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调研论文

调研论文

来源:筏尚旅游网


金薮乡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金薮乡位于湘乡市西北部,辖29个行政村,358个村民组,总人口39998人,属于半山区地形,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农业人口37243人,总耕地面积31242亩,家庭承包经营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9%。

由于种地效益下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下降,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民已经不把土地作为唯一可依赖的对象。而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则逐年下降,2011年全乡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各村都出现了农民少种或不种粮田的现象。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切实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各村在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农村土地逐步向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的合理流转。 一、我乡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乡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3.1万亩,流转面积 0.4万亩,占全乡耕地地面积的12.9 %,参与流转户数大约1700余户,占总户数的8.3 %,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数270份,占流转户数的 38%。山地面积6.72万亩,流转面积1万亩,占全乡山地面积的14.8%,参与流转户数大约3500余户,占总户数的17%,签订山地流转合同数3010份,占流转户数的 86%。农村土地流转呈良好趋势发展。随着近来来土地流转的加快,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离开土地寻找致富之路,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2011年我乡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 %,参与流转的农户达到1200户。

(2)基本上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集体经济组织也少加干预,缺少契约和约束。

(3)土地流转形式日趋多样化,有转让、出租、转包、委托代耕等多种方式。

(4)流转主体日趋多元化。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除一般农户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也参与到农业规模经营中。例如我乡的独石村椪柑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户规模300多户,使农户增收幅度3500元;2011年,益阳华菱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我乡红石、抱石、麦子、龙门、河山等村的油茶林种植合作社,2011年已登记注册1812户,社员出资总额为321万元,带动1800多户农民。目前,流转山地面积5800余亩。

二、我乡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我乡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有效整合了农业资源,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减少了农村土地的撂荒。土地的流转能使那些无力或无时间耕种的农户的土地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农村土地流转1.5万亩,发

展椪柑、油茶林、蔬菜和养殖等产业,产业效益不断呈显 3、促进农民增收,稳定了农户从土地上取得的收益。精壮劳力和务工经商人员更不需要在农忙时为种地而中断经商务工,可以长时间经商务工,同时还降低了往返的费用成本,使经商务工收入得到了增加;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还可以在业主经营中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而获得另一份收益;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土地流转之前,农户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时好时坏,而土地流转以后,农户从业主处所得互约定的租金不会因为灾害的发生而减少,从而使农户得到了较好的收益。

4、为农业产业注入了发展资金。业主在获得土地后,无论是用于种植还是养殖,他们都会投入不少资金,而这些资金是农户自己经营土地时所无力或不愿投入的,资金的大量注入给农业生产这个产业带来勃勃生机。

5、传播了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从事规模种植或养殖的业主,都拥有相关的技术和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他们走到哪儿也就把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带到哪儿。从而使当地农民在接受农业新技术,管理农业新理念上受到了较大启发。一些经济能力较好的农民受到启发后也尝试着新的结构调整。 三、目前我乡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看,我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着流转范围偏窄,规模偏小,运作不够规范,乡、村、组之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1、承包土地零散难流转。自1999年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

工作以来,我乡农民承包土地的零散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变,土地实行了相对集中。但是,依旧难以实现有效的土地流转,从而土地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土地流转都是发生在亲戚及邻居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能力耕种的,又因土地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土地无法向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土地流转收益少,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前,还存在转出土地“倒贴钱”的现象,税费改革后许多农户又返要回了自家原转包出去的承包田地,就这样靠“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3、流转程序、手续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特别是农户与农户之间口头协商的土地流转随意性比较大,未能按照协议签订书面合同;二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未充分征求流转双方的意愿,流转双方的合理要求未能及时协调解决;三是部分流转协议条款不齐全,双方权利义务不够明确,合同未能鉴证和公证。这些问题和情况的存在,将使流转双方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

4、小范围内流转的多,大范围内流转的极少。一是绝大部分的土地流转仅限于在本乡镇的村、组(社区)内进行。

5、一般农户间流转的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全乡土地流转共涉及0.7万户,其中大部分都流转给了一般农户,流转给专业大户的仅有几户,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农业规模效应还没有很好地显

现出来。

四、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民因土地仍为养老保障的主要来源,恋土情节深厚,不愿流转,有的甚至撂荒也不愿流转;二是我乡耕地资源紧张,人均占有面积仅0.8亩,低于全国水平,且分布不平衡,能够参与流转的土地有限;三是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少且不稳定,经营土地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可靠来源,绝大多数农户尚不具备转出土地的条件;四是农民素质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有能力大规模经营土地的所谓“种田能手”、“经营大户”还是极少数;五是农业发展不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未发展起来,从事农业开发和经营的投资者仍偏少,土地规模经营缺乏有效载体;六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制、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土地流转管理运作不规范,服务不到位。

五、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质量和效益,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宣传,提群熟悉度。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及土地流转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承包主体的熟悉。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土地集中规模经营。

2、加强监管,搞好服务,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日常监管工作,切实做到三种规范:即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二是要组建以“两个中心、一个服务站”为运作模式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即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和合同纠纷调处中心,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乡、村、组三级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法律咨询、提供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土地流转档案、调处合同纠纷等服务,实现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借以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三是要进一步健全乡级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和乡镇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构,着力解决各类农村土地纠纷。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各地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对已经发生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把各种土地流转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社会隐患。

3、创新模式,促进规模经营。一是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逐步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对整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或农民以土地参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以村为单位申报,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二是培育龙头,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引进高科技农业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坚持“因地制宜、规模经营、注重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4、加强领导,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环境。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乡、村两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综合协调、统一领导本地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同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环境。国土部门要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监管,并通过提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途径,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抗灾能力,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打好基础;门要按照户籍改革的要求,搞好迁移户的户籍迁移登记等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落实有关劳动保障;财政、经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