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学历史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学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1T03:20:19.36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0期 作者: 张丽

[导读]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霸州市第一中学 河北廊坊 065700

摘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担负起作为人文学科所要担负的责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传承和发展。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融入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效果的策略,期待能够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大体包含两部分内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帮助中学教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对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导致课程教学的氛围较为压抑、枯燥,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极大的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将课程内容记在脑海中,却没有真正地将课程内容进行吸收[1]。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地培养和提升。 (二)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所在,也是确保国家和民族长存的精神基础[2]。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地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就需要让新一代的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民族精神,以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才能早日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历史故事和背景,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寻一条新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挖掘,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地提升,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之间的传承,让青年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然后再进一步地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始终保持较高的优越性,也让青年学生不负历史赋予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策略 (一)及时转变历史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中,通过历史资料去了解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内容,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3]。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将各个主流学派的发展历史、主流思想以及代表人物等向学生进行介绍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学派中较为有名的经典语录、名著等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这些学派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儒家思想为例,比如教师可以将“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 (二)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历史中拥有很多的,可以满足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基于这些历史素材进行挖掘,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中所提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梁启超,张学良等优秀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家国情怀,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幸亥革命”以及“抗日战争”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我国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努力和牺牲,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多来之不易,利用这些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为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渗透,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朝代或者政治制度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可以快速明确课程的重点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字详述、文物图片,或者影视片段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这些政治制度的不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传承和发展。

(四)创设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渗透效果。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设活动。以世博会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举办小型的世博会,让学生在活动期间,挖掘本土的文化资源,将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也能够让学生明确在现代国家的外交活动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历史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程建设中也能发挥出一定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7):32-33. [2]齐秀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读与写,2020,17(25):72.

[3]陈庆辉.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5):65. 作者简介:张丽(1980.7-),女,汉族,河北霸州,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