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典型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姓 名:林志华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含义。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

力。

4.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五、教具准备:

教具:小黑板、8等分的圆纸片、学具 : 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1.填空。

11

( 1)的分数单位是( 8 ),含有(3)个 8 。 ( 2)的分数单位是(),含有(3)个 。

( 3)5个 的和是(),7个是()。

(4)表示把(3)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把(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3)份。 ( 5)化成最简分数是()。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 1、一天早上小华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早餐,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生:能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齐读书本104面例题一

1

生: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8 张,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

1、分析题意并列式计算

师:通过读题我们可以知道:

(1)他们把这张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8份

师:(2)每一份是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1生:8

师:(3)要求什么?

生: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师:(4)已知什么?

1

生: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8 张。

师:该怎么列式呢?请同学们动笔列一下式子。

13

生列式师板书: 8 + 8 =错误!未指定书签。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要想求一共吃多少张饼?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计算。)

师:下面就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涂一涂,数一数,互相说一

13

说到底 8 + 8 等于多少呢?

生:拿出学具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参与。

生:(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妈妈吃了其中1份,合起来吃了其中4份,41

共吃了这张饼的 8 ,也就是 2 张饼。……)

31

师:8 和 8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可以把

1114

3个 8 和1个 8 直接加起来,是4个 8 也就是 8 。通过图我们也可以直1

观的看出刚好是这张饼的2 。

师: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31+341

板书: 8 + 8 = 8 = 8 = 2 (张) 2、明确分数加法的方法 师: +

=

=

师:观察两个算式的算式与得数有什么联系?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生:(这两个算式算式与得数的分母相同,得数的分子是算式的两个粉子的和……)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吗?

生:(分数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即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真棒!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计算方法并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师:吃完饭后小华口渴了,想喝水又遇到一个问题,你还能帮她解

答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齐读例2并列式,可以借助老师的线段图。 313-121

生:汇报列示并说计算过程:4 — 4 = 4 = 4 = 2 313-121

师:(板书)4 — 4 = 4 =4 = 2 (瓶)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31 生:(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4 ,其中一个数是4 ,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师: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算式中两个分数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减, 生:

而且相减不改变分数单位,所以只把分子相减。)

师: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生:(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第二排。 (三)、知识应用。

师:观察 例1 和 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四、练习,判断对错。

+== ( ) -== ( )

+== ( ) +== ( )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意义。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生:分数做为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108页的1、2、3题。

教学反思:

一、困惑

“含义”与“意义”的区别,在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标高上该如何把握?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使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如例1中,由小精灵明明发问:“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例2中,由小精灵聪聪发问:“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含义”与“意义”有什么不同呢?《教参》中指出,含义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定义。在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题意分析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时,他们只能回答到“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所以用加法”,“要求还剩多少瓶,所以用减法”,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就是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了。 二、作业格式的思考

131+3411+3

“8 + 8 = 8 = 8 = 2 ”其中的“8 ”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作业格式是 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为什么到五年级了,教材中反而步骤变多了,中间1+3

增加了一步 “8 ”,这一部是否在第一课时就可以省略不写呢? 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螺旋式上升编 我是这样思考这样问题的。

排的,五年级再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够清晰地说明算理,所以写出思考的全过程就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理解的过程。这样规范的书写在第一课时是有必要的,可强化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可有效避免将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的错误算法。到

计算熟练后步环节可以省略。 三、对练习的思考

1、建议在例题教学中补充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计算题,使学生明确如果将1转化成与减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

2、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对于书签。的结果如何化简也应进行相应指导。

70

7 和 7 错误!未指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