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林业科技 第1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总第98期) 忠县松材线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徐东 刘洪润 冉建祥 (1.忠县林业局 2.忠县天池林场) 摘要:本文通过对忠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及扩散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查区划、 科学编制防治方案,运用群落演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科学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对策,为保 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探讨 1忠县松材线虫病发生及防治现状 1.2松材线虫病发生沿革及防治现状 我国松材线虫病发生于1982年,忠县疑是松 1.1忠县马尾松林资源现状 材线虫病2003年发现于忠州镇的新桥村,一年后 马尾松是目前我国裸子植物中资源储量最大的 得到确诊。分析其原因是安装输变电线路时调入的 树种之一,历经了数万年的变迁。我县森林资源中 松材包装箱导致,后由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繁衍传 无论面积和蓄积,多年来马尾松都位居首位。目前 播,向周边乡镇的松林蔓延。该病传播快、致病力 马尾松森林资源中除少部分为上世纪60年代、80 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 年代营造的人工林外,多数是经过反复多次采伐利 生,治理难度大。近l0年来,全县投入防治经费 用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林。2002年全县二类调 2000余万元,投人人力50余万个,建立预钡0预报 查马尾松有林地2.33万hm ,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 监测站1个,测报点1O个,砍伐销毁感病疫木20 55%;蓄积量185.5万In ,占全县木材总蓄积量的 余万株,清理销毁枯立木、枯倒木100余万株,查 60%;年生长量13.5万 ,占全县林木总生长量 处松木及其制品违法运输案件20余起。在松材线 的60%。另外马尾松与青冈、丝栗、麻栎混交的森 虫病的预防和除治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林面积0.1万hm 。通过实施近10年的国家天然林 1.3目前松材线虫病在忠县的分布情况 资源保护T程和退耕还林工程,2012年二类调查 经观察,目前忠县42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 全县马尾松有林地变为2.74万hm ,占全县有林地 仅有石子林场、石子乡、善广乡、新立镇和天池林 资源总面积9.08万hm 的30.2%。其中中幼龄林 场精华管护站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其余80%的乡 2.54万hm ,近熟林0.18万hm。,成熟林0.02万 镇都或多或少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所有马尾松林 hm。,总蓄积量244万hm ,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 资源中,发生或感病范围、面积在50%左右,不分 量527万hm 万的46.3%;年生长量12万In。,占 天然林、人工林,也不分纯林和混交林,树体生长 全县林木总生长量的47.5%。依然是全县森林资源 健壮的更容易被传播。其感病松林分布与海拔和坡 储量中最多的树种。 向有一定关系,方斗山、精华山及其余地区海拔 作者简:徐东,男(1967年一),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和管理工作。 第1期 (总第98期)重庆林业科技 JOURNAL OF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AND TECHNOLOGY 700m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林地尚未发现。除 忠州镇和黄金镇核心地区外,l0年内架设过输变 线路两侧的感病林木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林地。 2扩散原因分析 2.1人为因素 松材线虫病在我县刚发生时,对疫木的分析判 断不及时,存在一个“疑是”的阶段,也就产生了 一种侥幸的心理。在领导和干部群众中没有引起重 视。无论是在松材包装箱的流通环节、还是有对病 死林木的处置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漏洞。随着发 生范围的逐步扩大,在人力、物力上就更加“力 不从心”,在多年的防治过程中也处于“事倍功半” 的尴尬境地。 2.2自然因素 马尾松是我县的主要森林资源,其面积占资源 总量的50%以上,蓄积占60%以上。且多分布在 精华山、挖断山、方斗山三条山脉及其中间的深丘 沟谷地带,全县28个乡镇和4个国有林场都有分 布,垂直分布从三峡库区江边的175 in水位线到方 斗山1600 in左右,且多数处于山脊土层脊薄或坡 陡地险的地段,立地条件和交通条件极差。与畜牧 业、农业的疫病防治相比,其难度可相而知。同时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城镇化、农村移民,农 村人口逐渐减少,加之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 施,打柴、抚育等林事活动从上世纪七八十年的高 潮期降到如今的少之又少,多数马尾松林处于自然 或近自然状态。林区路网建设多年未开展过。极差 的自然条件也加大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难度和蔓延 速度。 3防治对策探讨 忠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已将近1O年,无论是各 级还是林业部门,各级各届领导和林业职工都 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就目前忠县松 材线虫病现状已言,其防治工作已经不是一个单纯 的除治疫木防病的事,应该把它上升到一个重大的 林业生态系统工程。涉及林学的树木学、生态学、 森林经理、森林采伐、加工利用、森林防火等各门 学科,也涉及工业、农业、旅游业、生态环境及农 村的稳定等各个方面。相比重点放在造林育林上的 森林工程,涉及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建设期更 长、工作难度更大,我们要有一个长期应对的心理 准备。 3.1进一步搞好调查和分类区划 忠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虽有近1O年的历史, 在调查测报、防治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但 笔者认为要搞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必须利用目 前林业上较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森林资源调 查对全县马尾松林的资源状况、松材线虫病的发 生、蔓延趋势、分布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调 查,建立比较完备的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分类区划。