》。

臣 前 蒙陛下 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前些时候承蒙皇上看得起,向我询问本朝建国上百年来,天下无 事 之 故。臣以 浅 陋,天下没有什么大事变的原因。我由于知识肤浅、缺少见闻,

误 承 圣 问,迫于日晷,不敢 久留,语不 及 悉, 遂辞 而退。本不应该承受陛下的询问,限于时间,不敢在陛下身边久留,话没有全部讲完,就辞谢皇上退朝了。

误承圣问:没有能力接 受圣上的垂问。误承,

在正式场合的客套语,表示辜负。日晷ɡuǐ:日影,窃 惟念指时间。语不及悉:话还没来得及详细地说明。我私下里想到

圣 问及此, 天下 之福, 而臣遂无 一言皇上问到这个问题,是天下人的福气,而我却没有一句半语之献, 非 近 臣所以事君之义, 故献给皇上,这不是左右随侍之臣侍奉君主的正确态度,所

窃:私下。

事:侍奉。

以敢于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向皇上陈述我的不成熟的意见。

敢 昧冒 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 躬 上 智 独见 之明,太祖皇帝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看见别人不能看到的英明,而 周知 人物之情 伪, 指挥 付托并能了解各种人的真情与假意,处置事务,托付国政,做到必尽其材, 变 置 施 设 必 当 其 务。人尽其才,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做到适合情况发展的需要。

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周知人物之情伪:完全了解身边各人性

情的真假。变置:变革与新置。当其务:适应当时的实际需要。 

故 能 驾 驭 将帅, 训 齐 士卒, 外以所以能够控制使唤将帅,通过训练让士卒齐心合力,对外能够

捍:抵御。中国:中

抵抗外族捍卫国家,对内则得以平定中原的战乱。

捍 夷 狄, 内 以 平 中国。

原地于是除 苛 赋, 止虐 刑, 废 强 横

区。于是废除苛重的赋税,废止酷滥的刑法,取消藩镇的实

之 藩 镇, 诛 贪 残 之官吏,躬 以简 俭 为天下 先。际兵权使他们成为虚设,诛杀贪污残暴的官吏,亲自以简单朴素的生活作为天下人的表率。

废强横之藩镇:藩镇,地方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分裂割 

据势力。这里指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其于出 政权”解除了藩镇大将石守信等的兵权。在推出新的政治措施

发 令 之间,一 以安利元元为 事。一:全

颁布法令制度的时候,一概以安定百姓为头等大事。部。安

利元元:使老百姓安定,得太宗 承之以 聪

到利益。元元,老百姓。太宗皇帝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天才继承

宗, 无有逸德。

武,真宗 守之以谦仁, 以 至仁宗、英

了这些,真宗皇帝用谦恭仁德保持住了这些,一直到仁宗、英宗皇帝,都没有失德的地方。

逸德:失德此所以享 国 的地方。这就是享有天下上

百年却没有事变的原因。

仁宗 在 位, 历 年 最久。臣于时仁宗皇帝在国君的位置上,经历的年数最长久。我那时实备 从官, 施 为本末,臣所亲 见。是仁宗皇帝的一名侍从官,一切措施实施的情形,我是亲眼看见的。

百年而天下无事 也。

臣于时实备从官:我在当时担任知制诰,当皇上的侍从。本末:树的根部和枝丫末梢,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

尝 试 为陛下陈 其 一二, 而陛下详 择 其现在我试着为皇上陈述其中的一二条,皇上详细地找出其中可, 亦足以 申鉴 于 方今。申鉴:作为……



值得肯定的,也足以作为今天施政的借鉴。的借鉴。

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 畏天,俯 畏 人;宽 仁 恭仁宗当皇帝的时候,抬头畏惧天,低头畏惧人;宽厚仁爱恭谨

