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
年(58)
(总分99.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病人先有恶寒发热,继而恶寒消失,反恶热,伴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属 A. 表寒里热 B. 风热犯肺 C. 表里同病 D. 寒证化热 E. 表邪入里
2. 瘀血疼痛的特点是 A. 隐痛 B. 窜痛 C. 重痛 D. 刺痛 E. 胀痛
3. 患者咳嗽胸闷,痰多而稀,色白易咯,苔白腻,脉滑,辨证为 A. 燥邪犯肺 B. 热邪壅肺 C. 风寒犯肺 D. 痰湿阻肺 E. 肺气虚证
4. 下列各项,不属于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相同临床表现的是 A. 面红目赤 B. 头晕目眩 C. 腰膝酸软 D. 急躁易怒 E. 脉弦
5. 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便干尿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最宜诊断为 A. 胃热炽盛证 B. 胃阴虚证 C. 大肠热结证 D. 肝火犯肺证 E. 胃肠气滞证
6. 按尺肤凹而不起者多为 A. 热证 B. 泄泻 C. 瘀血 D. 鼓胀
E. 风水
7. 热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热或恶热 B. 舌干少津 C. 面赤或颧红 D. 蜷卧喜静 E. 大便燥结
8. 患者手足冷痛,月经延期,行经时少腹拘急疼痛,月经色紫暗有血块,脉沉弦迟,证属 A. 血瘀证 B. 血寒证 C. 血虚证
D. 气滞血瘀证 E. 血热证
9. 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A. 微恶风寒 B. 潮热盗汗 C. 两颧潮红 D. 干咳少痰 E. 脉浮紧
10. 诊断肝血不足的主要症状依据是 A. 舌淡脉细 B. 面色淡白 C. 头晕目眩 D. 心悸耳鸣 E. 肢麻筋挛
11. 太阳蓄血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 惊狂,坐卧不安 B. 发狂,脐腹满痛 C. 惊痫,时瘛疭 D. 如狂,少腹急结 E. 身黄,脉沉结
12. 疮疡根盘收束隆起者属于 A. 实证 B. 虚证 C. 寒证 D. 热证 E. 虚寒证
13. 辨寒热的意义是 A. 辨病因 B. 辨病性 C. 辨病位
D. 辨邪正关系 E. 辨标本缓急
14. 饮停胸胁,症见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此属
A. 痰饮 B. 支饮 C. 悬饮 D. 溢饮 E. 腹水
15. 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特点是 A. 咳嗽气喘 B. 鼻流清涕 C. 身痛无汗 D. 咳痰稀白 E. 咽喉肿痛
16. 下列各项,不属于肝郁气滞证表现的是 A. 胸胁胀痛 B. 头痛眩晕 C. 胸闷太息 D. 月经不调 E. 咽部异物感
17. 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其证候是 A. 太阳经证 B. 太阳腑证 C. 少阳病证 D. 阳明经证 E. 阳明腑证
18.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 A. 风寒表证 B. 食滞 C. 湿热 D. 瘀血 E. 津液亏虚
19. 下列脉象阴证少见的是 A. 沉 B. 迟 C. 细 D. 无力 E. 滑
20. 心脉痹阻证中,若以心胸刺痛为特征的属于 A. 热郁心脉 B. 瘀阻心脉 C. 寒凝心脉 D. 痰阻心脉 E. 气滞心脉
21. 下列各项,不属于痰热壅肺表现的是 A. 咳痰黄稠 B. 鼻流清涕 C. 气喘息粗 D. 吐脓血痰 E. 溲赤便秘
22. 下列各项,不属于肝阳上亢证表现的是
A. 眩晕耳鸣 B. 面红目赤 C. 急躁易怒 D. 口苦口干 E. 失眠多梦
23. 少阴病人主要病理特征为 A. 心气衰弱 B. 阴血不足 C. 心肾虚衰 D. 脾胃阳虚 E. 肺肾两虚
24. 热渐盛而津渐伤在舌象上常有的变化是 A. 舌苔由白转黄 B. 舌光无苔 C. 舌苔由润变燥 D. 舌苔由薄变厚 E. 舌苔焦黑起裂 25. 两颧潮红,见于 A. 虚阳上越 B. 阳虚发热 C. 阴虚内热 D. 阳明实热 E. 心火亢盛
26. 胃脘冷痛喜按,吐清水,口淡不渴,舌淡嫩,脉沉迟无力,属于 A. 胃阳虚证 B. 脾阳虚证 C. 寒湿困脾证 D. 寒滞胃肠证 E. 食滞胃脘
