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25.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学习要点 1、理解课文粗心,学习累积文言词语; 2、背诵《夸父追日》; 3、领会古代人民研究、征服大自然的梦想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资料《山海经》,书名, 18 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此中 14 篇是战国时作品,《国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含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留了许多太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风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照价值。
此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相关文件。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后来考据说明者有清朝 毕沅《山海经新校订》 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 等。
基础过关 1、给以下划线字注音饮于河、渭
è弃其杖 à2、解说以下划
线字逐走跑饮于河到黄河未至抵达道渴而死表修饰弃其杖他的化为邓林 桃林 3、文学知识填空《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 赶太阳之意。
?国外北经》,每日是追
1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夸父每日是一个成语,此刻多比喻信心大或不自量力。
教课过程一、课文内容掌握。
《夸父每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拐杖
化为桃林。
这个巧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非常的英豪气派,反应了古代人民研究、
征服大自然的激烈梦想和坚强意志。
二、研究品尝文章内容。
1、怎么对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 表现夸父的弘大理想,巨大的力
量、气势从神话故事的特色的角度理解其踊跃意义;
② 不自量力悲观方面。 ?夸父是古代
2、对《夸父每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怎样理解
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豪,他奇特、力大非常,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 不解渴。
他遗下的拐杖化为一片桃林,不单表现他本事大,更丰富了这个英豪
的形象,表现了一种英勇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
神话更拥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你怎样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反应古代人民敢于研究自然、征服 自然的激烈梦想和坚强意志。
三、拓展迁徙。
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思虑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剖析两则神话的同样点。
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梦想和坚强的毅力。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向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觉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拐杖,化成桃林。
《两小儿辩日》教课要点1、累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
450?—前 375?所撰。
《汉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依据古
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1、给以下划线字注音盘盂
ú孰 ú为汝 ǔ多知 ì乎沧凉决 é2、解说以下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问其故原由
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3 / 10
ā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不可以决判断3、说出以下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由于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4、翻译以下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教课过程一、课文内容掌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儿童儿对太阳在清晨和中正午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一样的见解,各持一端,争吵不下,连孔子也不可以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
们懂得的东西老是有限的,知识无量尽,即便是博古通今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这篇短文还反应了先人为认识自然、研究客观事理而思虑、英勇怀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而后摆出两小儿的不一样见解,既而提
出两小儿所持见解的依照,最后写孔子不可以作出判断而遇到耻笑。
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短,有条有理,主要经过对话来表现人物,
睁开情节。
二、问题研究。
1、关于两小儿所持的见解及其依照, 你可否依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
对这两种现象解说一下。
4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见解?两小儿喜欢研究,精神可嘉,善
于察看常有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察看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应笑?笑是耻笑,
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明显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应笑了,由于孔子脚踏实地。
4、面两句话,分别赞誉了孔子的什么精神?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赞誉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孔子不可以决也。
赞誉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脚踏实地的精神。
5、你读了这个故事, 获得那些启迪?从不一样角度 ① 从两小儿的辩斗
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要弘扬勇于研究大自然、研究真谛的精神。
② 从孔子不可以决的角度宇宙是无穷的, 知识无涯, 学无止境, 人不可以
尽知,应该脚踏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拓展迁徙。
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
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认为然,立须之。
5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说明 ① 选自《史记张仪传记》。
② 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猛士。
③ 馆竖 ù子旅店的童仆。
④ 须等候。
1 解说加有下划线的词 1 庄子欲刺虎想要 2 馆竖子止之曰劝止 3 两虎方且食牛吃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望 5 两虎果斗果真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能 2 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认为然,立须之。
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候它们。
3 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迪?擅长察看,擅长剖析常常能做到事半 功倍。
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儿童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 因。
一个儿童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正午距离人远。
另一个儿童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正午离人近。
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正午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清冷严寒,等到了
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感觉热,距离远就感觉凉吗?孔子不可以判定谁是谁 非。 6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两个儿童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
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课设计频道收集整理,版权归作者全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7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8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9 / 10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