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最大的三家书店,都是由河北人经 营的。至今,仍坐落在琉璃厂的“来薰阁” 便是这“三家”之一。 起初,“来薰阁”不过是间经营不善 的小书店。闯京城的冀商陈济川接手后, 他提出“以书会友”的经营之道,专门僻 出后院供文人学者们小坐饮茶,谈书论道。 当年的很多专家教授都和他成了无话不谈 的知已。“来薰阁”的生意也渐渐兴旺。 陈济川之所以能和文人交匕朋友,还 在于,他作为商人,却把财富看得很轻。 据说,当年陈济川听人讲,—个天津人藏 有一套《忠义水浒传 ,1589年刻版,罗 本纂修,李贽评阅,甚为珍奇。他立即派 人去天津,以5两黄金重价购得,作为“镇 店之宝”摆于店内,珍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解放后,在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引荐下, 陈济川却 书捐赠 给了北京图书馆。 陈济川的这种“淡泊”,被一些人称 作冀人经商的共 .山一利润要紧,却不是 唯一目的。就曾有人分析说,晋商将经 商视为“命”;徽商视之为“路”,也 是 抵达理想的唯—通道。而冀商呢,只把经 商作为养家糊口、实现人生价值的“事”, 做事,则只求无隗于心。心态放平,自然 就少了“利益至上”的强硬姿势。 衰落乃时势的无奈 有种说法:“荣极必衰”。前景本无限 好的冀商也没能躲过厄运,它在最辉煌时, 几乎瞬间便迈入了衰败。 据今天的学者分析,冀商败落和当年 长期战乱、时事变迁密切相关。比如“老 呔帮”旗下的“益发合”就是在1941年 日伪政权公布“七二五停止令”后由盛转 衰的,原因是该“停止令”一出导致物价 冻结,配给制度全面实行。这对“益发合” 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从此后“益发合” 的营业急转直下。其后的国内战争更是导 j _ ? i 致其各地分支机构的相继废业。 人的那笔精神财富更为可贵,也就是司马 至于“张库帮”,同样没能逃脱被动 迁所谓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荡政局击垮的命运。1924年外蒙古独立。 有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或许可以为 1929年国民政府与前苏联断交,蒙古也 冀商的“侠义坚忍”作为注脚:“老呔帮” 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商号,“张库大道”自 鼻祖“京东刘家”有个规矩,不与官家联 此被迫中断,借此生存的河北商人唯有怨 手。他们也因此与奉系军阀结怨,在东北 天长叹,感慨生不逢时了。 的所有商号都被张作霖查封。但他们宁肯 如今,冀商曾经的辉煌都已成为历史 伤元气,也始终不与“恶势力”为伍,做 的碎片。但他们确实是个值得记录的商帮, 伤害百姓众生之事。 不仅在于,冀商—度是支持中国近现代工 如此商者,不该被历史遗忘。A 业的中流砥柱。更重要的是,他们留给后 酋责编罗屿LuoYu7788@126.co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