俭, 出于 自然, 而 忠 恕 诚 悫, 终始如一。自然:天然,即本性。诚

:诚实谨慎。俭朴,这出于他天生的秉性,而且忠厚宽容诚恳实在,始终如一。悫què未 尝 妄 兴 一 役,未 尝 他从没有胡乱发起一次徭役,也从没有

妄 杀 一 人;断 狱 务 在 生 之,而 特 恶胡乱杀过一个人;审理案件注重保全罪犯的生命,但却特别痛恨

吏之残 扰。 宁 屈 己弃 财于夷狄,而终 不忍 加 兵。官吏的残暴扰民。宁愿委屈自己捐出钱财给夷狄,而终究不忍心将兵役负担加在百姓身上。

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

加兵:宁愿委屈自己拿出钱财向

辽、西夏求和,而始终刑平而公,赏 重而 信。 不忍心对他们用兵。刑罚公平,赏赐不仅厚重而且守信用。

偏至之谗。

纳 用谏官 御史,公 听 并 观, 而不蔽于

容纳重用谏官、御史,多方听取意见并详加观察,而不被片面的谗言所蒙蔽。

公听并观:多方听取意见并详加因 任 众人 耳目, 拔 举 疏远, 而随之以

观察。偏至之谗:片面的谗言。通过依靠大家的见闻,提拔选举与皇帝关系疏远的人才,并且附有

相坐 之法。因任:通过依靠。相

举荐人才不实要依法连带受处分的规定。坐之法:被荐者犯

了罪,推荐的人盖 监司之吏 也要连带论处。大致地方各路安抚使、转运使等监司官员,

以至州县, 无 敢 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 百姓。直至州县官吏,没有人敢于暴虐残酷,擅自征调来伤害百姓。自 夏人 顺 服, 蛮夷遂 无 大 变, 边自从西夏人归顺降服,边疆的蛮夷就没有大的侵扰,边境地人 父子夫妇得 免 于兵死,而中国之人 区的人民父子夫妻得以避免死于战乱,而中原的人则得以

安逸 蕃 息, 以 至今日安安稳稳地繁衍抚养自己的儿女,生生不息,一直到今天者, 未尝 妄 兴一 役,未尝 妄都是如此,这都是因为从没有胡乱发起一次徭役,从没有胡乱杀一人, 断 狱 务 在生 之, 而 特 恶吏杀掉一个人,审理案件注重保全罪犯的生命,但却特别痛恨

之残 扰, 宁屈 己弃 财于夷狄, 而不忍 加 兵之效 也。

官吏的残暴扰民,宁可委屈自己捐出钱财给夷狄,而始终不忍心对他们用兵的效果啊。

夏人: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政权。蕃息:人口繁衍,生生不息。 

大臣 贵 戚、左右近习,莫 敢 强 横 犯 法,朝廷大臣皇亲国戚、左右侍臣,没有人敢于蛮横违犯法令,

其 自 重 慎 ,或 甚于闾巷 之人, 此 刑 平而公之效也。他们自己约束,小心谨慎,有的在这方面还超过普通的百姓,这是刑罚公平的效果啊。

左右近习:皇帝左右亲近的人,指太监等。闾巷之人:平民百姓。 

募天下骁 雄 横 猾 以为兵, 几招募天下勇猛而有野心、蛮横而又狡猾的人当士兵,人数差至 百万, 非 有良 将 以御 之, 而 谋 不多有一百万,并没有优秀的将领来统率他们,而阴谋发动变 者辄 败;聚 天下 财物, 虽 有 文籍,叛变的总是失败;聚集了全国的财物,虽然只有记录的簿册, 委之府史, 非有 能 吏以钩考,将它们交给官府的办事员掌管,并没有派能力很强的人去查核,而断 盗 者 辄发; 凶 年 饥 岁, 流 者而欺骗盗窃的总是被发觉;歉收的年成、饥荒的岁月,流亡的 填 道, 死 者 相枕, 而寇攘者辄 得。人填满了道路,死去的人一个叠着一个,而抢劫的总是被抓获。

骁雄:勇健有力的人。骁,读xiāo,本指好马,这里是勇猛、矫健的意思。能吏以钩考:有才能的官吏来查考。寇攘者:盗窃抢劫的人,这 

里指起义的此 赏 重而 信 之效也。大 臣下层人民。这是赏赐厚又重讲信用的效果啊。朝廷大臣、

贵 戚、左右近习, 莫 能大 擅 威 福,皇亲国戚、左右随侍之臣,没有人能大肆擅自作威作福,广 私 货赂,一有奸慝, 随 辄 上广泛积蓄私人财产,一有邪恶不正的行为,随时就会被皇上

未尝 得久。奸慝tè:

奸邪。

知道;凶残、邪恶、蛮横、狡猾的人,虽然有时候也被任用,但从没有长久受到信任。 闻; 贪 邪 横 猾, 虽 间或 见用,

此 纳用谏官、御史,公 听 并 观, 而不蔽于偏至之谗这是容纳谏官和御史,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详加观察,而不被片面的谗言

