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老龄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老龄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

来源:筏尚旅游网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 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基于上海城市老龄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 吴信训等 (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200072) 内容摘要:当前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及其发展速度均居于全国前列。2010~2020年, 上海将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期,比全国整整提早l0年。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妥 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是促进上海城市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 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对 人类社会生活诸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和影响。通过对上海城市老龄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 的调查与分析,把新媒体发展与老年群体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建构“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 系统”,对妥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将提供更多积极有效的思 路与方法,同时也给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服务创新空间。 关键词:新媒体老龄化智能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71(2011)4—0088—019 一、问题的提出:新媒体与老年群体是否有缘? 当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甚至有人认为,2l世纪的中国将是“银 发中国”,其中,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和发展速度又均走在全国前列。社会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建构 和谐社会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市户籍 人口中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户籍总人口18.98%。2009年底,上海市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15.7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5%;65岁及以上人口221.00万 人,占总人口的15.8%;70岁及以上人口162.55万人,占总人口的11.6%;80岁及以上人口 56.65万人,占总人口的4.O%,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7.9%;百岁老人903位。 收稿日期:2011—03—05 作者简介:吴信训(1949一):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上海大学影视与传 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本文参与撰稿者:丁卓菁、吴小坤、王建磊、彭际作。 一88— 2011年第4期种{;: 展 此外,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还呈现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突出、纯老家庭及独居老人多等特 点。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或子女异地居住等因素,纯老家庭或独居老人必然增 多,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弱化。目前上海“纯老家庭”老年人约有92.21万人,其中单身独 居老人18.87万人。据预测,在2010~2020年,上海将进入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及其 占总人口比重的高速发展期,比全国要早10年。在这10年内,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 数将增加174万,他们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22.9%上升到2020年的34.5%。与 此同时,上海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步人老年。 在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面前,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妥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 矛盾和问题,成为城市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 上海对老龄化问题的及早介入和有效破解,对于全国来说,将形成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示范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给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带来深刻变革和影 响,这给了我们一种积极的启示:如果我们把新媒体发展与老年群体生活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优化老年群体生活方式的现实效果,这对于妥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 问题,将提供更多积极有效的思路与方案。 但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新媒体由于与高新科技密切联系,多为中青年群体所熟悉和青睐, 与老年群体似乎格格不入。