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筏尚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873810 U(45)授权公告日 2019.12.31

(21)申请号 201821924543.2(22)申请日 2018.11.21

(73)专利权人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72)发明人 焦常科 侯卫青 茅翌敏 周波 (51)Int.Cl.

E02D 17/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09873810 U(54)实用新型名称

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格构柱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若干根角钢,在所述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交接处,所述角钢通过水平设置的环状钢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钢板与所述格构柱的轴线垂直,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穿过所述格构柱。在所述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界处,水平面状设置的环状钢板,厚度方向与格构柱的轴线方向垂直,有效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与环状钢板冲突的概率,从而保证了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环状钢板将格构柱的角钢连成整体,使之整体受力,提高格构柱的整体刚度及承载力。

CN 20987381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若干根角钢,在所述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交接处,所述角钢通过水平设置的环状钢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钢板与所述格构柱的轴线垂直,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穿过所述格构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四肢格构柱,4根所述角钢位于所述矩形的4个直角处,所述环状钢板为矩形环状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环箍于所述格构柱外侧,并与所述格构柱直角边外侧面焊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由4个L型钢板单元一首尾焊接固定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钢板单元一的内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外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状钢板位于所述格构柱内侧,并与所述格构柱直角边内侧面焊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由4个L型钢板单元二首尾焊接固定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钢板单元二的外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内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

2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基坑工程中,常采用“钻孔灌注桩+格构柱”的形式,为基坑提供竖向支承,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作为基坑的水平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梁与格构柱交接处,格构柱嵌入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内。

[0003]常用格构柱为4根角钢附加缀板,如图1和图2所示,格构柱包括4根垂直设置的角钢以及用于固定角钢的若干个缀板组成,缀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角钢的直角边焊接固定,缀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格构柱的轴线方向。通常如图3所示中所示,为了保证格构柱的刚度,缀板设置较密,上下间隔较小,而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的配筋率均较大,钢筋直径大、钢筋层数多、钢筋根数多,造成纵筋不可避免会与格构柱缀板冲突。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将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交接处的缀板局部割除,并进行适当补强,降低了施工速度,在施工中格构柱还存在安全风险。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格构柱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连接处,格构柱的角钢通过环状钢板固定支撑,即保证了格构柱的安全性,又可避免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向钢筋与环状钢板冲突。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所述格构柱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若干根角钢,在所述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交接处,所述角钢通过水平设置的环状钢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钢板与所述格构柱的轴线垂直,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穿过所述格构柱。[0007]进一步,所述格构柱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四肢格构柱,4根所述角钢位于所述矩形的4个直角处,所述环状钢板为矩形环状钢板。[0008]进一步,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环箍于所述格构柱外侧,并与所述格构柱直角边外侧面焊接固定。优选为,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由4个L型钢板单元一首尾焊接固定而成。更优选为,所述L型钢板单元一的内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外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0009]进一步,所述矩形环状钢板位于所述格构柱内侧,并与所述格构柱直角边内侧面焊接固定。优选为,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由4个L型钢板单元二首尾焊接固定而成。更优选为,所述L型钢板单元二的外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内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00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水平面状设置的环状钢板,厚度方向与格构柱的轴线方向垂直,有效降低了钢筋混

3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2/3页

凝土支撑梁的纵筋与环状钢板冲突的概率,从而保证了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环状钢板将格构柱的角钢连成整体,使之整体受力,提高格构柱的整体刚度及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格构柱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现有技术中格构柱的俯视图;

[0013]图3为现有技术中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位置关系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俯视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L形钢板单元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俯视图;

[0019]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L形钢板单元二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标号如下:[0021]10-格构柱;11-角钢;12-缀板;20-钢筋混凝土支撑梁;21-纵筋;30-环状钢板;31-外环钢板;32-L型钢板单元一;33-内圆弧切角一;34-内环钢板;35-L型钢板单元二;36-内圆弧切角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0023]实施例一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坑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交接处的简化结构,所述格构柱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若干根角钢,在所述格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交接处,所述角钢通过水平设置的环状钢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钢板与所述格构柱的轴线垂直,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穿过所述格构柱。也就是说,环状钢板的厚度方向与格构柱的轴线方向一致,环状钢板的厚度远小于缀板的宽度,有效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筋与环状钢板冲突的概率。[0025]如图1至图5所以,格构柱10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为四肢格构柱,当然,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五肢格构柱(即五根角钢11)、六肢格构柱(即六根角钢11)等形式,对格构柱1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0026]下面以四肢格构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格构

4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3/3页

柱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四肢格构柱,4根所述角钢11位于所述矩形的4个直角处,所述环状钢板30为矩形环状钢板。进一步,所述矩形环状钢板环箍于所述格构柱外侧,并与所述格构柱直角边外侧面焊接固定,我们将这种环状钢板30称之为外环钢板31。为了保证焊接效果,优选为所述外环钢板31与角钢11之间熔透焊接。[0027]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环钢板31由4个L型钢板单元一32首尾焊接固定而成。为了保证焊接效果,优选为所述L型钢板单元一32首尾之间熔透焊接。[0028]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避开四肢格构柱的角钢11的外直角点,所述L型钢板单元一32的内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一33,为了使L型钢板单元一32外表平滑,外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

[0029]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水平面状设置的环状钢板30,厚度方向与格构柱10的轴线方向垂直,有效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支撑梁20的纵筋21与环状钢板30冲突的概率,从而保证了格构柱10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20之间的连接;环状钢板30将格构柱10的角钢11连成整体,使之整体受力,提高格构柱10的整体刚度及承载力。[0030]实施例二

[0031]本实施例以四肢格构柱为例进行描述,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矩形环状钢板30位于格构柱内侧,并与格构柱直角边内侧面焊接固定,我们将这样的环状钢板30称之为内环钢板34。为了保证焊接效果,优选为内环钢板34与角钢11之间熔透焊接。[0032]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7和图8所示,内环钢板34由4个L型钢板单元二35首尾焊接固定而成。为了保证焊接效果,优选为所述L型钢板单元二35首尾之间熔透焊接。[0033]进一步,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便于避开四肢格构柱的角钢11的内直角点,所述L型钢板单元二35的外直角设置为内圆弧切角二36,为了提高L型钢板单元二35的刚度,内直角设置为外圆弧倒角。[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为了避免缀板12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梁20的纵筋21冲突,可以优选为,在水平横梁20与格构柱10的交接处,在高度h+2d范围内,将缀板12更换为环形钢板30,其中h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梁20的横断面高度,d为预留间隙;在h+2d范围内,环形钢板30沿格构柱10轴线方向布置的数量根据计算确定。[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6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7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图5

图6

8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7

图8

9

CN 209873810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9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