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业汇付天下2012年9月宣布,将在今年年内实现对全国省会城市的全覆盖,今后还将把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重心转向城镇和小微企业市场。自2011年5月央行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国内迄今已有197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随着获牌企业的增多,各大支付企业的差异化定位开始显现,支付阵营加速进入市场深度细分期。
央行发放近200张牌照 第三方支付业“持证上岗”
继2011年5月26日央行发布首批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以来,目前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累计已有4批、近200张。支付牌照的发放赋予获牌支付企业合法地位,一方面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目前获牌支付企业的主营业务类型看,主要分为互联网支付、传统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预付卡等。在获取支付牌照后,各类第三方支付企业立足自身特点业务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清晰,差异化特征渐趋明显。
其中,银行卡收单企业主要以拓展收单商户,扩大刷卡机具布放为主;移动支付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一方面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商用城市、扩展应用范围;预付卡企业特别是全国性预付卡企业开始依托主营业务城市,加快向全国其他城市扩展的步伐。
而互联网支付企业也在业务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据易观国际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456.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105.1%。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第2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与上季度相比有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新兴细分市场如教育、高校缴费、保险、跨境支付等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深入;另外随着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以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传统行业如钢铁、服装、物流、大宗批发市场、烟草等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
行业同质化竞争惨烈 价格战侵蚀企业利润
虽然拿到“准生证”的企业都力争向细分市场拓展,但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支付领
域这一现象尤为严重。
在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价格战无奈成为各大支付企业的竞争手段。但国内支付费率水平本来就偏低,平均只有千分之三或千分之四,逐步升级的价格战或将使这一局面持续恶化。
支付行业是薄利行业,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就很难盈利。汇付天下总裁周晔表示,最初筛选行业的标准,一是必须有超过1千亿元的规模,二是行业信息化已完成。参照这两个标准,汇付天下2006年首先选择航空业,在两年内帮助将国内客票的电子交易率从5%提升到35%;2010年,又成为业内首家获得基金业务支付许可的公司,目前已经积累了150万用户,对接46家基金公司和32家银行;去年,又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牌照不再是稀缺资源,靠发牌照来进行行业洗牌的想法并不成立,最终决定支付公司未来的还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仅依靠简单支付解决方案的企业将难以避免价格战。
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来避免同质化,行业发展将从单一的模式逐渐走向创新、多元化的模式。
支付阵营加速细分 “创新”步伐决定企业未来
实际上,中国第三方支付业潜力巨大,支付企业差异化和创新竞争的空间同样巨大。比如,传统的POS机收单业务,在美国已是夕阳产业,但目前中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依然超过50%。至于新兴的移动支付,据央行数据,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1.45亿户,比2010年增加近六成。德勤近期发布报告称,预计至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今年4月份,快钱宣布率先由单一电子支付延展到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领域,推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快钱公司CEO关国光表示,信息化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以信息技术优化流动资金管理成为了可能。快钱还将着眼于更为广阔的行业市场。
8月上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宣布,子公司国际支付服务供应商DataCash集团与支付宝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提供国际支付解决方案。这被看作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启“跨境支付”,使国内消费者可以更便利地进行跨国网购。
在专家看来,产业空间有多大,决定于创新步伐有多远。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演进,无一不是创新驱动,既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包括监管层面的制度创新。
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创新服务会更加趋于纵深,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客户的多种创新服务将会更加丰富,覆盖
的行业也将更为广阔。
周晔认为,创新推动着行业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一些领域未来2-3年还会有更多商业模式创新迸发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