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课题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科 目 语 文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材来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它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预计所需3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中出现的8个生字、生词。会写“有”、“在”两个生字。 (2)观看课文插图,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观看课文插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复习识字方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反复地呈现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识记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对生字的字形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字形的掌握。 (5)通过生字的学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从而正确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一比、摘苹果等游戏活动学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学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朗读录音与课文插图相结合,同步展现,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巩固生字时,将课文中生字放在苹果树上,让学生摘苹果,增强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识记方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的学习环境,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它住在池塘里,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创设情2、出示小蝌蚪,和它们打招呼。提问:你们玩过小蝌蚪吗?境,引入课指名说说自己玩小蝌蚪的经历。 3、谈话:你们知道小蝌蚪的题 妈妈是谁吗?可是小蝌蚪却不认 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板书课题) 让学生猜老师的“好朋友”引出小蝌1、仔细听老蚪,随即出示师的介绍,认真小蝌蚪实物,思考,回答老师跟小蝌蚪打的问题 招呼,再让学2、跟小蝌蚪打招生谈谈自己呼。谈自己玩小玩小蝌蚪的蝌蚪的经历。 经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小蝌蚪实物 调动多种感官,初识图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课件 初步朗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二、视听结合,感知课文。 三、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1、学生一边1、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和朗读听朗读录音,一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边观看课文插2、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图。 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指名回2、思考并回答) 答问题。 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1、用自已喜欢的 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 2、找出并读生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字。 2、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2

1、复习常用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2)减一减。(3)换偏旁。(4)合一合。…… 2、出示本课带拼音生字,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四、复习学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5、检查自学情况: 法,学习生(1)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字 (2)小组赛读词语。 (3)游戏中巩固生字:“摘苹果”。 (4)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全班齐读。 1、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 2、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认读生字,词语,做“摘苹果”游戏,读句子。 1、课件出示“有”、“在”两个生字,指名认读。强调“在”是平舌音。 2、生字扩词。 五、观察字3、结构、部首及易错处分析。指名说一说。 形,指导书“有”:半包围结构,月部,“月”字的(竖撇)变成了(竖)。 写 “在”:半包围结构,土部。第三笔“竖”不能写漏。 4、范写、书空、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扩词,理解字义。 3、观察并说说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什么地方容易写错。 4、认真观察老师书写,按笔画顺序书空并在田字格里临写生字。 1、复习识字方法,以旧促新; 2、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注重学生字的个性化学习,记忆会牢固; 3 3、全班交流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 4 4、反复呈现生字,加强记忆。 播放课件 1、通过扩词理解字义; 2、学生自已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部首,并说说什么地方容易写错,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3、通过范写、书空、临写,让学生把汉字写美观。 播放课件 示范书写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有、六、课堂小在”两个生字,还知道小蝌蚪已经找到了妈妈,最后它们也变成结,布置作了青蛙。可是,小蝌蚪是怎样找完成课后作业。 到妈妈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我们下节课就来解决业 这些问题。 作业:熟读课文,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有、在”两个字。

3

小结中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流程图: 开始 课件1 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课件2 视听结合 感知课文 课件3 初读课文 走进文本 课件4--7 复习学法 学习生字 课件8 观察字形 指导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结束 4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附: 学生自评表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得分 激发兴趣 2 3 5 引入课题 视听结合 3 5 2 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 3 5 2 走进文本 复习学法 3 5 2 学习生字 观察字形 3 5 2 指导书写 课堂小结 3 5 2 布置作业 合计 17 28 15 八、帮助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口头指出、课件展示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到要求。但就第五环节“书写生字”而言,学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采取个别对待的方法,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更好程度。最后做出总结,说明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