为此,我们实施了一次实证调查—— 二、上海城市老龄群体的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2010年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旨在了解:上海城市老龄群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到底如何?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种类中,老年 人接触最多的是哪一种新媒体?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功能和内容上有什么偏好?老年人在使用 新媒体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障碍?老年人主要的生活需求是什么?新媒体可以在何种程 度上实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新媒体未来为老年人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这些问题都是 本次调研的内容和重点。 (二)重要概念界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 1.新媒体界定。本次问卷调查中的新媒体,是指除传统电视、报纸、杂志、书籍、收音机等传 统媒体形态以外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手机和新型电视(IP,rV、数字电视、卫星电视、互联 网电视)、平板电脑和电子书。 2.调查方法。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10份,利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对象。其中老年大学集 中发放问卷310份,中心城区发放问卷50份,郊区社区发放问卷50份,男女比率1:1。回收有效 问卷4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全部数据由SPSS统计分析。 3.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上海城市老年人,下文但凡提到老年人,均指这一调研主体。 调查对象基本上覆盖静安、卢湾、徐汇、黄浦、虹口、长宁、普陀、宝山、浦东、闵行、青浦、松江、杨 浦、闸北等上海各主要区域。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为1:1,即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调查对象的设 定年龄为:女性55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调查对象的基本实际情况如下: (1)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绝大部分为60—69岁之间,如图1; (2)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结构绝大部分是与伴侣合居,如图2; 一89— 2011年第4期种芬敏展 表1 老年群体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体接触状况 序列号 磔 普及率 1 手机(新媒体) 86.1% 2 报纸 78.5% 3 互联网(新媒体) 66.3% 4 书籍 55.4% 5 杂志 50.5% 6 有线电视 45% 7 收音机 43.2% 8 数字电视(新媒体) 38% 9 IPTV(新媒体) 34.4% 10 卫星电视(新媒体) 12.4% 以上数据说明:一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各领风骚。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中,手机 和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分别是86.1%和66.3%,报纸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为 78.5%,电视的普及率为83%(由于当前的数字电视是在政策推动下进行的,并经由原先的有线 电视直接转换而成的,所以,根据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的普及率45%和38%相加而得),以上四 者是普及率最为明显的媒体,普及率均明显超过半数。由此可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都有比 较明显的市场优势,在老年群体中各领风骚,并没有出现新媒体或传统媒体独占一霸的市场现 象。 二是新媒体中手机和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市场大。手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新媒体,互联网成 为普及率第二的新媒体,且明显高于书籍、杂志、收音机等传统媒体的普及率。根据CNNIC(中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工信部((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 报》的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率分别为28.9%和56.3%。而互联 网、手机等新媒介在上海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分别为66.3%和86.1%)已大大领先全国平 均水平。另据复旦大学《新技术环境下上海市民媒介使用现状与特征 009年调查报告》显 示,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在上海的普及程度分别为48.4%和78.4%,因此,目前网络和手机在老 年人中的普及程度也已经走在上海平均水平之前。 三是新媒体电视发展迅速。传统电视收看模式普及率最高,但与此同时,转变也在悄然发 生,其中,IPTV的普及率引人关注。由于数字电视的推进依靠的是政府和相关政策,在目前有线 电视的基础上直接改造而成,所以,今后数字电视的普及程度可能成为新型电视中普及率最高的 媒体。I V的推广和普及不依靠政策和政府,然而其普及率却与数字电视相差不大(两者分别 是34.4%和38%),这至少说明当前IPrrV已经显示某些优势,能吸引受众,具有一定的市场。 另外,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卫星电视和IFrrV的普及率表明,有部分家庭中既有传统电视的 收看方式,又有新型电视的收看方式,是复合的电视收看方式。这一点表明,传统的收看方式和 91—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新型的收看方式各有优点和吸引力。 (四)老年群体的新媒体使用情况透视 1.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情况。(1)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为66.3%,逾六 成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参见图7。 