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航天电子对抗 第22卷第4期 有源多假目标干扰的极化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李永祯,柏仲干,汪连栋,王国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0部队,洛阳471003) 摘要: 研究了有源多假目标等欺骗性电子干扰的极化识别问题。首先分析了有源假目 标干扰和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从理论上讨论了有源假目标干扰识别的可行性,并设计了有源 假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算法。最后,结合实测数据,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识别算法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 关键词: 有源假目标;识别;极化 中图分类号:TN973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gnition of active-decoys and radar targets Li Yongzhen,Bai Zhonggan,Wang Liandong,Wang Guoyu (Unit 63880 of PLA,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The recognition problem of active-decoys and radar targets is studied.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decoys and radar targets are analyzed.The identification elements of active-decoys and radar targets are discussed.A novel polarization identification proposal of active-decoy and radar target is also given.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identification proposal are verif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actual measured data. Key words:active-decoy;recognition;polarization l 引言 有源多假目标干扰可产生几十至上百个与真实目 雷达目标和有源假目标的极化特性与观测条件、 自身姿态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文献[2]针对不同极化 测量体制雷达,分析了雷达目标和假目标干扰的极化 特性,并设计了对应的有源假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算 标信号特征相差无几的假目标,使得雷达系统在时域、 频域上难以鉴别,从而严重地消耗了雷达资源,使雷达 产生混批、饱和的现象,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这对现代 雷达防御系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_】 ]。 法。本文针对全极化测量雷达体制,进一步深入分析 了有源假目标干扰和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探讨了有 源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的物理基础,并给出了有源假 由于弹道导弹突防负荷的有限性,有源假目标干 扰系统一般采用单极化天馈系统,而随着极化测量技 术和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理论的发展,极化测量体制雷 达逐渐成为未来雷达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极化 特性的差异可为有源假目标干扰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新 方法。 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思路和方法。 2有源假目标的极化特性 为了叙述方便,将干扰天线的正交极化基记为 (主,.;,),而雷达天线的正交极化基记为( , )。设干扰 天线的极化方式在正交极化基(主,.;,)下的几何描述参 数为(e,r),其中e为极化椭圆率角,r为极化椭圆倾 收稿日期:2005—12—07;2006—04—23修回。 作者简介:李永祯(1979一),男,博士,研究方向为雷达极化信息处 理,电子战建模与仿真;柏仲干(1975一),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雷达对抗仿真与评估;汪连栋(1966一),男,研究员,博士,研究 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仿真评估等;王国玉(1962一),男,研究员,博 士,博导,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仿真评估等。 角。那么任一有源假目标干扰信号在正交极化基(主, )下可描述为: exyj(()t)=『 lL ———— 厂——一l。 L『,l/、lX、 、]E“ ,(),厂 t t∈T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4) 李永祯等:有源多假目标干扰的极化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41 式中, (e,r)= 篆 ;厂( )为当前 10dBE ,即雷达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与有源假目标干 比交叉极化回波要强得多,二者功率比平均约为 有源假目标干扰信号的调制形式,可以逼真模拟雷达 目标时域、频域信息,使得常规时、频域的鉴别方法难 以奏效;T为假目标干扰信号的持续时间。 对于采用极化编码测量技术 等全极化雷达体制 而言,认为雷达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可以获取目标 的极化散射矩阵信息,那么有源假目标干扰在正交极 化基(五,0)下的极化散射矩阵可描述为 引: [ [l csoins0 +- ( Z(£e,,r)) csoins c0 soins0 +- ( Z(£e,,r)) 】csoins00】-] (… £), t∈T (2) 式中,0为干扰极化相对于雷达极化的偏角。 式(2)表明,对于任一干扰系统而言,在忽略时间 关系后,有源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在正交极化基 (五, )下可简记为如下形式: HV l:『-sSvH 洲S、.,、v,J I:『l-P P]Q QJ (‘33)’ 则有源假目标的Graves功率矩阵为: ] v -=I P I 2+I Q I2:l pP 。Il 2。+ Il Q Il2。]J (4) 观察式(3)和式(4)可以得知,有源假目标具有如 下特性: ①有源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和Graves功率矩 阵是奇异的,即I s 、,l:l G 、,l:0; ②有源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在任意正交极化基 下腑鼬 l=I U"s.vU l’。 ‘ 『L- ID 一 ]为极化基变换矩阵;l ③有源假目标的Graves功率矩阵是实幺矩阵,即 广】 】1 G=GHH l 1 1 l④一般情况下有源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是非 对称的,不满足互易性定理。 然而,对于雷达目标而言,其高频后向散射是由一 组数目有限散射中心的独立散射合成。对于单个散射 中一lf,而言,其周围区域形状以及材料属性的微小变化 均会导致其极化散射特性的显著改变。一般情况下, 当使用线极化进行发射和接收时,目标的共极化回波 扰的极化特性迥异。 3 有源真假目标极化识别算法设计 对于任意窄带雷达目标而言,其极化散射矩阵sJ 为2阶复对称矩阵 ,即s ∈u ,u 为2阶复对称矩 阵集空间;而有源假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sJ为2阶列 向量一致的复矩阵,即SJ∈ , 表示2阶列向量一 致的复矩阵集空间。若记2阶复对称矩阵集空间和2 阶列向量一致复矩阵集空间的交集为u ,那么交集 u 实际上为复幺矩阵集空间 ]。若雷达目标的极化 散射矩阵不属于复幺矩阵集空间,那么理论上讲,雷达 目标与有源假目标利用极化信息是可分的,可以通过 线性或非线性判决规则加以区分。 根据有源假目标干扰和雷达目标极化特性之间的 差异,可将有源假目标极化特性具有的性质转化为如 下几个表达式,有 j: GHHGvv—GHvGvH GHHGvv+GHvGvH’ D。= GHH + Gvv - GHV。一 而--G VH (5) 对于有源假目标干扰,极化特征描述子分别为: D,=0,i=1,2,3 (6) 结合暗室测量数据,无论是简单形体目标还是弹 头类目标或飞机类目标,其极化特征与有源假目标的 极化特征之间具有很大差异。下面给出以D ~D。为 识别特征参量集的有源假目标极化识别算法,其鉴别 表达式为: ZD=S(D ≤T )&S(D2≤T2)&S(D≤T3) :{ : 喜 詈昙标 (7) 式中,s c z ={ 三 差霎羹 票 立;符号 “&”表示逻辑与运算;T ,i=1~3为由雷达目标特性 和信噪比等因素确定的局部判决门限。 4识别性能的仿真分析 对于单基地极化雷达而言,有源假目标极化散射 矩阵的测量数据可表示为: x ++ N l『-PQ Q] QJ++1 n.v 1 (‘8 、,H 、,v.J 8) 式中,s :nHH “ ]为测量噪声的极化散射矩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航天电子对抗 原则上可将雷达目标和假目标视为确定性信号, 而测量噪声视作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通过概率 T =0.5,i=1~3;测量噪声参数为e=0.6,y=0.9, |0=0;蒙特卡罗仿真次数为10 。 由表1及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可见,当干噪比 (JNR)达到12dB的水平时,即可以相当高的概率对有 源假目标进行鉴别,而雷达目标正确判决的概率目标 达到了95%以上。在实际应用中,真假目标的鉴别工 密度函数变换的方法可以求得目标和干扰的共交极化 比和D ~D。的统计分布,而后根据设定的判决门限, 可得有源假目标的正确鉴别概率。由于上述求解过程 相当复杂、繁琐,难以得到解析表达式。下面通过计算 机仿真来分析、评估本文提出的有源假目标极化鉴别 算法的性能。 首先给出干扰噪声比(JNR)和目标信号噪声比 (SNR)的定义为: JNR= , (1+2e+y) (9) 作往往要放在雷达的跟踪阶段进行,此时干噪比可达 更高水平,一般在20dB左右,此时有源假目标的误判 率不超过1 ,而此时雷达目标误判为假目标的概率 在99 以上。 5 结束语 本文瞄准未来局部战争中弹道导弹突防负荷的 SNR= SHH l +l SHv l +l SvH l +l Svv l H“主动式”诱饵等干扰新技术、新装备,针对全极化测量 : oH 式中GH:EE l y: : oH , 雷达体制,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源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 的可行性,给出了有源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的设计思 路和方法,这些工作对于导弹防御系统和弹道导弹突 防优化设计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尔顺.有源欺骗干扰的对抗技术EJ3.航天电子对抗,1998 (3):13—16. H E[nHHn ̄,v],|0:一‘ H 4r 。 表1给出了4类弹头目标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正 确判决的概率和有源假目标误判为雷达目标的概率。 表1弹头目标正确判决的概率和有源假目标误判 为雷达目标的概率I ) SNR/dB(JNR=SNR) 10 12 14 16 18 20 2 李永祯.瞬态极化统计特性及其处理的研究ED3.长沙:国防 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 D,Fossi M,Facheris L.Radar target scattering matrix 3 Giuli有源假目标干扰锥体 锥球体 14.26 5.86 4.58 1.87 0.49 0.04 99.97 99.989 99.994 100 100 100 99.9 100 100 100 100 100 4 measurement through orthogonal signals E J].IEE Proceed— ings—F,1993,140(4). Giuli D.Polarization diversity in radars E J].Proc.of the IEEE,1986,74(2):245—269. 开缝锥球体 99.99 100 100 100 100 100 rect and Inverse Methods in Radar Polari— 5 Boerner WM.Di某弹头模型 99.739 99.88 99.9 99.95 99.96 100 metry[M].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992. (上接第18页)中文标注,曲线图请注明横纵坐标的变 量名、单位和刻度值。 (7)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一般不使用“公斤”、“英 里”等单位,单位符号应为正体;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 字母,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为黑斜体。 (8)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献,按引用的先 后顺序排序,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式投稿请用软盘附寄电子文档。 本刊收稿后3个月内通知作者是否刊登,在此期 间切勿一稿多投。已通知录用的文章必须在要求的时 限内修回,如不能按时修回请提前向编辑部予以说明, 否则视为作者撤稿。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10)来稿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文责自负,本刊对录 用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本刊已被 封面所示的数据库全文收录,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和 (9)请尽量使用E—mail方式投稿(HTDZ8511@ tom.corn),稿件须为Word格式,主题请写为”新投 稿”,修改稿主题请写为“修回(文章编号)”,用邮寄方 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 时申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