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那天,我记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学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是让他们晚上来过节。
\"过节?\"我顺手翻开日历,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点诧异,\"没听说今天是什么节呀!\"外婆微微一笑,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我怎么没听说呀!\"\"嘻嘻,你看——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我们家的‘小博士’真够孤陋寡闻了。\"外婆扬扬眉毛,显得很得意,我有点不服气。
那天临上学时,我给外公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儿,请他上网帮我下载一些关于\"二月二\"的资料,并且恳求他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听课时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着\"二月二\"的事儿。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给我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我便关起门来\"恶补\"。原来,\"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节气有关。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吃午饭的时候,我问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龙抬头’吗?\"外婆还是微微一笑,说:\"我外孙子今年小学毕业,而且要考重点初中,这就是‘龙抬头’啊!\"\"这是迷信!\"我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却见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外公小声告诉我:\"这是民俗,
第1页 共3页
不是迷信。在民俗里,总是寄托着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我凝神注视着外婆,发现他的眼神里闪动着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大概就是外公说的那种\"最殷切的企盼\"吧?望着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动着许许多多的感动。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怎么过\"二月二\",不知道外婆会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我从资料上得知,在\"二月二\"这一天,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外婆是北方人,会怎么张罗这个节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充满好奇地问。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说:\"保密。\"那天下午的课,我还是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学回家,我像猫儿似的悄悄溜进饭厅,只见桌子上摆了满满一盘年糕——好像是从红蜻蜓蛋糕店买来的那种,此外还有几个凉盘儿和一瓶我喜爱的百事可乐。原来\"二月二\"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看见厨房的门欠着一条缝儿,便偷偷地去\"侦察\"。厨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往一个大盘里摆。她摆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顺序,猪鼻子挨着猪鼻子,猪耳朵挨着猪耳朵,摆好之后仍像一个不曾切开的猪头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猪头肉上撒了很多大块的葱花儿和各种佐料,最后放在锅里蒸。
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对外公、外婆表示感谢,说你们的外孙子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一定考上重点初中。
\"轮到你说了!\"妈妈拉着我的衣袖,\"请‘小博士’发表祝酒词!\"我一直看着那盘子肥凛凛的猪头肉发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不说就不说吧!\"外婆把一大块猪头肉夹在我的碗里,\"来,常常外婆的看家菜。\"外公也鼓励我说:\"来,快吃吧,这道菜具有美容、健脑的神奇功
第2页 共3页
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四双眼睛的\"监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块猪头肉塞到嘴里——说实话,我原本是想趁他们不注意时再吐掉的。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来我竟然大嚼大咽起来,外婆蒸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当香啊!
后来,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谢他们几年来对我地精心呵护,让我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没有勇气卖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那一点点知识,只是说,\"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读懂它。我还发自内心地说,外公、外婆懂得的东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远向他们学习。
我会永远记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第3页 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