麓使用 黪不使用 图7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调查 (2)老年人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由表2可知,目前导致老年人不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 为:不知道如何操作,缺乏上网技能;没兴趣;视力不好,身体状况也不佳。在这三点原因中,各有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表2 老年人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序列号 媒体 比率 l 不知道如何操作,缺乏上网技能 48.2% 2 没兴趣 34.3% 3 视力不好,身体状况也不佳 32.1% 4 要照顾家庭和小孩,太忙了没时间 15.3% 5 后期维护、安全升级等太过复杂 4.4% 6 经济条件限制 4.4% 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目前老年人缺乏一定的上网技能,这显示出对于老年人而言,互联网操 作需要进一步简单化。视力状况和身体状况也成为阻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一个原因,这显示 出互联网操作需要进一步人性化、简便化,多考虑老年人在网络使用中的感官障碍和肢体障碍。 “没有兴趣”虽然是一个主观原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互联网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没有亮 点和优势,无法吸引老年人的注意、无法引起老年人的兴趣。 “时间”和“经济状况”已经基本上不成为影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原因,这两个选项的比率 分别为15.3%和4.4%,说明老年人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可供支配,同时也都基本具备一定的经济 能力购买电脑和使用互联网。 结合以上的几点原因可知,只要有专人教授老年人如何上网操作,互联网在老年人中进一步 扩散的空间很大,因为购买电脑和使用互联网的费用基本上都可以承担;互联网在自身的优化 发展中,要进一步使操作更为简单化、简便化、人性化,以使老年人的使用体验更为良好;互联网 还应开发出针对老年人的内容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使用。 一92— 2011年第4期种辱 展 (3)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一是网龄。图8显示,目前上海老年人中网龄普遍在5年 以上(26.8%),网龄在1年以下的只占少数(8.5%%),这说明在老年网民中,大部分都是网龄 在一年以上的老网民,网龄在半年以下的新网民只是极少部分;老年人普遍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 是在2005年或更早,网络进入老年人的生活由来已久,网络对于老年人来说已经不是“新媒体” 了。 45.00% 40.00% 35.0O% 30.0O% 25.0O% 2O.OO% 15.00% 10.00% 嗣一 5.0o% ■比率 O.0o% 一■● ■■■ 1_2年 2—3年 3年以上 5年以上 5年以内 一 图8老年人网龄 一 誓 ∞一■_ 二是上网地点和上网方式。如图9所示,目前老年人的主要上网地点是在自己家中(97.4%)。 …一簟● 0∞一, ■●■●■●■■■ ■■■■■■I 自己家里 O 7O%鞲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 《亲友家里 0.4O%瓣公共网吧 图9老年人的上网地点 如图1O所示,目前,大部分老年人是自己操作上网的(94.5%),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是请 亲友代劳上网操作(5.5%),暂无老年人请专业人员代劳上网。由此可知,目前逾九成老年人是 在家中自己操作上网的。 勰自己操作上网 醛请亲友代劳上网 霪请专业人员代劳上网 图10老年人的上网方式 三是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图1 1显示,大部分老年人(31.9%)每次上网的时间控制在 1—2个小时之内;从总体来说,上网时间在3个小时之内的人数占据主要比率,逾七成 一93一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35,00% 30.00% 25.00% ’)’noZ. 2O+7O% 2O.OO% 14.10% l5.00% 10.OO% iI.IU% i 5.OO% _ ■ 誓比率 0.00% _ ■ 日寸 — 、时2- 个小时3—41叫、时4 日寸 图11 老年人的上网时间 60.O0% 50.00% 40.00% 30.00% 27% 17 60% 蕊蕊 20.00% ■幽幽幽幽■岫■■■■■■■_ 10.00% 0.00% ■比率 1-20 ̄ 3-4次 我基本上 天天都£网 图l2老年人的每周上网次数 150.00%7~ 50.00%}一 4O.O0%}’ 30.00%÷ 譬比率 20.00%’} 10.00%r 0.00%  ’自己解决 请亲友解决 请专业人士解决 图13 网络故障维修方式 (74.8);只有三成不到的老年人每次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说明大部分老年人能较好地 控制上网时间,网络生活只是整体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图12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基本上每天都上网(55.4%),只有两成不到的老年人每周只上网 1~2次。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成为老年人每天接触的媒介,互联网已经渗透进老年人的生活, 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交替互补,共同构成老年人的生活内容。 四是互联网故障维修方式。图l3显示,当老年人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遇到故障,有一半 老年人(5oo ̄)是通过亲友帮助解决问题的;只有大致两成的老年人(20%)是通过自己来维修互 联网故障的。这说明,近八成的老年人都缺乏一定的网络维修技能。 ---——94・--—— 2011年第4期种霉农展 五是互联网的使用内容与功能。如图14所示,在老年人使用的互联网内容与功能中(共计 21项选项),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浏览新闻(86.4%)、接发电子邮件(67.3%)、收听或下载音 乐(51.8%)、搜索引擎(50%)、在线阅读报纸和杂志的网络版本(42.3%),其中,浏览新闻和接 发电子邮件的使用比率较为明显。由此可知,目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媒介主要用途是:新闻媒 介、人际交往的助手、休闲娱乐的工具和信息搜寻工具;并且以新闻媒介与人际交互媒介为首要 用途。在线阅读报纸和杂志的网络版本显示出,网络作为新媒体具备自身特有的优势与亮点,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与缺陷;这一选项与浏览新闻同时显示出未来老年人电子阅读 的可能性空间。 