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归类及练习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
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
情等。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
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
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
自问自答。
例句:作文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加强
情感,加强语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4、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0、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二、常见关联词归类及练习
1、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在整个句子中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常见的关联词有:既……又…… 既……也…… 一边……一边…… )
例句:他的字写得既美观又大方。
2、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常见的关联词有: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仅……还……
例句:小红不仅身体好,而且学习好。
3、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常见的关联词有: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是……还是……
或是……或是…… 也许……也许…… 例句:面对困难,不是你战胜它,就是它战胜你。 4、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出现了转折)
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例句:尽管他一直小心翼翼,最后还是把鸡蛋打破了。 5、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有: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例句:今天江涛同学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学。
6、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就…… 假如……就…… 要是……就…… 即使……也…… 哪怕……也…… 例句:即使山路再陡峭,我也要不停地向上攀登。
7、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
才…… 无论……都…… 例句:我们只要努力向上攀登,就一定能爬上顶峰。
8、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弃其余内容)
常见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例句:我们与其在考试后后悔,不如考前就认真复习功课。
“实战演练”——请在下面各句的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
1、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2、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3、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4、(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6、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7、(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8、(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9、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0、(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6、妈妈看电视。 妈妈打毛衣。 三、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和总结句 (一)、阅读小技巧
1、做阅读,拿到一篇文章,先浏览题目,看看题目都考察了哪些内容,然后再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2、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可以从它的题目或者文章的中心句看出。所以回答问题一定要围绕文章题目,万变不离其宗。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一定要找到题目中引用的字词句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题意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二)、中心句
1、中心句
顾名思义就是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一般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一篇文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是,只有找到中心句才能迅速理解文章,更好的解答问题。
2、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开头找中心句(较常用) 抒发感情的
开头 解释一定道理的 引用名言的
【2】从结尾找中心句
抒发一定的情感
结尾 揭示一定的道理
赞美可贵的品质 说明获得的启示
【3】段落中心句(方法与整篇的通用)
开头 引出下文 结尾 总结上文
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中心句的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 (三)、过渡句
1、作用——承上启下
2、类型:①连贯式(有动作的先后次序,为引出下文做铺垫)②承接式(承上,启下。为启下服务。)③总分式④转折式(虽然/尽管……但是/可是)⑤递进式(不但/不仅……而且)
六、总起句和总结句 1、总起句
作用:①概括短文主要内容;②为下文写作做铺垫。 特点:通常在文章的开头。 2、总结句
作用:①总结全文;②点明中心;③升华情感;④深化主题。
特点:文章的总结句在文章结尾;段落的总结句在段落结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