之效 也。 自县令京官 以至 监司 台阁,蒙蔽的效果啊。从县令京官,一直到各路监司甚至中央官吏,升擢之任, 虽 不 皆 得人,然 一时之 所谓 才提拔任用的,虽然不是人人称职,然而当时的被称作有才能的士, 亦罕 蔽 塞而不见收 举者, 此因任众人之人士,也很少有被堵塞而没有网罗推举上来的,这是信任大

耳目, 拔举 疏远, 而随之以相坐 之法 之效 也。家的见闻,提拔选举与皇帝关系疏远的人,并且有举荐人连带受处分的规定的效果啊。

监司台阁:指监司、御史台、龙图阁等官位。监司,宋朝设转运使, 

管理国家财赋运输,后兼理边防、狱讼,负责监察各州郡,叫监司。

御史台,主管监察的机关。龙图阁,收藏皇家图书兼备皇帝顾问的机构。罕:少,少见。升遐之日, 天下

收举:归附而得以举荐。仁宗皇帝升天的时候,天下的 号恸,如 丧 考妣, 此 宽 仁 恭

人民哀号恸哭,就像死了父母亲一样,这是他宽厚仁爱恭谨

俭, 出于自然, 忠 恕 诚 悫, 终始如一之效 也。升遐:指皇



俭朴,完全出于天生的秉性,忠厚宽容诚恳实在,始终如一的效果啊。帝去世。

然 本朝累 世 因循 末俗 之弊,而无 亲友然而本朝几个世代也继承了过去坏的习俗,而没有亲友 群臣 之议。 人君朝夕与 处, 不过 宦和朝廷百官议论朝政的做法。与君主朝夕相处的,不过是宦

之细 故。细故:细小



官和后宫的妇女;出来处理国家政事,所接触的也不过是有关部门的细小的事情。的事情。官 女子;出而视 事, 又不过有司

未尝 如古 大有为之君, 与学 士大夫 讨论先王之法, 以 措从来不像古代那些大有作为的君主,与学士、士大夫一起讨论先王的法令制度,将它施

之 天下也。一切 因任自然之理 势, 而

行于天下啊。一切只听任事情的自我发展,而个人改造自然、精神之运 有所不 加, 名 实之间

有所不 察。

社会的主观想法,却没有尽力加以运用,名分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得很清楚。

精神之运有所不加:指未能君 子非 不见贵, 然小人亦得 厕 其间; 正施加主观努力去改变现实。正直公正的人并不是不受重视,然而小人也得以混在他们中间;正直的

论 非 不见容, 然 邪说亦有时而 用。厕:置身



言论并不是不被容纳,然而邪说有时候也被采用。于,混杂。

以 诗赋 记诵 求天下之士,而无用作诗赋和记诵经书的科举考试来选拔天下的人才,而没有学校 养 成 之 法;以 科 名在学校里建立培养人成才的方法;按照科举考试中的名次和 资历叙 朝廷 之 位,而无 官司课试之

方。

任职的资历排列朝廷官吏的职位,而没有考核官吏的部门和方法。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通过作诗赋和记诵经书的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叙:排列次序。课试:对官员进行考核。 

监司无 检 察之人, 守将各路的监司不是经过认真检验考察的人充任,各地的守将非选择 之吏。 转 徙 之亟 既难于也不是经过选择对比而任用的。调动升迁很快,升迁调动之后又

转徙之亟qì:频繁地调动职

位。考绩:考核累计成绩。

很难考核政绩,因而那些游说空谈的人,得以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考 绩, 而 游 谈之众 因得以 乱真。交 私 养 望者 多

得 显 官, 独立 营 职者 或 见排 沮。

交结私党以求得声望的人,大多得到显要的官位,不靠别人、忠于职守的,还有人被排挤受压抑。

交私养望者:私下相互故 上 下 偷 惰取

交结,以培植威望。所以上上下下的人都得过且过懒惰不

容 而已,虽 有 能 者 在职,亦无以问政事,讨好于人罢了,即使有才能的人为国家尽职,也跟平异于庸人。 农民坏于繇役, 而未 尝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农民被徭役搞得困苦不堪,而从没有特见救 恤,又不为之 设 官, 以 修其水土之利。兵士被救济抚恤,又不替他们设置官员,以便他们兴修水利。士兵 杂于 疲劳, 而未尝 申 敕 训中混杂着年迈力疲之人,而从没有对他们进行管束整顿、教导