6.网上炒股 _-- 蕊 3 1 30% 6.个人网银--_ 5.网络创业黛2 2∽c _19 50% l6 20% 9 20% 39 30% 5.网络预订 5.网络支付 5.网络购物 4.网络交友蕊 8 1o‰ 4.听书网 4 40% 4.网络电视连续剧、电影 ----___一-一- -一l 38 20% 4.网络游戏--_ 4.网络音乐 3.论坛讨论 一8 5 25 70% 5 1180% 比率 3.博客、微博客、个人网页 _ 14.30% 2.同络文学 2.网络电视 2.网络广播Iiii 19 90% 汹 28 70% l2∞% 2.网络报纸、网络杂志 1.网络聊天 l-- 1.电子邮件 i.搜索引擎 1.浏览新闻 O.00%iiii -42 30% 34 90% _-黼 67 30% 一_.赫 5o% -_l 汹 20.OI 40.00%60.00%80.00%100.00% 图14老年人的网络使用内容和功能 注:1.为互联网的常用功能,2.为传统媒体的网络使用行为,3.为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参与,4.为互联网的休闲娱乐功能,5 为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功能,6.为互联网的金融理财功能. .使用比率不足一成的内容和功能有:网络创业(2.2%)、网络支付(9.2%)、网络交友 (8.1%)、听书网(4.4%)、论坛讨论(8.5%:・;其中,网络交友选项显示出,老年人在网络空间的 人际交往对象主要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对象,网络处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延长线上,大 部分老年人目前尚未对在虚拟空问结交新朋友表现出热情。 总体而言,老年人群中互联网的常用功能使用比率较高,每项指标均在五成左右;网络的电 子商务功能和内容建设参与功能使用比率较低,每项指标的平均使用比率在一成左右;值得注意 的是,网络购物的使用比率达到近四成(39.3%),并在21项选项中排名第六,说明网络购物优 势明显,在老年人中很受欢迎,今后或许将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六是老年人的互联网信息需求倾向。图15显示,在12项选项中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医学 保健知识(66.3%)、旅游出行(53.7%)、电脑技能(33.3%)、金融理财(33%)、科学普及 (31.9%);其中,前两个选项的使用倾向较为明显,医保知识和旅行信息应该成为今后互联网或 95—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3.文体艺术 3.科学普及 3.金融理财 3.电脑技能 9 30% 31 9O% 2.交友谈心 2.旅游出行 2.网络游戏 2.唱歌跳舞 ■比率 一一 的知识和内容。 1.书法绘画 1.健身拳操 1.医学知识、保健知识 1.种花养鸟萱ii iiiiiI 21.10% .j 0.0096 10.00%2000%30.00%4o.00%50.00%60.00%70.00% 图15 老年人的互联网信息需求倾向 注:1.为“老有所养”类信息,2.为“老友所乐”类信息,3.为“老有所学”类信息。 其他新媒体中老年人内容专区建设的重点信息。从总体而言,“老有所学”类信息的需求度普遍 较高,每项选项的比率均在3成左右,显示出老年人好学上进的心态和需求;同时,互联网以海量 信息的特点,在老年人心目中树立起“知识媒介”的形象,老年人期待通过互联网学到所需所求 七是老年人对互联网使用的改进意见。图16显示,目前近七成老年人(67.7%)希望互联 网的操作和使用更为便捷,这也再一次验证了之前影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不清 楚互联网的操作,这说明互联网要扩大或优化在老年人中的使用体验,简单化操作是首要任务。 当然,互联网的维护、界面和内容建设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每项比率也均在5成左右。总而言 之,互联网目前的操作体验和内容建设,相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 步加强针对性建设和人性化建设,找准老年人的使用行为和内容偏好,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建设的 服务性和指向性,从而提升互联网使用的满意度。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67:70%’ 46.10% 30.00% 20.00% 1O.O0% O.O0% , ■比率 希望网络操作更便捷 希望网 护和维修备维…设计更方便…更多针对老 希望网页希望开辟 图l6老年人的网络使用建议 一96~ 2011年第4期扦芬钕展 %%%%%%%0O6● 0O5● O4● 0O3● 10O2 ● iiO1i_魁 徘 ● 0O●  ~一 i ̄i i 图17 老年人不使用手机的原因 2.老年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1)手机的普及程度。如前文表1所示,手机在老年人中的 普及率为86.1%,逾八成老年人使用手机。 (2)老年人不使用手机的原因。图17显示,影响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三项主要原因为:没有 兴趣(50.9%)、视力不好(2s.6%)、按键太小不好操作(16.4%)。“没有兴趣”显示出,手机对 于部分老年人而言优势不足、特色不够,还没有吸引老年人的兴趣;此外,手机按键和老年人的视 力情况,成为影响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客观原因,因此,手机要提高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程度,需 要进一步优化操作界面的大小问题和清晰度问题。经济状况已经基本上不成为影响老年人使用 手机的主要问题,如果手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亮点和优势,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状况,加强人 性化建设,还有进一步在老年人中扩散使用的可能性。 磊 (3)老年人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一是操作方式。图18显示,键盘操作是最主要的方式, 0 近八成老年人(79.3%)采用这一方式;近二 成(19.9%)的老年人通过触摸屏进行手机操作,只 七 一■ 有一小部分(3.7%)老年人是通过语音方式进行手机操作的。 率 二是手机功能使用情况。图19显示,手机功能使用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拨打或接听电 话(96.9%)、发短信(68%)、手机闹钟(43.2%)、天气预报(24.7%)、歌曲下载(12.8%)。这表 明,老年人对手机的使用主要局限在常用功能上,手机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人际沟通、 生活助手和休闲娱乐的工具。 