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及掌握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寻找各阶段的有效治疗方法,减少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方法:对我院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哮喘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根治。结论: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标签: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84-02
支气管哮喘(bronehial asthma)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且哮喘的并发症是哮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必须认真积极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多数始发于4-5岁以前。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为1%,儿童为2%~3%,因此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我院对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发病年龄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60例,以儿童哮喘病防治常规(试行)的诊断及临床分度标准。本组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2岁10例,3~4岁15例,5~6岁15例,7~8岁17例,9~10岁3例。本组病例以学龄前为主。
1.1.2发作季节与时间春季发作25例,夏季发作13例,秋季发作20例,冬季发作2例。发作时间:清晨15例,午后3例。傍晚15例,夜间20例,不定时7例。儿童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
1.1.3过敏史多数有过敏史,其中寻麻疹10例,湿疹20例,过敏性咳喘8例,食物过敏12例,无查出过敏史10例。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其他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局部感染也可能是诱发因素。②吸入物:引起哮喘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羽毛等,儿童期对螨的过敏比成人为多,春秋季是螨生存地最短短适宜季节,因此尘螨性哮喘好发于春秋季,且夜间发病者多见。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以婴儿期为常见,4~5岁以后逐渐减
少。
1.1.4家族史父亲8例,母亲10例,祖父6例,祖母7例,外祖父5例,外祖母6例,无家族史18例。哮喘具有遗传性,患儿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1.1.5发病诱因感冒44例,寒冷10例,闷热6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急性发作时采用多种措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感染。
1.2.1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类固醇。病人有低氧时,立即吸氧。烦躁时,立即给以镇静剂,如安定,静脉或口服。
1.2.2氨茶碱氨茶碱是最常用的止喘药物,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兴奋呼吸中枢和砰吸肌。静脉用药:24 h未用氨茶碱者,首次每公斤体重3~5 mg,加入5%葡萄糖中30 mg,20-30 min内滴注。年龄小时可减半。口服用药:茶碱或控释型茶碱作用持久,适用于控制夜间发作。由于氨茶碱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且有个体差异,故治疗中应密切注意毒性反应,如遇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呕血、耳鸣、谵妄、惊厥等,应立即停药。有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发热或同时服用红霉素类药物时,由于药物排泄变慢,剂量应减少。
1.2.3糖皮质激素其为有效的抗炎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法,如:吸入型皮质激素,口服用药,静脉用药。吸入型可选用博利康尼都宝,口服用药选用泼尼松,短期1-7 d,每日每公斤体重1~2 mg,分2~3次服用,一般不超过每公斤体重30mg。静脉用药选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每公斤体重5~10mg或甲基氢化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每次每公斤体重1~2 mg,每日2~3次。
1.2.4肾上腺素哮喘严重者除应用茶碱、皮质激素之外。可给予O.1%肾上腺素,每公斤体重0.01%ml皮下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次0.3ml。
1.2.5抗生素治疗哮喘发作时痰不易咳出,易引起支气管、肺部炎症。选用有效抗生素实属必要。选用阿奇霉素。该药安全、实惠、副作用少。
2治疗结果
显效46例,占77%,表现为咳嗽、气喘消失。有效7例,占11%,表现为咳嗽、气喘缓解。无效7例,占11%,表现为咳嗽、气喘无明显好转。转入他院治疗。
3讨论
哮喘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炎细胞浸润、上层基底膜增厚及气道黏膜水肿、上皮脱落混合细胞碎屑、黏液分泌增加,黏膜纤毛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支气管黏膜肥厚与支气管内黏液栓塞。以上病理变化的结果造成气道腔狭窄,致使气道阻力增加,出现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大细胞,嗜酸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管慢性炎症。小儿哮喘以学龄前期为多,发作以春、夏、秋为多。好发时间以早晨、傍晚、夜间为多。多数患儿有过敏史,有湿疹,荨麻疹,过敏咳嗽等。尽管发病机制不明,实际上是气道黏膜的慢性炎症,伴有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收缩和气道分泌物增多与滞留所引起的气道可逆性阻塞。在治疗中要以扩张支气管、消炎、抗过敏为主。
为了巩固治疗,减少哮喘发作,要避免接触过敏源,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触发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一旦有哮喘发作要及时进行处理,早期治疗,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小儿病例,往往发展为成人哮喘。而哮喘反复急性发作,导致肺功能每况愈下,甚至威胁生命,全球每年有180 000人死于哮喘。近十几年来,由于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新的更为有效的平喘药物的不断问世。本病的治疗起了根本的变化,使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大为改观。小儿支气管哮喘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根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