练,又不为之 择 将, 而久 其 疆 場 之权。疆埸yì之权:守卫边境的职

责。疆,边境。埸,边境。

训练,又不替军队选择将领,长久授给他们统率、指挥边防军队的权力。宿 卫 则聚 卒伍 无赖 之人,而未有 以 变五代 姑宿卫和禁卫军中则聚集了军队中游手好闲的人,而没有采取办法改变五代时期迁息羁縻之俗; 宗室 则无 教 训 选举之实,就笼络的习惯;宗室子弟没有人得到教育训诫,选拔推荐,

而 未有以合先王 亲 疏 隆 杀之宜。

而又没有办法来符合古代圣王亲近或疏远、恩宠或冷落他们的原则。

宿卫:保卫宫廷的士兵。姑息羁縻jī mí:纵容笼络。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符合先王关于亲疏升降的用人标准和原 

则。王安石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其于 理财, 大隆杀,增厚与减薄,这里指官职的升降。至于说管理财政,大

抵无 法, 故 虽 俭 约而 民 不富, 虽都没有统一的制度,所以虽然俭朴节约但人民却不富裕,虽然 忧 勤 而国 不强。 赖 非为国担忧,勤于政事,但国家并不强大。好在边疆的夷狄不夷狄 昌 炽 之时, 又无 尧、汤 水是处在昌盛兴旺的时候,国家又没有遭受尧、汤在位时遇到的

过于百 年。昌炽chì:兴旺繁盛。

炽,旺盛,强盛。

那种水灾和旱灾,所以天下没有出现什么紧急危险的事,时间超过一百年。

旱之变,故 天下无 事,虽曰 人事,

亦 天 助也。盖 累 圣

虽说是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天的帮助啊。大概是因为过去的一百年都是圣明的君主 相 继, 仰 畏 天,俯 畏 人,宽 仁 恭 俭,一个接着一个,抬头畏惧天,低头畏惧人,宽厚仁爱恭谨俭朴,忠 恕 诚 悫, 此其所以获天 助 也。累lěi圣:累代圣

忠厚宽容诚恳实在,所以获得了天的帮助啊。君,指列位先祖。

这里指上文提到的宋太祖、太宗、真宗、

仁宗、英宗诸帝。相继:一个跟着一个。伏惟陛下躬上圣 之 质, 承 无穷 之

陛下具备上天圣明的资质,继承了太祖开创的未完成的

绪, 知 天 助之不可常 恃, 知 人事之不可怠终, 则 大有为 之时, 正在今日。帝业,知道天的帮助是不能经常依仗的,了解人事是不能流于懈怠的,那么大有作为的时候,就在今天。

无穷之绪:未

完成的事业。

我作为

臣 不敢辄废 将 明 之义, 而臣子不敢忘记有向君王辨明国事是非的责任,而有所顾忌不敢 苟 逃 讳忌 之 诛。不敢辄废将明之义:

指人臣有向君王辨

直言以苟且逃避触犯皇上忌讳而受到惩罚。

明国事是非的责任。将,奉行。明,辨明。伏惟陛下幸赦 而讳忌之诛:触犯皇上忌讳而受到惩罚。希望陛下能赦免我,并且

留神, 则 天下 之福也。取进止。对我所说的予以留心,那将是天下人的福气。听候陛下的裁决。

留神:留意费神,即指用心思考文中所谈的问题。取进止:

这是写给皇帝的奏章上的套语,相当于“请裁夺”的意思。 

文意感知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纲。

思维导图

 称颂列朝皇帝百

2“百年无事”之故 揭示文章主旨年 (5)提出变法主张 无论仁宗为君特点

3事为下文作好铺垫 札

北宋累朝政治弊端4子虽曰人事,亦天助也 

本朝

开宗明义1写作缘起





对应学生用书P64

一、古今异义

1.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 ..

古义:指中原地区,相对于四周的少数民族国家“夷狄”来说 今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然一时之所谓才士 ..古义:指当时、当时的社会上 今义:指一个时期或短时间、临时 二、一词多义

言之献 基数词,这里是虚数,不是实指.①臣遂无一

以安利元元为事1.一②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

 副词,完全

天下先 读wéi,动词,作为①躬以简俭为.2.为

陛下陈其一二 读wèi,介词,替,给②尝试为.贪残之官吏 杀①废强横之藩镇,诛.