数据还显示,在手机新功能使用中,:天气预报(24.7%)、歌曲下载(12.8%)、手机证券 90.00% 8O.OO% 70.00% 6O.OO% 5O.O0% 40.00% 30.OO% 20.00% 翻比率 10.00% O.0o%+ 3.7O% 一 键盘操作 触摸屏操作 语音操作 图18老年人的手机操作方式 . .——97...——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手机钱包鬻3 10% 手机视频簟3,40% 手机订票 3 40%  -。 手机导航iiiI 3 70%i  ;手机阅读 4 8oo/ ̄  -: 手机上网liil 5 10%  ;订阅手机报 5 40%  : .- 一 手机地图 6% 。 手机证券 7 70% 。 ; 歌曲下载 l2.80% ; _比率 天气预报 24.70% : }打电话方式:视频 2 60% 彩铃 108o% - 发送彩信ii 11 40% :  -手机定闹钟 43,20%  - r发送短信 赫 i 68%  .}打电话方式:语音 iii鳓 i 91i40% }拨打或接听电话 96 90% 0.00% 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 图19老年人的手机使用功能 (注: 部分为手机的常用功能,其余为手机的新功能) (7.7.%)、手机地图(6%)、手机报(5.4%)分别名列前五位。这表明,生活助手、休闲娱乐工具 仍然是老年人使用手机新功能的原因,但除此以外,手机作为新闻媒介的功能也已初露端倪。 (4)对手机新功能应用的建议。如图20,72.5%的老年人表示,希望新功能的使用更为便 捷;58.4%的老年人表示,希望新功能的使用资费更为合理。手机新功能要在老年人中推广,操 作简单化和资费合理化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27.5%的老年人表示,希望能够及时、全面地了 解手机新功能,说明手机新功能在老年人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和吸引力,具备推广的可能性。 80.0O%r 一一 7O.OO%牛 6O.OO% } 50.00% 一 40.0O%年一 30.0O%十Ⅲ 20.00%一 , 10.0O%书 。 ’ 0.0o96卜,, 使用更简便 一 2及时、全面地了解手 7.5O% … ■比率 资费更合理 图20手机新功能推广的建议 3.老年群体的电视使用情况。(1)老年人的电视收看模式:由前文表1可知,老年人的电视 收看方式依然以传统模式(45%)为主,然而转变也在悄然发生,新型电视的普及率与有线电视 的普及率不相上下,其中,IPTV引人关注。 (2)新型电视(数字电视和I V)的使用情况。一是老年人的电视机使用行为。图21显 示,目前逾六成老年人(64.8%)在使用数字电视和I V的时候,主要还是收看常规的电视节 目,只有四成不到的老年人(35.2%)使用过数字电视和IPTV的其他功能。说明目前电视机在 大部分老年人心目中还是传统媒体的形象;不过,有逾三成的老年人开始重新定义电视机,接受 一98—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6O.OO% i叠操作方式 内容和收视效果 0.8O% 10.Oo% 6  r2.6O ‘ 0.00% , 嘲 很不好比较不好一般 比较好 很好 图23 老年人对于数字电视和IP rI1V的操作方式、内容和收视效果的使用建议 5o% 45% I 4o% 35% 3096 25% 20% 15% lo% 5% 096 一 ■ 翟比率 不会 愿意 蹇价 图24老年人对互联网电视机的使用意向 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还有逾三成老年人表示如果操作和定价合理也会使用。因此,只 要互联网电视机充分凸显自身的优势,并且在操作和定价上趋于简单、合理,在老年人中还是具 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的(57%)。 2.老年人对今后新媒体操作方式的意向。图25显示,触摸屏操作方式将成为最受老年人欢 迎的方式,这一比率达到46%;键盘操作和语音操作分列其后,二者分别为42.5%和30.6%;但 从总体上看,三种方式的比率相差不大,说明三者各有优势,今后仍将是老年人操作新媒体的主 要方式。 50.00%r 45.00% 40.OO% 35.O0%;, 3O.O096 J 25.0O% 20.0O% 一比率 15.0O% 1O.0096 5.0O% , O.O0%;、 键盘操作 触摸屏操作 语音操作 图25老年人对今后新媒体操作方式的意向 ・--——100—--—— 一簟2011年第4期种霉墩展 3.老年人对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意向。(1)老年人对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熟悉程度。 图26显示,大部分老年人(46.6%)表示对二者并不熟悉,35.6%的老年人表示听说过平板电 脑,但是听说过电子书的人数比只达到16.1%。平板电脑在老年人中的熟知度超过电子书。 O5O505O5O50 ∞∞∞∞∞∞∞∞ ∞-。 鞠比率 电子书 平板电脑 两个都没 怎么听说过 一誓— I 一 图26老年人对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熟悉程度 (2)老年人对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意向。图27显示,逾六成老年人表示(62.5%)不会 使用,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纸质阅读方式;但同时仍有近四成老年人表示会使用其中的一种取代 纸质阅读,这说明电子阅读在老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在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倾向性上,老 年人表示他们会更偏向于平板电脑(10.8 ̄A ),因为平板电脑涵盖的功能更为广泛。 70.0O% 60.00% 50.00% I 40.00%r 一_删 5 . 一 ■ 30.00% 20.OO% 10.00% 0.0O% 比率 都不会 电子书 都有可能 会使用 图27 老年人对电子书、平板电脑的使用意向 40.O0% 35.00% 3O.0O% 25.00% 20.OO% 15.0O% l0.00% 7 90% 5.00% 0.00% ■ 完全没有 没有 比率 一般 感觉到了 感堂非 常明显 图28 老年人对新媒体的生活感知度 4.老年人对新媒体的生活感知度。图28显示,36.2%的老年人表示,他们感觉到了新媒体 为他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欢乐;21.7%的老年人表示,他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新媒体在生活中的 作用;同时还有20.7%的老年人表示,他们感觉到了,但程度一般;这表明,逾七成老年人或多或 少地感受到了新媒体带来的生活变化。有21.4%的老年人表示,他们没有感觉到新媒体在生活 中所起的作用。 101一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热线咨询 酗 嘲 i 46 10"/ ̄t 创业、再就业平台Iii 7.40% 紧急求助热线 i 48 so% 智能“家庭医生” 52 90% 情感疏导 i l6 20% !  。智能水电煤缴费系统 鳓 iili 女i 38 70% 家政服务 位置锁定 ■比率 学习交流平台 家庭安全监护系统轴 嘶国瞄 -| 40 20% 远程看病-i 嘲 i i 32 4o% 交友平台龋 38 70% 家用设施安全自检报警系统 40 2 社区信息 _i目耐36% } “ 0% 10%20% 30%40% 50% 60% 图29老年人期待的新媒体服务内容 5.