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温饱与道德的关系作文高二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作文高二

来源:筏尚旅游网


温饱与道德的关系作文高二

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问候在场各位!我方的观点是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温饱问题指的是群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稳定的衣食条件的保障,甚至威胁生存。谈论道德指推行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必要条件指的是前提,基础,而非唯一条件。我方讨论的背景是温饱问题和道德准则都没有发展完全的时期。需要强调的是不温饱时无法推行道德规范,并不代表社会上不存在道德,个人做出道德的事也不等于推行道德规范。我方的标准是哪个更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需求。接下来我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温饱是向社会推行道德规范的土壤。《管子*牧民》中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并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需要逐个解决,而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若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则个体没有力量凝聚为群体,就无法形成群体意识。而道德准则是由群体的意识和社会关系共同形成的,这样第一需要的就是集结的社会。我国在改革初期,农民作为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抽象的理念和激情无法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时,当计划失衡所造成的痛苦使他们的生存难以继续时,他们就要追求一种能满足他们最低生活水准的生活,就要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存权利。中国党适时倡导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农村动员形式,恰恰契合了处在贫困交集中的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农村动员高歌猛进,为我们当今创建道德社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的号召力就会上升,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就会更加容易。疫情蔓延,武汉封城。国家保证我们能够在家吃饱穿暖,给予我们保障,我们才会安心听国家命令,守于家中,遵守行为道德规范。若要在还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强行推行道德,那么终会迎来温饱、道德两盘空的场景。在没有满足温饱的情况下来谈论道德,人民的思

想觉悟较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道德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能力给予民众温饱,却要求他们道德在同一水平,不正是揠苗助长吗?李自成,洪秀全的农民也说明着,不温饱,必定反。因此,当民众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及格水平后,我们才可以共同着力去创造文明道德社会。综上,我方坚定的认为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