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在校大学生的最要话题之一,如何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
东北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83.3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作为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被众多企业广泛使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切实际,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等。而这些正是“盲目就业”和“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目的:
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我能力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沟通的平台,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对未来就业前景缺乏关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对未来就业前景缺乏关注。
只有30%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60%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10%的同学表示不在意或根本不关注。而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在校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和成就高低。“盲目就业”成为问题。
总结以上情况的原因:1.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经济和生活依赖父母,缺乏对自身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认识。2.安逸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于:上课,学习,下课---简单的生活之中。学生缺乏针对现实生活的“就业指导”。3.学生与用人单位缺少沟通,因而导致“市场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1.自我的认识(性格、 兴趣、价值观、 特长、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2.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对未来所在企业的期望。
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其原因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工作经验。而这正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让大学生提早了解自己,合理的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没有进入人力市场之前,做好准备。
当前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意识,认为学习就是主要任务,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学习知识就为了用于实践,因此,大学生因该提早“实践”,如假期实习。这样才可以在现实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期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