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9篇)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有富有意境,而且是一首精巧的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9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第 1 页 共 30 页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第 2 页 共 30 页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
(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
第 3 页 共 30 页
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 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读——
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
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 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第 4 页 共 30 页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 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所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
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 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 板书设计: 1.白鹭
色彩——水田闲钓 身段
身段——黄昏低飞
第 5 页 共 30 页
(静)(动) 一首精巧的诗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 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第 6 页 共 30 页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 精巧的诗 意味无穷的诗 ?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 精巧 ,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 韵味无穷 ,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
第 7 页 共 30 页
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 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 白鹭不会唱歌 ,为何还说 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 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
第 8 页 共 30 页
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9 页 共 30 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第 10 页 共 30 页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第 11 页 共 30 页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第 12 页 共 30 页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4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第 13 页 共 30 页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
第 14 页 共 30 页
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教学 X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第 15 页 共 30 页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 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第 16 页 共 30 页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第 17 页 共 30 页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 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
〈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 飞行(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 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 18 页 共 30 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
(1)白鹤蓑毛长喙(镶)嵌玻璃框嗜好 (2)配合适宜寻常美中不足? 瞭望孤独安稳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第 19 页 共 30 页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第 20 页 共 30 页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7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第 21 页 共 30 页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第 22 页 共 30 页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第 23 页 共 30 页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古人用了很多诗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前学生做了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8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学法的精心指导,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的方面发展的效果比较显著。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收获不大,这就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教者教得费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白鹭》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诗化的教学文本,全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这是一篇引导学生语言欣赏的好教材。我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实施了有效的教学。 一“画面题名”导入,先声夺人
【师: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
第 24 页 共 30 页
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启发学生说出“白鹭形巧图垂钓图t望图低飞图。”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现四幅图,给学生欣赏。
教学反思:课的伊始,其精彩的导入就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教者以给“画面题名”导入,恰到好处。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氛围,而且创设了“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这样的导入,展现了教学环节的新颖性,吸引学生激起学习兴趣。每个学生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紧扣四幅图,感受意境美。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句下作上记号。】(学生自读后交流)
1启发学生说出喜爱“白鹭巧形图”的原因。
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2启发学生说出喜爱“白鹭垂钓图”的原因。
作者说它在站着“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了。我仿佛看到诗一般迷人的白鹭,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着钓竿,悠然地等待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确实,青青水田,倒影其中,韵味悠然,怎不令人不知不觉中牵入那特定的意境之中。
3启发学生说出喜欢“白鹭t望图”的原因。
第 25 页 共 30 页
小树微颤,身披霞光,白鹭在“t望”什么呢?这就增加了启迪艺术想象的空间: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眼睛灵活的转动着,那样伶俐,或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白鹭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双眼就像一泓深潭,它或许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也许在心中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快回来吧。
4启发学生说出喜爱“白鹭低飞图”的原因。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袅袅。这时你或许想起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或许想象到白鹭低飞时那那舒展轻缓自由自在的形态多么迷人啊!
教学反思: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画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观察中发现,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者采用精当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这样,整个的教学过程就是一首诗,一首老师文本学生互动共享的诗。教师运用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品味鉴赏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进而引导学生模仿作品的语言风格即兴创作。《白鹭》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感情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感情朗读要贯穿始终,读中品味,有一种绕梁三日,余音袅袅之意境。白鹭的形美部分读时语气轻缓,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三幅白鹭图流淌着宁静优美含蓄飘逸的诗意。这是三首抒情诗,朦胧诗。要读出“静中寓动”的美。让学生仿佛看见白鹭正翩翩起舞,姿态是那样高雅迷人;看见白鹭身着白纱裙,悠然又恬静地微笑着。散文教学要启发引导学生读出诗文的意境美意蕴美语言美。朗读是活的跃出纸外的,是综合的融贯显现的,是灵动的,如同给人以生命。成功的
第 26 页 共 30 页
朗读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是对课文艺术的再创造。
教学反思: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尽情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美化了心灵,指导了言行。
在教学中,有结合白鹭组图的诵读,有再现生活中的白鹭的品读,有体现白鹭无穷韵味的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的图景,品味着作者的意趣。一遍又一遍吟诵,从感知到领悟,学生胸中有文,脑中有画,对课文所蕴涵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以及语言之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朗读时全情投入,朗朗书声尽显白鹭之美。 四巧设“吟诗绘图”作业,拓展抒怀。 (一)吟诗赞美。
【师:白鹭像芭蕾舞演员,是美的精灵。你们是小诗人,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诗来赞美白鹭吗?】
例1:“你像画一样悠然,如歌一般优美,似诗一样精巧。你比白鹤柔婉,比朱鹭轻巧,比苍鹭清纯。”
例2:“你如春天一样轻盈,夏天一样浪漫,秋天一样高远,冬天一样纯洁。” 例3:“像一道清泉,一缕阳光,自在悠闲;像会唱歌的花朵,会跳舞的白云,尽情翱翔在蓝天。” (二)绘图留影。
【师:你们真心喜欢白鹭,都成小画家了。你们愿意拿起画笔,来描绘白鹭吗?】 教学反思:“吟诗绘图”的作业设计旨在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深印象,获得意味深长的心灵震动。看似朴素平常,其内在空间却是广远的。走向生活的实践容易操作,走向内心的实践容易忽略,而人的心灵又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直抒胸臆,学生被浓浓的诗意和诗情所感染,最大程度地发
第 27 页 共 30 页
挥拓展延伸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力,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教学中获取文本的人文精神和言语智慧。
这节课的教学紧扣“美”展开文本,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让学生到文中去寻找白鹭的外在美,发现文中的语言美。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现了自主自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读悟练方面下功夫,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仿自说,牢固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教学效果颇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感受到白鹭的优美,激发了学生热爱鸟类和大自然的情感。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师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师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师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第 28 页 共 30 页
一生师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师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师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师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师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师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师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师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师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第 29 页 共 30 页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9篇
第 30 页 共
页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