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7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1. 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 【 】 A.柏拉图 B.狄德罗 C.鲍姆加登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解析: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答案为C。
2. 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 A.审美教育 B.审美形态 C.审美活动 D.美感
正确答案:C 解析: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
因此,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答案为C。
3.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 【 】 A.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B.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C.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力
D.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D 解析:审美活动不会直接导致主体的实践性行为,由于情感活动对人的精神具有感染力,可以使审美主体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故审美理想会给读者的人生
实践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影响。答案为D。
4. 丑和荒诞是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才成为
审美形态的,这体现了审美形态的 【 】
A.贯通性 B.二重性
C.兼容性 D.生成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生成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丑和荒诞的出现过程正是第一种生成性的体现。答案
为D。
5. 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 【 】 A.崇高 B.滑稽 C.优美 D.喜剧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美学理论常识题,要求考生理解记忆。 6.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 【 】 A.惩恶扬善 B.愉人耳目 C.净化心灵 D.克制欲望
正确答案:C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宣泄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快感。这是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核心部
分,是理解他的悲剧的社会功用的关键。答案为C。
7. 下列不属于经验土义的美学家是 【 】 A.夏夫兹博里 B.荷加兹 C.哈奇生
D.乔治.桑塔亚那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属于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符合题干要求。 8. “审美距离”这一概念是由下列哪位美学家提出的 【 】 A.布洛 B.皮亚杰 C.柏拉图
D.苏珊.朗格
正确答案:A
解析: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
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答案为A。
9. 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 】 A.康德 B.席勒 C.布洛 D.叔本华
正确答案:C
解析:布洛提出了“心理距离说”,它的实质是指出人的审美活动和人的现实活动的本质区别,强调审美活动中的普遍差异性,为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和非规
律性寻找理论根据。答案为C。
10. 载道说和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 A.艺术的本质 B.艺术的形态 C.艺术的起源 D.艺术的功能
正确答案:D
解析:从艺术的本质角度定义的有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
说,从艺术的起源角度定义的有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答案为D。
11. “集体无意识说”是从哪个角度对艺术下的定义 【 】 A.艺术功能 B.艺术本质 C.艺术起源 D.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C 12. 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 【 】 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 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 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
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正确答案:D 解析:艺术天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和后天的实
践两个方面合力的结果。答案为D。
13. 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 】 A.审美理想
B.审美想象 C.审美判断 D.审美意向
正确答案:D
解析:在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和想象起着巨大的作用。意向是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一种曲曲折折的融合。它是人类的一种潜在
审美需求的表现,与内在生命的动态平衡相联系。答案为D。
14. 卢梭的小说《爱弥儿》通过家庭老师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对读者进行
打破陈规陋习、张扬个性的教育,这体现了艺术的 【 】
A.思想启迪功能 B.道德教育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政治宣传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
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由此可知,答案为B。
15.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怎样的表达 【 】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 D.形而上
正确答案:C 解析:艺术品的物态化或物化的表达对于艺术品的最终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它开启了艺术之链的下一个阶段。答案为C。
16. 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 【 】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正确答案:C 解析:音乐是对物质材料的依赖程度最轻的艺术,这使它成为一种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最具有动态色彩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最为纯
粹的时间艺术。答案为C。
17. 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英国美学家是 【 】 A.博克 B.培根
C.荷加兹 D.休谟
正确答案:C
解析:荷加兹提出美的对象一般体积较小、造型流畅,他还通过比较认为,
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答案为C。
18. 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柳宗元
正确答案:C
解析: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渣滓”的过程,朱熹在解释孔
子的“成于乐”时说乐教的作用仍在于消融渣滓。答案为C。
19. “寓教于乐”反映出 【 】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 B.美育和德育的统一 C.美育和体育的统一 D.智育和德育的统一
正确答案:B 解析:“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答案为B。 20. 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 【 】 A.物态之境和宇宙之境 B.有物之境和无物之境 C.仁达之境和至善之境 D.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正确答案:D
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两种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
画面。答案为D。
多项选择题
21. 对于审美形态的认识,历史上观点不一、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
A.美的形态 B.审美类型
C.审美范畴
D.审美风格E.人生境界说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A、B、C、D、E五项均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2. 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 【 】 A.优美 B.崇高 C.秀美
D.威严E.壮美
正确答案:A,B
解析: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C、D项是古罗马哲学家关于美的分类,E项则是崇高的外在表现特征之一。答案为AB。
23. 下列关于巴赫金的观点,正确的是 【 】 A.提出“狂欢化”思想
B.认为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生活 C.日常生活显示了官方严肃的态度
D.狂欢式生活是一种自由解放的审美体验E.喜剧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的自由体验
正确答案:A,B,C,D,E 24.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 【 】 A.直观 B.感知 C.想象
D.情感E.理解
正确答案:B,C,D,E
解析: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直观则是其主要特
征之一。答案为BCDE。
25. 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审美经验可以划分为 【 】
A.呈现阶段 B.构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评价阶段E.把握阶段
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属于美学理论常识,要求考生标识。
名词解释题
26. 审美意识
正确答案:审美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审美发生的最重
要的标志之一。
27. 载道说
正确答案: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
的。
28. 灵感
正确答案: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
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29. 化性起伪
正确答案: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
其健康发展。
简答题
30. 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它和人类的其他活动和生存实践方式具有一致性与共同性。就是有需求,有目的,有凭借。(1)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追求完整的生存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世界和人自身,正是人的审美需要。(2)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外住功利的追逐,而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3)审美活动也有凭借,体现在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更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不存在外在于审美活动的独立自主的审美客体或审美主体。只有在审美关系、审美活动之中,才能形成所谓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只有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主体才成为现
实的审美主体,对象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客体。
31. 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
部分。
32. 简述优美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1)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2)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3)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4)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
审美体验。
33.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34. 就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1)他律性。即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又同时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所决定和制约。(2)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把它外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借助于这些符号来接受和创造。(3)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要向艺才能有
艺术品的产生,同时向接受能使之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论述题
35. 论述艺术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正确答案:(1)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在艺术创造与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2)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联系。艺术创造者都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涌动自己所积累的审美经验,重组和创造一个能被感官直接感受、把握、体验的意象体系,然后通过特定的形式符号表达出来,凝定下来,形成艺术品。因此,意象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3)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接受者在欣赏艺术品时,是以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他在观照艺术品中所凝定的意象世界时,并非被动地照本全收,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创造,形成新的意象世界,这才是接受主体所欣赏的真正的审美对象。创作主体意识中
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
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36. 试述美育的目的。
正确答案:(1)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2)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爱美是人的天性,当人只按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使自然取得符合他的目的形态,他就感到满意和愉快,从而产生了美感。(3)美育着重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4)每育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可见,自由乃是审美境界和美生成的核心所在。而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拥有自由,而当人拥有自由时,他也才能作为写作意义上的人而拥有美。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审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义可转化为两方面的内容:即美的形式的教育与审美理想教育,前者属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后者则要求把审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转化为受教者自觉的价值追
求,体现着美育的根本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