老年人期待的新媒体服务内容。在14条新媒体今后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服务内容 方面,排名前5位的选项分别是:智能家庭医生(52.9%)、紧急求助热线(48.8%)、家政服务 (48%)、热线咨询(46.1%)、家用设施安全自检报警系统和家庭安全监护系统(二者均为 40.2%),这表明,老年人希望今后新媒体能更多地提供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安全服务和生活咨 询服务。情感帮助和心理咨询(16.2%)、创业和再就业系统(7.4%)分列最后两位。值得关注 的是,老年人对深造学习、技能进修、知识交流的需求度较高(32.6%),这一百分比甚至超过了 远程音视频看病的需求度,显示出老年人对终身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六)总结:上海老年群体对新媒体的总体使用情况与发展前景预测 1.上海老年群体对新媒体的总体使用情况。(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老年群体中均有市场 份额。其中,手机、报纸、互联网、书籍、杂志、电视机的普及率比较明显。新媒体中手机和互联网 的普及率最高,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普及程度超越上海总体人口的平均水平,同时也远远领先 于全国总体人口的平均水平。I V在新型电视的普及中较为突出,而收音机目前则成为相对 “小众”媒体。 (2)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率领先于上海、全国总人口普及率。如前所述,根据CNNIC(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工信部(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 报》的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率分别为28.9%和56.3%。而互联 网、手机等新媒介在上海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分别为66.3%和86.1%)已大大领先全国平 均水平。 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上海老年人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上海有逾六成老年人使用互联 网,他们中有近六成老年人的网龄在3年以上;绝大部分老年人是在自己家中自行操作上网的, 逾五成老年人基本上每天上网,逾七成老年人每次上网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当他们在使用 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故障,有半数老年人是通过亲友帮助解决问题的;大致两成的老年人 是可以自行解决网络故障。他们主要使用互联网的一些常用功能,喜欢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 件、收听或下载音乐、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信息或在线阅读网络版报纸和杂志,很少参与论坛讨论、 ~102一 2011年第4期种霉绞展 使用网络支付、结交虚拟新朋友或者通过网络创业等。他们对网络的电子商务和内容参与不感 兴趣,但是却热衷于通过网络购物。在目前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老有所 学”心态,他们除了将互联网定义为新闻媒介、人际交往的助手、休闲娱乐的工具和咨询信息的 工具以外,还将互联网定义为知识的媒介,他们喜欢寻找医学保健类知识和旅行出行类信息。他 们希望今后的互联网建设能够加强面向老年人的针对性,操作上更为人性化、简单化,内容上更 具服务性和指向性。 手机。手机是普及率最高的新媒体,几乎每10个老年人中9个有手机。目前老年人主要是 通过键盘操作来使用手机的。经常使用的:叻能有拨打或接听电话(主要是以语音的方式)、接发 短信、定闹钟、拍照片或者摄像。同时,他们也接触一些新功能。他们比较喜欢通过手机定制天 气预报,还喜欢用手机下载歌曲、炒股票、查询方位、订阅手机报。他们对手机的定义主要是:人 际沟通的工具、生活信息的助手和休闲娱乐的工具;他们现在也开始将手机作为电子商务媒介、 新闻媒介、咨询工具。他们对手机的新功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接受并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操作简 单和资费合理。 (3)电视机利用出现新情况。传统电视与新型电视(IPTV、数字电视)的普及率相差不大。 然而电视机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主要还是承担了传统的角色,即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功能;即使有 老年人使用IPTV或数字电视也依然如此。不过,也有逾三成的老年人开始接受电视机的新功 能,这主要是点播、收听广播(43.5%)、收看付费频道节目;此外,通过电视查询信息和使用便民 付费开始逐渐为一些老年人接受,体现出电视机不再只是休闲娱乐的媒介,也能充当起生活服务 的媒介。在新型电视(IPTV、数字电视)的使用中,老年人对操作方式、内容和收视效果的总体评 价比较良好。但对内容和收视效果的满意度尚不及操作方式的满意度,可见对内容和收视效果 的提升还有待努力。 (4)媒体融合使用行为出现。目前老年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出现了与传统报纸、杂志、电 视、电影、广播等媒体的融合使用行为;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报纸的融合使用行为;在电视 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广播的融合使用行为。 (5)媒介功能新定义实现内涵扩展。一些传统媒体与普及率较大的新媒体,其功能定义的 内涵已经在老年人的使用中出现了积极的扩展:如互联网的“知识媒介”定义,手机的“电子商务 媒介”、“新闻媒介”、“咨询媒介”的定义,电视机的“生活媒介”定义。 2.新媒体在上海老年群体中的市场前景。(1)新媒体在老年群体中存在扩散的客观空问。 一是互联网和手机各有近五成和二成的扩散空间。互联网和手机今后还会有进一步在老年人中 扩散的空间,其中互联网有近五成的扩散空间,手机有近二成的扩散空间。目前大部分老年人经 济状况良好,购买电脑、手机和使用互联网对他们而言不存在太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老年人不使 用电脑和手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发展建设中的一些盲点,譬如操作流程过于复杂、使用中无 法回避老年人的一些生理障碍,因此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使用体验,在发展中加强人性化设计、提 高针对性建设,是互联网和手机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市场的主要方法。