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社会伦理是支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必须有基本的伦理道德基准及意识形态等,才能维持秩序。近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构建正能量的社会传统伦理。当前的社会伦理体系呈现正面发展趋势,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伦理需要结合网络文化发展。为此,文章对构建思路展开思考,明确伦理建设要点,为后续社会伦理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社会伦理;内涵;构建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4-0286-03
社会伦理决定着社会秩序,如果伦理不复存在,那么社会将会彻底陷入混乱。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伦理体系不断变化,给社会大众原有的观念带来了冲击。1 新时代社会伦理的内涵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免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我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正面精神的指导之下,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也更加有效地动员广大民众,持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当前的伦理概况,进行了社会体系革新,在社会体系改革方面有一定的成效,这是新社会建设的必经过程。在革新过程中,最主要的指导思想便是马列主义,进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发展,让基层民众逐渐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进而推动了集体经济体制的发展,实现对基层组织的深刻改造,这是思想进步的过程,是新的道德观在社会中渗透的过程。在伦理道德上,针对社会大众,提升品德素养,将新的思想传达给更多人,对各个阶层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教育,将符合新社会意识形态输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我国社会文化一路发展,社会发展成了必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重要价值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即是基层的地位体现。工厂的工人、售货员、农民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榜样人物,开始重视除阶级以外的道德评价衡量标准。当前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发扬我国传统社会的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原则,通过有效取舍进行发扬。通过有效改革,可以符合社会现实,符合人性,当前时期能得到人们的信奉,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超过了合理的限度,便不再是引导社会大众向善向美的正面思想,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思想。对当前的社会建设,需要积累重要经验。随着社会发展推进至今,我国的道德伦理体系正在不断走向完善的道路,但是目前依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因为我国当前所面对的政治局面、社会发展的方向也与以往不同,只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让我国的道德伦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民心、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即是说在对社会不同阶段的道德伦理体系发展概况进行解构之后,要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去思考,分析当前社会伦理构建的要点[1]。2 当前社会伦理的构建的策略2.1 在价值观层面上进行构建在走向极端的情况下,在理解与表达错误的情况下,都会最终成为错误,因为脱离了人性。包容走向极端便是放纵、理解走向极端便是缺乏主见,正义走向极端便是苛刻,所以对任何正面理念的融合,都要有适当的尺度。在价值构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革新,但是同时也不可偏激的否认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我国一直尊崇的中庸之道不无道理,对所有正面的意识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度表达、适度约束,才能真正维持不同道德价值标准之间的平衡。许多以往的传统道德观念,即便放到现今社会依然适用,许多基于现今时代背景产生的思想,也许本质上却是十分落后而且是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的,无法依照时间判断。例如克己奉公、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便广泛倡导,至今依然适用。而当前社会中许多倍人认为合理的思想,一旦传播开来,却恰恰是影响深远的负面思想。例如个人英雄主义,这种思想往往随着部分发达国家的影视作品进行输入,过度强调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英雄,忽视群体的力量,这种思想不全是弊端,因为个人地位一定程度得到体现,能对个人体现出激励性,一定程度树立榜样。但是无论是在以往的社会、当前的社会亦或是未来的社会,更多时候人们都需要携手并进,精诚合作,才能发挥更强大的力量,即便是人们所崇拜的领袖人物,其成功也并不是借助一己之力,而是依靠指挥,依靠正确的决策,调动民众的力量,才能达成长远目标。即人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一人敌万人的英雄,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其实际存在,依然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如果个人英雄主义广泛在社会中传播,会让人们逐渐忽视集体的存在意义,当前的许多人,只以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判定其能力、品德甚至于在集体中存在的意义,正是因受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人类之于社会,有不同的存在意义,进入一个集体,便是一份力量,任何一个人的缺失,也许都可能左右集体活动的成果,我国在艰苦奋战的时期,如何能在装备落后于他国的情况下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应当最为清楚,正是因为具备集体向心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得来不易的胜利,也正是因集体的努力,才能得到如今的稳定生活。所以即便个人主义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在我国的传播愈发广泛,是一种新时代的主流思想,但并不代表这样的思想是有利的,否认了集体的力量,只强调个人的努力,是对其他人的努力与价值缺乏重视的体现。需要尊重出众的英雄,但是并不代表只重视英雄,对其他群众则视如尘土,可见思想的新旧并不是人们判断其是否正确的基准[2]。2.2 建设网络虚拟中的社会伦理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我国已经是一个进入了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相互竞争的强大国家,思想上的进步是刻不容缓的,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都是在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诉求,符合社会大众的愿望和要求,在适度情况下,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同时要意识到,任何正面的思想,作者简介:马文慧(1982—),女,吉林辽源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伦理学。