27. 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 恶寒发热 B. 起病急骤 C. 头面眼睑先肿 D. 形寒肢冷 E. 脉象浮数
28. 常见手足蠕动症状的证候是 A. 肝阳上亢证 B. 血虚生风证 C. 阴虚动风证 D. 热极生风证 E. 肝阳化风证
29. 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的病机是 A. 邪热内盛 B. 肝阳上扰
C. 水亏火旺 D. 上热下寒 E. 热结胃肠
30. 疮疡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灼热疼痛,诊断为 A. 疖 B. 疔 C. 痈 D. 疽 E. 疡
31. 八纲作为辨证的主要内容,实际形成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 《景岳全书》 D. 《医宗金鉴》 E. 《伤寒质难》
32. 下列疼痛特点不属血瘀证的是 A. 刺痛
B. 痛处固定不移 C. 夜间疼痛加重 D. 面色青紫 E. 时轻时重
33.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属于 A. 肺胀咳喘或水气凌心 B. 气血不足 C. 肝风内动 D. 肾不纳气 E. 中气下陷
34. 根据胁肋胃脘胀痛,嗳气易怒,吞酸嘈杂,情绪抑郁,饮食减少,苔薄黄,脉弦等症,可考虑为
A. 肝火上炎证 B. 肝脾不调证 C. 肝胃不和证 D. 胆郁痰扰证 E. 肝郁气滞证
35. 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其证候是 A. 肝胃不和证 B. 寒滞肝脉证 C. 肾阳虚证 D. 寒凝胃肠证 E. 胃肠气滞证
36. 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称为 A. 循经传 B. 越经传 C. 合病 D. 表里传 E. 并病
37. 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是指 A. 洪脉 B. 疾脉 C. 长脉 D. 数脉 E. 大脉
38. 表证最常见于 A. 太阳病证 B. 上焦病证
C. 皮肤浅表部位的病变 D. 内伤杂病 E. 外感病初期
39. 患者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质稀,胸闷,证属 A. 饮停于心 B. 饮停于肺 C. 饮停于胸胁 D. 饮停于肠胃 E. 饮停郁四肢
40. 下列各项,不属于痰蒙心神证表现的是 A. 神情痴呆 B. 惊悸失眠 C. 意识模糊 D. 喃喃自语 E. 举止失常
41. 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的共同症状是 A. 纳差乏力 B. 久泄不止 C. 畏寒肢冷 D. 头晕目眩 E. 月经过多
42.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舌淡脉细,其证候是 A. 肝血虚证 B. 心血虚证 C. 心肝血虚证 D. 心脾气血虚证 E. 肝阴虚证 43. 虚里位于 A. 胸部 B. 胁下 C. 剑突下
D. 左乳下稍内侧 E. 脐周
44. 有关表里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病位在皮毛、肌肉、经络、气血、息道者属表 B. 病位在脏腑、精髓者属里 C. 病位在经络有表里之分
D. 病位在脏腑有表里之分
E.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45. 属于气滞临床表现的是 A. 面色萎黄 B. 咽干盗汗 C. 神疲乏力 D. 舌淡胖
E. 头胀痛多随情绪发生变化
46.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最主要的共见症状是 A. 面白神疲 B. 脉细无力 C. 舌质淡白 D. 形寒肢冷 E. 心悸气短
47. 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A. 脾虚气陷证 B. 脾阳虚证 C. 脾胃气虚证 D. 脾气虚证 E. 脾不统血证
48. 经闭半年,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肌肉蠕动,舌淡脉细,最宜诊断为 A. 肝血虚证 B. 心肝血虚证 C. 肾精不足证 D. 肝肾阴虚证 E. 心脾两虚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