另外,对于操作流程较为复 杂的互联网而言,最好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办的上网操作课程。 二是互联网电视机有三到六成的扩散空间。兼具电视机功能和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视机, 在老年人中有近三成的扩散空间,如果操作简单和定价合理,会有另外三成的推广空间。 三是电子书和平板电脑有四成以上的扩散空间。对于近期市面上新出现的电子书和平板电 脑,熟知一种的比熟知两种的人数更多。近四成老年人听说过平板电脑,对电子书的知晓比率约 一103—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到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对电子书和平板电脑无需求,只能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对 电子书和平板电脑不知晓、不熟悉,这与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推广宣传,功能是否如人意有关系。 有近四成老年人表示,他们今后会使用其中的一种来取代纸质阅读,这已经是令人鼓舞的信息。 他们表示更倾向于使用平板电脑,因为他们觉得平板电脑的功能更齐全,这也正好说明,电子书 与平板电脑的功能融合发展为佳。从目前国际上电子书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反映来看,电子书与 平板电脑将会融合,甚至还可能兼容手机通话功能。当无线网络健全畅通的环境下,期刊、报纸 也普遍能上网阅读的时候,电子书或平板电脑会更受到中老年欢迎。 (2)新媒体在老年群体中存在扩散的主观需求。老年人愿意尝试新媒体:从互联网、手机的 近九成、七成的极大普及程度,以及互联网电视机的六成推广空间、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四成以 上推广空间可知,老年人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较高。他们拥有好奇心,相信新事物具有优点和 特色,愿意主动尝试,期待新事物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愿意使用多功能媒介和融合性媒介:媒介新定义的出现说明,媒介的转型、功能的拓 展和扩大是能够得到老年人的理解、支持和肯定的,老年人开始学习并愿意使用“一机多用”的 媒介。媒介融合使用行为的出现,说明老年人已经逐渐意识到媒介之间具有互补性、交替性,一 种媒介有时可以承担起其他媒介的功能和作用;老年人愿意学习并使用融合性媒介。多功能媒 介与融合性媒介的使用行为,预示着今后三网融合和三屏融合在老年人中的发展空间。 电子阅读成为可能:虽然调查显示,电子阅读有四成扩散空间,然而市场可能会更大;在老年 人的新媒体使用行为中,目前已经出现了电子阅读的雏形。首先,“互联网的使用内容与功能” 一题显示,“浏览新闻”成为人数比最高的使用内容,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8个浏览新闻; “网络版报纸、杂志”位居第五,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个使用;此外,“网络文学”也有较大的使 用人数;其次,“手机功能使用情况”一题显示,“手机阅读”和“订阅手机报”具有一定的使用比 率。这些互联网、手机的功能使用行为,其实已经预示了老年人中目前存在的电子阅读现状,同 时也预示着电子阅读走人老年人生活的可能性。 新媒体参与老年生活受青睐:目前,新媒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老年人的生活,无论是 互联网、手机,还是新型电视,在媒介角色与定义中,均出现了“生活媒介”的新内容,而大部分老 年人也已经感觉到了新媒体带来的便捷与快乐。未来,新媒体的无所不能与无所不在,还将大大 提升在老年人中的生活参与度,为老年人的生活带去安全、便捷和保障。 医疗保健类服务将使老年人更好地关注健康:紧急求助热线将使老年人不再孤立无援,家政 服务与热线咨询将使居家生活更为便捷,家用设施安全自检与家庭安全监护系统,能给独居老人 带来安全感,这些都将成为老年人欢迎的服务项目。健康、帮助、便捷、安全将成为新媒体参与生 活的主要方面。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媒介服务也将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理想状态需求,大部分老年人 对于“老有所学”的生活状态抱有预期度。 (3)老年群体对新媒体操作方式和内容提升的期待。新媒体要赢得老年人的使用和欢迎, 操作的简单化、设计的人性化、使用的无障碍化、内容的针对性是四点重要方针。要尽可能使新 媒体的操作走“一键通”的快捷方式,避免可能的复杂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 的身体条件,例如肢体、感官方面的不足等,要重点考虑老年人的视力问题,操作过程的显示界面 要尽可能大并且清楚;在具体操作模式上,触摸屏的操作方式可能更受欢迎。 “内容依然是王道”。新媒体在优化自身建设、拓展老年市场的同时,内容建设是一项不可 一104— 2011年第4期钟芬钕展 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互联网的使用,还是新型电视的使用,数据均显示二者提供的内容有待 提升。要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建设,多了解一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多制作一些老年人喜欢的节 目,多开发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信息,多提供一些老年人所需要的咨询。这样,才能更广泛地赢 得老年群体的使用信任感和使用倾向性。 总之,实证调查结论有力地说明,新媒体与老年群体有缘!老年群体对新媒体应用有可观的 需求,新媒体产业在老年群体市场开发方面,大有可为! 三、运用新媒体优化老年生活方式的策略考量 根据当今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趋势,以及上述对老年群体新媒体接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 有理由建议,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优化老年_生活方式,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对老年群体自身及 社会的压力。同时,大力创新开发适应老年生活需求的新媒体功能,对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具有 可观的市场前景。我们建议在上海率先建构“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系统”,具体如下: 以老龄人所凸显的对医疗保健、人身安全、学习和交友四方面的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和技术 发展水平的实际,建构一个有实施可能和商用前景的新媒体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创意是:充 分利用数字电视或IPTV平台以及手机、电子书移动终端,把智能养老医保系统、智能养老安保 系统、智能养老学习系统、智能养老交友系统等整合到数字电视或手机中,建立快速入口和一键 式服务,让数字视频发挥更大作用。 (一)智能养老医保系统 1.智能家庭医生。加快开发针对老年群体应用的手机、电子书等随身移动终端,充分开发其 监测老年人日常身体状况主要指标的功能,如血压、脉搏、体温、心跳等。与上海等地正在开展的 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整合起来。如在日常的监测中发现老年人的某一生理特征出现问 题,监测系统可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社区医疗保健中心或其特定亲友。社区医疗保健中心或 其特定亲友可以及时采取有关措施。 2.远程视频就诊。加快开发远程视频就诊系统。通过整合数字电视(II)rI1V)系统与医疗系 统,实现远程挂号、远程医疗,医生专家可通过视频方式与之面对面沟通和诊疗,免去老年人在常 规情况下去医院就诊的诸多不便,缓解老龄人在健康和保健方面问题的困扰。 (二)智能养老安保系统 通过整合建构户内视音频传感监测报警系统以及手机报警系统,可以实现当老年人在家中 遇到紧急安全事项(如独居老人突然跌倒不能自理),或者老年人在外出时遇到人身安全问题和 突发病况,或家中发生水电气异常紧急情况时,安保系统会自动启动完成报警,方便家人和相关 人员及时赶到、展开救援处置。 (三)智能养老学习系统 加快推进上海开放大学对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融通的探索,灵活运用学分制和 有益人生修养的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通过充分满足有些老年人实现学历学习(包括不同层次 学历获取,如学历提升、多学位等)的愿望,进一步调动老年群体远程学习的兴趣,丰富充实老年 群体生活,同时,促进网上远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对上海开放大学率先在终身教 育体系中创新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最有实质性意义的推进举措。 (四)智能养老交友系统 一】05— 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 加快开发视频智能养老交友系统。通过整合数字电视(IPTV)与社区用户系统,建立社区与 社区的内网连接,让更多的老龄人通过电视或电子书等移动终端,实现视频聊天。由于能够面对 面的直接交流,更有亲近感、真实感,而且,又是同属于一个社区或附近社区的老龄住户,这种地 理上的接近感也更容易形成双方的心理认同,更有利于排除老龄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孤独寂寞 感。 (五)智能养老办事系统 除了以上几种系统的整合之外,目前飞速发展的网上物流系统、网上支付系统和电子政务系 统等都可以纳入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平台,通过安全有效的设计和方便的操作,还给老年人处理 日常事务、甚至兴办网上事业创造了新的可能。 (六)社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中心 社区居家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老龄群体安置举措。以上智能养老医保系 统、智能养老安保系统、智能养老学习系统、智能养老交友系统等与日益推进的社区建设、尤其是 数字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整合规划,更可以事半功倍地建构社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中心,使智能 养老生活新媒体系统发挥更全面、更高层次的作用。 总之,以贴心服务为宗旨,针对老龄群体的需求特征,充分调动和开发新媒体的多种功能,更 好地提升老年群体的自我生存能力,更好地使老龄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把老龄群 体变为“乐龄群体”,不仅具有现实可能性,也会给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广 阔的服务创新空间。口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Life Optimization for Aging Group in China against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___・。_。 _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 砌Xinxun etc Abstract:The current aging rate in Shanghai is forefront the nation.According to a prediction, aging process in Shanghai will speed up from 2010 to 2020,which indicates 10 years earlier than the average in China.For this reason,a proper way to handle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inereas— ing percentage of aged population is necessary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ause also symbolizes the urban cultivation and socila modernization.In digital era,new media greatly influents our life with its penetrating power.Based on the survey on new media usage of the aged group in Shanghai,this study targets o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o the aged group,and sug・ gests to establish an”intelligent media system for live out one life in retirement”to help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attributed to the aging process.On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more positive way of thinking as for the above and to extend the creative fields for the future of new media industyr. Keywords:new media,aging,smart,pension ---——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