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5期 连续梁底板混凝土崩裂分析与处理 21 连续梁底板混凝土崩裂分析与处理 夏刚 ,房国龙 (1.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4;2.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通过对连续梁底板预应力钢束径向力计算方 程为先张拉1号墩侧边跨底板合龙束,再张拉4号 墩侧边跨合龙束。两边跨顺利合龙后,底板对钢束 管道进行灌浆。待边跨落架后发现两边跨1l号块 底板底面混凝土发生局部崩裂。 法和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引起连续梁底板混凝土局部崩 裂的原因,针对底板局部崩裂提出多种修复加固方案并进行 比选,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加固方案,为今后桥梁设计和施 工提供参考依据,避免类似工程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连续梁桥;箱形梁;合龙束;崩裂;径向力;桥梁 加固 2主要病害 1号墩侧边跨ll号块底板崩裂,出现3处严重 l工程概况 某预应力连续梁桥主桥全长192 m,上部结构 露筋(图3),其中上游侧1处,掉块面积为3.0 m× 2.75 m;下游侧2处,掉块面积分别为2.0 m×2.0 m、2.1 mX 2.0 m。4号墩侧边跨11号块出现1处 掉块露筋(图4),面积为2.0 m×2.2 m。 为(51+90+51)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 主桥下部采用实体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 型布置见图1,主要截面尺寸见图2。 4号墩 3号墩 2号墩 l号墩 单位:cm 图1主桥桥型布置 1/2支点 1/2合龙段 图3 1号墩侧底板崩裂区 ∞l ll 。2% . 2% 。Il L 王 ——、 ,,育 650/2 I130I 170 l i 2 ̄50/2。 I 墨I [=1=70二,J卫3qi亘[650二/二]2 i 图2主要截面尺寸 单位… 图4 4号墩侧底板崩裂区 原设计中主桥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法施 工,在两边跨和主跨设置合龙段,合龙顺序为先合龙 边跨,后合龙中跨。实际施工时,在边跨未设置合龙 段,支架现浇段和合龙段均在支架上现浇。施工过 收稿日期:2O1O—l1--03 3病害分析 从现场情况来看,引起钢束下方混凝土局部崩 作者简介:夏 ̄(1983--),男,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22 桥梁检测与加固 2010年第2期 表l钢束径向力与混凝土应力 裂的原因为钢束波纹管发生上浮(图5),导致管道 下方混凝土受力加大,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即发生 崩裂现象。 图5底板钢束上浮 3.1 预应力管道下方混凝土受力 从破坏机理来看,预应力管道下方混凝土受力 由2部分组成(图6):①径向力产生的向下的拉应 力;②由于底板混凝土沿纵向存在较大的压应力, 在竖向按泊松比效应存在向下的拉应力 。二者叠 加即为预应力管道下方混凝土受力状况。 峰向拉应力 轴向 3.2钢束径向力 底板合龙束沿梁底按曲线布置,在张拉钢束过 程中,产生向下的径向力_2],见图7。 田 口 /I 再 张  ̄"T dO1‰ 图7底板钢束径向力示意 按图7取出钢束微段分析: dq一2Nsin ;厶 q—f’2』\,sin (厶 0≤a≤i); N 由分析可知,径向力的大小与张拉控制力以及 管道布置线形有较大关系,为减小径向力,可以适当 减小张拉控制力或加大管曲率半径。鉴于桥梁承载 力的需要,张拉控制力的调整余地较小,因而在进行 桥梁设计时,可将底板线形调整圆滑,在将预应力钢 绞线按底板线形布置时即可减小径向力,从而达到 防止底板崩裂的目的。 管道下方混凝土受力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I可知,管道上浮对径向力的影响十分显 著,是引起底板混凝土崩裂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 行桥梁设计时,对按曲线布置的钢束,为防止出现钢 束张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道上浮,尤其在曲率变 化处应对预应力钢束的定位钢筋进行加密布置,起 到限制钢束变位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小崩裂事故发 生可能性的目的。 3.3崩裂病害产生原因 (1)施工中箱梁底板混凝土中拉筋、防崩裂钢 筋部分缺失,导致底板抵抗钢束张拉引起的径向力 的能力不足。 (2)崩裂区域预应力管道存在上拱现象,最大 上拱达到5 CITI,导致预应力钢束径向力增加。 4加固处理 对两侧边跨底板已崩裂区进行修复。同时由于 中跨合龙段底板上、下2层钢筋网之间拉筋以及预 应力钢束定位钢筋布置过少,为防止中跨合龙束张 拉时中跨底板也发生崩裂,对中跨底板预先进行加 固,加固完成后再进行中跨合龙束张拉。 4.1边跨修复 方案1[图8(a)]:按锯齿状将崩裂处底板混凝 土全部凿除,对底板原有横向绑扎连接的钢筋采用 焊接连接,同时增设上、下2层钢筋网之间的联系拉 筋。完成后在10号、11号块范围内桥面分2级施 加配重,浇筑修复混凝土并达到强度后,卸掉桥面临 时荷载,使后浇混凝土储备一定压应力。 方案2[图8(b)]:仅将原底板崩裂区底板松散 混凝土凿除,将U形锚固钢筋通过钻孔穿过底板, 用螺栓锚固于设置在底板顶面上的钢板上,完成后 在11号块及附近梁段范围内桥面分2级施加配重, 用导管将高性能无收缩灌浆料送至底板崩裂开凿 区。待达到设计强度后卸掉桥面临时荷载,使修复 区混凝土储备一定压应力。 4.2中跨加固 方案l:将1O号、11号块和合龙段预应力管道 位置底板混凝土全部凿除,重新绑扎上、下2层钢筋 网之间的连接钢筋,完成后浇筑C5o微膨胀混凝土 恢复底板。对i~9号块,沿预应力管道布置位置将 底板底面混凝土保护层凿开3.5 cm,整平处理后, 总第5期 连续梁底板混凝土崩裂分析与处理 23 加固方案1中,钢筋(螺栓)所受应力相对较小,安全 富余较大。同时考虑到结构的美观和施工要求,边 跨修复方案1中底板崩裂区全部开凿后进行修复, 不影响原桥外观,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混凝土浇筑方 50l(廛板凿除 )(座板凿除 )}50 ’’ 250 '50 250 .便进行,边跨崩裂区采用方案1进行修复;对于中跨 的加固方案,方案2、3中钢筋(螺栓)应力较大,同时 650 (a)方案1 方案3中体外束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要求时间较长, 故中跨加固采用方案1。 从修复加固施工效果来看,边跨底板通过配重, § .J (b)方案2 单位:cm 图8边跨修复方案 在钢板与箱梁底板之间用专用钢板粘贴胶对钢板进 行粘贴,并通过螺栓穿过底板2层钢筋网后连接到 箱梁内钢板上。处理后用专用修补料恢复箱梁开凿 部位。 方案2:将l0号、11号块和合龙段预应力管道 位置底板混凝土全部凿除,重新绑扎上、下2层钢筋 网之间的连接钢筋,完成后浇筑C50微膨胀混凝土 恢复底板。对5~9号块,在U形筋布置位置,将底 板底面混凝土凿开,钻孔布置U形锚固钢筋,将U 形筋穿过底板锚固在箱梁底板顶面上的钢板上。处 理后用专用修补料恢复箱梁开凿部位。 方案3:在原合龙束布置范围内布置体外束,体 外束设置于箱梁内部,通过专用转向架进行线形调 整,并通过锚固支架锚固于箱梁上。通过施加体外 束,减少原合龙束控制张拉应力,以防止合龙束范围 内底板崩裂。同时在底板布置钢板条加固。 4.3方案比选 对边、中跨修复加固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修复加 固设置的钢筋(螺栓)受力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计算结果可知,边跨修复方案1和中跨 表2修复加固所用钢筋(螺栓)应力 MPa 修复崩裂区的新浇筑混凝土储备了足够的压应力; 同时通过预先对中跨底板的加固处理,在张拉中跨 底板合龙束的过程中,未发现中跨底板混凝土出现 任何异常,钢束已顺利灌浆。 5结语 随着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运用,连 续梁桥在张拉预应力阶段箱梁底板混凝土发生崩裂 现象大量出现,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崩裂机理的具体 分析,查明底板混凝土崩裂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加固 处理的相关措施。为防止今后桥梁建设中类似事故 的发生提供指导,得出以下结论。 (1)连续梁桥设计前进行截面尺寸拟定时,底 板线形应尽量平滑,底板预应力布置时应避免出现 较大突变,以便减小张拉钢束过程中产生的径向力。 (2)预应力钢束的变位对混凝土的崩裂有较大 的影响,因而施工中预应力钢束的定位要准确,同时 为防止施工中管道出现变位,设计时钢束的定位钢筋 在曲线段应进行加密,对预应力钢筋变位进行限制。 (3)底板上、下2层钢筋网之间的连接钢筋可 设计成闭合状或是槽形,以加强上、下2层钢筋网的 联系,该钢筋构造作用不可忽视,对该连接钢筋的设 计和施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江见鲸.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2]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 涵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