3.诛

惩罚②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①天下无事之故.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

4.之志,相当于“的”

②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独立性

5.以 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用……来”

③非有良将以御之 连词,可译为“来”.②其于出政发令之间 介词,可译为“在”.

6.于③宁屈己弃财于夷狄 介词,表对象,可译为“给”

闾巷之人.④其自重慎,或甚于

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①迫于日晷 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臣以浅陋 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因为”.②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



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终不忍加兵7.而③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

 连词,表轻微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④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连词,前一个表并列关系,后一个表递进关系

①遂辞而退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②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

 助词,用在动词的后面,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②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8.者 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

 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

 助词,用在判断句中的主语后面,表停顿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 ..

对外 对内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 ..

使……安定

①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

使……得到利益

②断狱务在生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也”表判断)

使……活

(2)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者,……也”表判断)

(3)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虽有文籍,委之(于)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 (2)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于)天下也。 3.被动句

(1)迫于日晷。(介词“于”表被动)

(2)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介词“于”表被动。“不蔽于偏至之谗”,不被偏至之谗蒙蔽) (3)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见”表被动。“见用”,被重用) (4)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见”表被动。“见收举”,被收录、举用) (5)农民坏于繇役。(介词“于”表被动) 4.状语后置句

(1)迫于日晷。(“于日晷”作“迫”的状语,后置)

(2)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以相坐之法”作“随”的状语,后置)

对应学生用书P64

1.总结王安石所列仁宗治国的主要政治措施。

明确:在第三段中,王安石提纲挈领地指出仁宗的几种善政:①对人民宽仁恭俭,公正守信,不大兴土木滥杀无辜;②多方纳谏,选举贤才,不被谗言蒙蔽;③用输银纳币维持边境稳定,不忍加兵。

2.文章第三段高度评价仁宗的政绩美德,称颂他“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回答神宗的问题;(2)对比本朝的弊端;(3)作为提出改革措施的依据;(4)欲扬先抑,突出主旨。

3.在第四段文字中,王安石指出的宋朝政治积弊有哪些?

明确:(1)“因循末俗”,“一切任自然之理势”; (2) “名实之间有所不察”。文中重点批评的是“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如取士、课试、检察、成绩、官职、将守、财政等方面,一一剖析其积久之弊,指出了这些名实不察的原因正在于“因循末俗”,这正是宋朝政治的积弊所在。

4.作者认为本朝“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的原因“虽曰人事,亦天助”。这里的“人事”和“天助”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哪一个是真正的原因?

明确:

人 事 宋太祖的文治武功 后世君王的守成 仁宗的善政

写法鉴赏

1.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借题发挥

“本朝百年无事”的题目为神宗所出,意在要求王安石对北宋的列朝政治进行称颂,但王安石巧妙地采取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旁敲侧击的方法,对论述列朝功过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而巧妙地推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转折自然,论述有力,富于煽动性,体现了王安石政治思想的成熟和艺术技巧的娴熟自如,二者相互统一。

2.文章还采用了欲抑先褒、寓抑于褒的手法

比如第三段花费了不少笔墨赞颂仁宗的恭俭宽厚,但只是一种抽象的肯定;而第四段的“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是对前面说的具体而彻底的否定。

素材挖掘

“拗相公”王安石

北宋谁人不知,王安石诨名“拗相公”?

他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吃什么。有一次仁宗设宴,王安石面不改色地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难得请客的包拯招待同事,不胜酒力的司马光都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死活不举杯。

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性格里的“拗”,发展成一种实践理想的狂热,让他看不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罢相、复职、再罢。终于,王安石回到了江宁。在听到最受好评的募役法也停止推行后,他拂衣悲喊:“亦罢至此乎?”抑郁而终。

执着和固执,一往无前和一意孤行,就像硬币的两面。然而恰是这一种“拗”,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王安石可爱又可悲的背影。他像一个闯入官场的犟小孩,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政敌”司马光依然敬重他的赤子心。

[应用角度]

无怪乎王安石一生,用执着和固执,诠释着他高贵的灵魂和无尽的孤独。

天 助 非夷狄昌炽之时 作者认为“百年无事”很大程度无尧、汤水旱之变 上是出于侥幸,是“天助” 真正的原因

本材料可应用于“执着”“不拘小节”“真正的改革者”等话题的写作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