信息时代下,网络空间给予了大众匿名发言的权利,在网络上可以隐蔽姓名、年龄等,畅所欲言,而且网络平台的信息更新迅速,能充分满足求新求变的现代人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需要。因为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强,所以社会伦理问题的体现也更为明显。为了确保网络虚拟空间的伦理道德能得到重视,必须结合网络环境的特征以及网络化社会大环境下的品德问题去明286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
Theoretical Innovation确准则,建立更加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伦理体系,确保网络用户在网络上也能自觉遵守在实际与人交往时的基准。要通过网络平台的伦理建设,构建当代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共识,培养价值认同感。就当前的概况来分析,网络伦理对当代的人来说往往不具实感,因为网络平台的社交,很少与实际社交一样引起肢体纠纷,对言论责任的追究也往往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具备十分明确的威慑力,这也是使人放松警惕,放弃自我约束,不对自身言论负责的主要原因。而实际有效的法规体系依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才能体现出实际的正面约束作用,所以当前只有通过语言上的引导去树立品德,才更容易得到认可。网络环境给了人们言论自由,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利用言论自由,传播正面的思想,甚至有人利用网络的自由性肆意传播虚假的、反动的信息,甚至实施犯罪。可见当前网络空间的道德伦理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网络如同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空间的社会,而在网络空间中,许多人的伦理道德认知已经与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观念出现了割裂虚,这会使人对人性之丑恶的感受更加强烈吗,对人施以伤害也更加肆无忌惮,所以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是不可忽视、不可拖延的。从本质上来看,网络伦理与实现的伦理是性质相同的,褒善抑恶是网络与现实伦理共有的诉求。目的是体现人的理性与良知,使人具备最基本的荣誉感与羞耻心,这是当前对网络伦理道德进行建设必须考虑到的基本要点。网络伦理的存在,能使每个网民都有所收获,虽然必然会受到约束,但是同时每个网络用户自身的权利也会得到维护。而要真正整治网络风气,维护网络伦理道德,必须首先从规章的完善开始。自我党十八大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便依照现行法规针对网络领域的有害信息去开展集中性清理整治活动,并且针对部分一些严重扰乱网络安全与秩序的问题,诸如造谣中伤等,都必须将实施者绳之以法,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保证网络上有损他人利益的言论及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也必须考虑到自控意识的培养,所有网民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即便有健全的网络管理规章约束,如果有心行不法之事,有心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必然会找到漏洞,所以法规的建设是一部分,但同时也要引导网民内心向善、约束自身,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在网络空间中也需要得到延伸,应当成为优化网络环境的核心力量。为此必须针对网络用户积极开展道德教育。这需要政府部门付出更多的努力,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对谣言的传播,部分当事者会选择压制舆论,也有部分当事者会选择应对舆论,做出澄清。但是就整体趋势来看,对舆论的处理方式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利用引导的方式处理,采取科学的回复方式,一方面体现权威性,另一方面为社会大众体现担当、责任等正面形象。为了避免负面舆论的影响,只有及时、详细、精准对负面舆论做出澄清,才能更早控制负面言论的传播,即是说对负面信息,应当具备敏感度,及时做出正面引导,让民众发现真相,分辨对错,负面的言论便会逐步减少。这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要让民众首先懂得分辨是非,懂得追求真相,才能更多关注好的、美的、对的。
2.3 全面展示公平追求的社会伦理
理论与创新
中,需要拓展民生工作的覆盖面,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等。结合十九大中的新提法,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人人平等,实现照顾社会弱势群体和弥补民生短板的目标,符合公平执政的理念。最后,需要重视解决当前社会中各方面的矛盾,进而合理配置社会的资源。我国当前存在没有完善调配利益以及社会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需要解决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尽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解决这个方面的矛盾,可以让人每个人获得一定的成果,实现我国社会美好公平发展的目标。
2.4 在社会伦理构建中体现生态愿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在为人民解决问题的同时,重视生态这个伦理学道德规范。在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需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方面,要重视绿色生产的模式,在发展规划和布局中加入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需要关注生产发展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等。倡导绿色的生活中方式,有效结合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以及生产发展等目标。在全社会普及绿色出行、绿色产品以及循环利用等,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生态发展对我国的伦理构建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设环境优美、绿水青山的生存环境,体现社会伦理的进步和发展。
2.5 应用大众文化构建社会伦理
公平是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指的是公平、平等、正义等价值实现和社会导向。对公平伦理的追求是由价值的,可以体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我国致力于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幸福感和获得感,获得满意的收入、稳定的工作以及良好的教育,同时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良好的环境、优越的居住条件以及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其次,需要致力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奋斗目标,实现共同服务,明确改革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和谁来享有成果。在实际发展