将现有的马尾松森林资源根据地理位 置、混交树种比例或天然更新状况、松材线虫病的 发生、发展情况或可能蔓延的范围,区划出生态公 益林和商品林等经营类型,划分出松材线虫病核心 区、发展区、蔓延区或可能蔓延区,以此拟定不同 的防治措施和改造措施。 3_2科学规划松材线虫病防治工程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有詹l生,加之各种条 件的复杂性,松材线虫病防治已不是一项单一的林 业工作,应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治理工程。县 委、县和县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聘请市级或国家 级林业专家对忠县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行科学 分析,在做好马尾松林调查、区划工作的基础上, 本着生态与经济兼顾、国家利益与集体个人利益兼 顾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做一个5—10年建设期、涵 盖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示范研究、疫区森林保护与 非疫区森林资源防范、疫区疫木采伐与补植补造、 采伐量的科学确定、采伐销毁与采伐、运输、加工 利用以及年度目标任务等多内容的防治工程规划。 在争求乡镇领导、林农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 市、县组织评审,并修改定稿后,由县批准实 施。 3.3用森林群落演替规律指导防治工作 在一定的地区内,按照演替的发生过程,群落 相继替代,通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最后达到与该 地区气候相适应的最稳定最平衡的状态,这是美国 26 重庆林业科技 JOURNAL OFCHONGQ1NG I,DRESTRY SCIENCEAND TECHNOLOGY 第1期 (总第98期) 生态学专家克里门茨提出的森林群落演替的“项 极”学说。调查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群落是长江 中下游亚热带地区稳定性最大、演替中发展最高的 阶段。马尾松林的进展演替的一般规律是“荒草一 马尾松林一针阔混交林一常绿阔叶林”。在我们县 虫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其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病 虫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以预防为主,以营 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 虫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因素,因地制宜地运用 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的系统措施,防止环 的马尾松林资源中,除大部分纯林外,也出现了马 尾松一白栎(或麻栎)混交林、马尾松一丝栗混交 林、马尾松一枫香混交林、马尾松一白夹竹混交林 等,在立地条件好、人为干扰少的马尾松林下也逐 渐有香樟、山杜英、白楠、虎皮楠、米槠、柃木、 山矾等常绿阔叶树种。即使是马尾松纯林林下也多 有杜鹃、橙木、山莓、胡枝子、白背叶、野桐、白 境污染,把病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它强调通过 林业技术措施控制病虫,不要求消灭病虫,尽量发 挥各种因素的有机调和作用。就松材线虫病防治而 言,也应当准确运用综合防治这一技术。如果消灭 不了致使松树死亡的线虫和传播线虫的天牛,就应 当通过林木检疫和林政执法手段杜绝疫木的流通, 减少其传播途径;通过物理采伐手段和培植阻隔林 带控制其传播范围;利用多种改造措施对马尾松实 行阔叶化改造以培育新的森林植被,减少其传播媒 体,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松材线虫的危害控制在 一檀等灌木或小乔木。虽然马尾松作为一种裸叶树 种,历经了数万年的变迁,由于受工业化和人为干 扰,马尾松林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特征,表现在物种 多样丧失、蓄持水分功能差、调节小气候效能低、 地力衰退严重、群落结构不稳定和病虫害严重。以 定的范围内。借用中医治疗人体癌症的理念,通 过人为手段,提高整个马尾松森林群落的内部生态 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森林群落演替已经是历史的必 然选择。结合我县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以生态为主 导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行马尾松林的阔叶 功能,最终将我县的马尾松林逐步培育成抗御病虫 害能力更强、能量循环更平衡、生态系统更稳定的 新的森林群落。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等,马尾松林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研究,生态学杂志, 2001,(20)1; 化改造,调整和建立合理的树种结构,从而达到防 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人工促进这一退化森林生态 系统的恢复。 3.4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抗御松材线虫 [2]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生态学》;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森林病 [3]忠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f上接l2页1 3结论与讨论 文中的虫情调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适用于市、市一级中心测报点和乡一级虫情 调查员及测报人员使用。 蜂科).林业科学研究,1998,11(5):48—490. [2]杨德敏,李远翔,陈松,等.走向21- ̄-纪的中国昆虫学.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杜.2000,892—893. [3]罗正均,杨德敏,陈松,等.马尾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及 药物防治.昆虫知识,2008,45(4):652—655. [4]薜贤清.森林害虫预测预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期距值表及回归式的建立,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 各中心测报点,只要掌握某虫态始见期和预测式中 气象因子,既可对马尾松腮扁叶蜂发生期做出准确 预报。 参考文献 [1]萧刚柔,曾垂惠,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叶蜂(膜翅且:扁叶 [5]南京农学院.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f6]阎殿利等.光肩天牛预测预报方法初报.沈阳:森林病虫通 讯.1999(4). [7]蒙古光瓢虫发生期预报的研究沈阳:森林病虫通讯,198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