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经常用到的形式,该作文形式明确写作任务,会对考生提出具体的写作指令,考生必须紧紧围绕指令和材料来完成写作,对于新型的作文形式,在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形势、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应对,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语文教学;作文;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教育对新课程标准的一种回应。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区别
它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形式,与过去的材料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作文材料本身偏时事,或是近期的热点新闻之类,往往带有争议性。第二,材料体现的观点不止一个,偏向多元化,方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发表不同的见解。第三,要求学生从始至終要紧紧围绕给出的材料,发表见解和议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紧扣材料本身,并且材料不得完全抛开。第四,材料的后面一般都会给出具体的任务,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这就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基于材料写作,需就事论事,不可空泛议论。这样有就有
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任务,这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得名的原因。而我们过去的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提出观点后,材料就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了。两者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形势
这次的作文命题直接在要求里面标注了“完成写作任务”这样的字眼,在全国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浪”,让任务驱动型作文真正走进了中学教师的课堂。
再如2022年全国一卷: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的作文命题出现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的硬性要求,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明显特征。 三、当前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立意不深刻,无法快速对材料中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深刻的见解 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写作要求,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自己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当然这和学生的阅历不深厚有很大的关系。
(二)结构混乱,没有统一的中心
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锤,没有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展开论证。甚至不知道要在文章中辩证地分析自己的观点,导致自己的漏洞百出。
(三)无法紧紧围绕材料事件展开论证
部分学生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候抛开材料,和写传统材料作文一样,只是在开头提到了材料,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后面就基本没有涉及材料了,忘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初衷就是不能舍弃材料,给出的任务就是必须围绕材料展开论述。
(四)中心论证段不深刻
一般情况下,中心论证段出现在第三、四段位置,有了前面的开头提出观点后,第三、四段需要深刻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篇成功文章必备的条件。写作功底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让自己论证变得深刻,甚至还会停留在初中写作议论文的水平,使用并列式的方法,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深刻起来。
四、新形势下教师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方法以及教学技巧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成为高中阶段的主要作文类型,而师生在应对此类作文时出现了诸如关注时事不够、论证情理不融,语言运用不当、论证分析浅显,缺乏逻辑训练、论证结构混乱的问题。那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才能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呢?这确实是值得高中一线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针对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下,总结了教师教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提高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立意的训练
指导学生针对材料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且提出的观点、立意要新颖,而且要切中要害,立意的深浅其实和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成正比,学生之所以立意肤浅,就是因为阅历不够,知识储备欠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接触新的时政内容,不能只是关起门来死读书,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生搬硬套,没有新意,甚至立意会偏离材料要求。
例如,2022年全国一卷要求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审题分为如下几步:①身份(谁来写)——高中阶段的“你”;②读者(写给谁)——外国青年;③目的(为什么写)——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④内容(写什么)——从题目中给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⑤文辞(怎么写)——文体不限。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到“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导致选出的词语一盘散沙,文章写出来前后松散,无法紧密成篇。或是没有注意“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样的任务要求,写出的文章用词生僻,看着华美,实则晦涩难懂,不利于外国青年理解。
选好有关联的几个词语后,如何使之立意高远,又是需要训练的一个能力。比如,选择“广场舞”“中华美食”,就不能只看到这是百姓的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应该更深层次地理解到百姓因为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满足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后,才会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需要。进而立意到“国富才能民强”。
(二)训练学生掌握固定的结构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仅是语言精练,结构同样要求要精美。初中学生训练的那种并列式的议论文基本就淘汰了,要想在高考的考场拿到作文的高分,必须是层进式的议论文。但是目前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层进式的说理,不知道要在文章中如何辯证地分析自己的观点,导致文章不深刻,甚至是漏洞百出。
为了让自己的文章说理透彻,严密、无懈可击,笔者都是建议学生在文章开头引出明确的观点以后,下一段要进行“让步说理”。笔者认为这一段非常重要,“让步说理”让自己的文章不但说理深刻,而且有了辩证性,文章也不容易受到漏洞的攻击。
让步段应包括三个层面:①让步论证矛盾对立面的合理之处;②转折分析对立观点的本质或危害,进而达到否定矛盾对立面的目的;③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石家庄一个书店,名为“城市书房”。今年7月,《石家庄日报》刊登了一条与之相关的消息,进入书店要收费,这引发了市民的广泛讨论。
针对以上材料,让步段可以这样写:需要承认的是,依赖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一直在蚕食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实体书店行业举步维艰。然而,实体书店设置收费门槛的同时,无疑也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设置了门槛。正如王小波所言“一个城市如果失去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品位,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身份”,书店的存在要为读书人、为城市燃起一盏不灭的智慧之灯。共享免费的资源,让繁忙的城市多一缕书香,方能静美而深邃。
(三)训练学生紧紧围绕中心材料展开论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必须紧紧围绕材料事件展开论述,但是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打擦边球”,即在提到了材料的观点后,接下去的论证虽然也提到了一点点材料,但是关系非常不紧密,这就好比是打球的时候,球刚刚碰到了球网,然后就立即又弹开了。这样的学生忘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初衷就是不能舍弃材料,给出的任务就是必须围绕材料展开论述这个最基本的原则。
(四)训练学生在中心论证段要学会层层深入说理 (五)让学生多读、多看、多积累
任何好的文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在学生长久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发挥而产生。所以,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性的多看一些时评类的新闻、热点新闻,最好是“新华社”的社评,或是《人民日报》的社评,这样重说理的文章是学生很好地参考。只有平时厚积才能有考场上优秀的薄发。
当前,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新形势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暴露出一些小小的问题,但瑕不掩瑜。只要我们中学教师努力探索,从实际出发,就能指导学生写出逻辑性强、说理透彻、理性思维卓越的好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