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与社会大众生产及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是指受大众关注与认同的文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大众文化,不同的大众文化会促生不同的风气,但也可能引发不同的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众文化也有深入的渗透,同时也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上的舆论传播,影响着大众文化的走向,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大众文化,实际的大众文化,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工作、学习有密切关联,可以利用大众文化建立社会伦理,将现实生活以及网络生活关联起来。当前的网络文化虽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所渗透,但实际上却也同时体现割裂性,许多在生活中严格遵守的礼仪礼貌,在网络上却可能完全丢弃,甚至一个在生活中看似谦逊有礼的人,在网络上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反社会的、突破人类道德底线言论。在现实中遵守的礼仪,便是大众文化,而在网络上突破底线的言论,却是与大众文化完全脱离的,可见利用大众文化去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体系,显然是重要且必要的。在生活中推崇的文化,在网络中也应当有所渗透,但是所谓大众文化,其表现形式如果脱离生活,也必然是空中楼阁,无法让人理解。也正因如此,网络上才有许多贴近生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富有现实意义的文章、短片以及游戏等存在。这是建立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需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更加符合大众认知习惯、符合大众审美的方式去宣传正面的理念,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特别是作为舆论喉舌的社会与政府媒体,要将网络舆论引导向正面的方向,让更多社会大众通过网络能感受到正面思想的存在,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就必须积极利用大众文化相关的素材去引导社会大众思想,在这样的引导之下,网络环境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才能让社会大众接触到更多正面的思想,得到激励、甚至得到实际的帮助。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渐优化,正面的思想传播越来越广泛,民众的思想也自然会随之进步。在网络上,人们的认知往往取决于眼中看到的、脑中理解的,虽然当前负面的信息依然在网络上四处传播,但是有了更强的正面意识,便有了更强的力量,能抵抗负面信息的侵袭。而力量的来源,则是大众文化,是支持社会发展的正面意识,是大众普遍认同的美的、好的事物。这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是支持人们跨越人生各个难关的动(下转第289页)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
287
Theoretical Innovation戏世界的玩家会因长期静坐电脑前对自身身体造成伤害,并由于游戏时间挤压正常生活时间,造成对家庭和社会的失职,更恶劣的会因为游戏费用不足而行窃抢劫。而手机做为交互叙事的载体之一,已被全民普及。长时间使用手机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另外,虚拟世界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会反制现实世界,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对现实世界造成不可逆损伤及破坏,最终走向不可控状态。
2.5 成人行业瞄准交互叙事中的虚拟现实领域
理论与创新
3.1 增强技术的伦理意识,及时向用户科普交互叙事
原理
第一,科技工作者要具有人文素养和伦理责任,科技发展要遵循造福人类的原则,不应为个人私利违背人类整体利益,不应依靠技术壁垒对用户进行不良诱导。第二,社会应向大众及时进行数字时代新技术的科普宣传,让大众对新技术全方位了解,让其具有知情权和辨别权,从而具有选择权和提出异议的权利。
3.2 法律来规范其发展
在虚拟现实领域成人行业一直走在前面,驱动科技发展,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家庭娱乐设备都是成人行业推动研发而成,但是成人行业进入虚拟现实领域,会戕害未成年人,毒害未成年人的思想,比如VR的影片、游戏、聊天等。虽然很多大硬件商和平台不支持VR成人内容,但是内容商却自辟蹊径,打法律擦边球。针对此,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政府审核和监管,实施政策限制等,并加强行业自律。3 交互叙事规则的构建
商业压力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商家会应用对其有利的科技元素,而商人都是利益至上,这就会导致科技按着逐利方向发展。比如一些新闻媒介会根据用户浏览新闻的历史数据来为其筛选新的新闻,从而不断激发用户对其产生兴趣,保证其经济利益,但同时会使用户视野越来越狭窄,信息单一化,最终导致用户看到的是人为的假象,进而失去理性判断力。再比如,当人工智能具有人类心智和情感并具备了学习能力以后极可能会超越人类并反制于人类,这将会违背法理和人类伦理。那么该如何构建交互叙事规则呢?
从法律法规上来保证用户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自由切换的人身自由权:用户对自身世界有完全辨别权和对进入现实世界的完全支配权,保证虚拟世界进入现实世界的通道完全畅通,保证用户的自由意志,既保证用户的身体自由权,也保护用户的精神自由权。用法律规范科技工作者的行为秩序,阻止虚拟世界的野蛮成长。4结束语
数字时代交互叙事作为新型叙事方式,面临不同于传统叙事的新问题,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构建自己的叙事规则,发扬自身优势,寻找全新的叙事方式,并增强技术的伦理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推动科技进步,谱写叙事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超.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初探[J].新闻界,2017(8):10-15+45.[2]刘秩.怎么看“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这个思想实验?[J].
知乎,2015(12):8.
(上接第287页)力,在网络上也将是如此[3]。3 结束语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伦理道德体系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社会背景,不能单纯存在于现实生活与生产中。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网络不断普及,舆论愈发复杂,只有对以往的伦理道德体系进行解构与构建,才能保证伦理道德体系真正体现出正面引导力、约束力以及对当前时代的适应
力。文章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未来的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仕伟.大数据时代透明社会的伦理治理[J].自然辩证法研
究,2019,35(6):68-72.[2]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
报,2019-04-04(003).[3]胡应泉.社会伦理的解构[J].济宁学院学报,2016,37(1):80-85.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 Ethics in the New Era
Ma Wenhui
(Boda College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
Abstract:Social ethics is the basis of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a society, a society must have a basic ethical benchmarks and
ideology, etc., to maintain order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ur country need to build the positive energy of the traditional ethics of the current social ethical system presents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tendency, enter the information age, social ethics needed for this purpose,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nk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s, points clear ethics construc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social ethics research.Key Words:social ethics,connotation,construction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
2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