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目 录
一、主题选择缘由……………………………………………2/8 二、主题目标…………………………………………………2/8 三、主题网络图………………………………………………2/8 四、教育活动方案……………………………………………3/8
活动一:我有一个家……………………………………3/8 活动二:亲密家庭大聚会………………………………4/8 活动三:元宵情…………………………………………5/8 活动四:送汤圆…………………………………………6/8 活动五:祖国妈妈的生日………………………………6/8 活动六:国旗飘飘………………………………………7/8 五、教育活动设计反思………………………………………8/8 六、参考文献:………………………………………………8/8
1 / 8
我爱我家
一、主题选择缘由:
这是一个已被多次采用的主题,我此次设计是希望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学形式,通过三个阶段:一、搜集整理阶段 二、知识竞赛阶段 三、知识运用阶段,层层提高难度,环环相扣。不断鼓励幼儿在亲自的参与中去切实了解认识我们的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以新颖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自豪感。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家”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甜蜜。尤其是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更让孩子感受到了大人对自己无限的爱。进行这一主题是想让我们的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来自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再次感受家的温暖。
二、主题目标:
1、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2、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的温暖。 三、主题网络图:
我有一个家 亲密家庭大聚会我爱我家 爱心小天使 元宵情 我给祖国妈妈过生日 做汤圆 送汤圆 祖国妈妈过生日 国旗飘飘
2 / 8
四、教育活动方案: (一)
活动名称:我有一个家
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2、尝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过程:1、“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家里都有谁等。 幼儿拿出“全家福 ”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2、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引导幼儿讲述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在家干什么?自己在家干什么? 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自己的,引导幼儿讲出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老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
3、游戏“抽照片、猜名字”,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一个盒子里。
老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上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4、 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 (二)
活动名称:亲密家庭大聚会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5以内的数,并根据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分类。 2、对分类活动产生兴趣。
3 / 8
活动准备:
1、学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
2、房子平面图5张,分别标有数1、2、3、4、5。 3、5以内不同数量的实物卡片人手一份。 4、画笔每人一支,幼儿用书第1册第30-31页。 活动过程:
1、根据儿歌《我家有几口人》,复习5以内的数。 复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
回忆家里有几口人,并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游戏《我家有几口人》,请幼儿随意地走动,边走边念儿歌。念完儿歌时,教师说:“我家有3口人”,幼儿赶紧找3位朋友亲密地抱在一起,如果教师说:“我家有4口人”,幼儿就去找4位朋友亲密地抱在一起。
请亲密家人抱紧一点,教师验证数一数,看看人数对不对。 2、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对应摆放。
请幼儿自选一张喜欢的实物卡片,与同伴交流,说出实物的名称和数量。
出示房子平面图,观察这5座房子是分别贴有数字1、2、3、4、5,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卡片上实物数量的多少将卡片贴到相应的房子里。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是否有宝宝送错了家,为什么?请个别幼儿纠错。 3、游戏《找找好朋友》,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
结合幼儿用书,将数量相同的物品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 活动延伸:
课间活动或晨间锻炼,可组织幼儿结合儿歌继续玩《我家有几口人》的游戏,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做到动静交替地活动。
(三)
活动名称:元宵情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2.了解汤圆的制作过程。
3.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物品装饰汤圆表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4 / 8
活动准备:
1、 做汤圆需要的各种工具与材料。 2、精美盒子、废旧报纸和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利用提问和猜谜语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引起幼儿做汤圆的兴趣。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四)
活动名称:送汤圆
活动目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感知10以内的物体数量。 2、能用目测、点数、比较等方法判断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小朋友自己做好的盒子装好九个汤圆。 2、每个小朋友提一份盒子。 活动过程:
1、 回忆元宵吃汤圆,并说说什么馅的汤圆最好吃。
5 / 8
2、 让小朋友想好跟爸爸妈妈说什么话,送汤圆。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36-37页。 (五)
活动名称:祖国妈妈的生日 活动目标:
1、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知道国庆节是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2、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热爱自己的祖国。 活动准备: 国旗,歌曲磁带,生日蛋糕等。
活动环境: 挂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制作彩纸状,活动室内拉起彩色的拉花。 活动过程:
1、教师做神秘状,出示生日蛋糕。 教师:这是什么,是谁要过生日?
2、听音乐,看国旗,了解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 听音乐,看国旗
教师:小朋友看国旗,听音乐,听完后,你们就会知道是谁要过生日了! 教师:是谁要过生日了?祖国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和幼儿再次看国旗,也可随歌曲轻轻拍手哼唱。 3、引导幼儿观察节日环境,,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4、点蜡烛,吃蛋糕。
教师点蜡烛,引导幼儿许愿:心里想一句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的话。 大家面对国旗齐声唱生日歌,然后集体吃蜡烛。 幼儿按序取蛋糕,并说出想好的祝福。 5、分享快乐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 (六)
活动名称:国旗飘飘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我国国旗的特征。
2、 尝试用纸、剪刀、胶水制作国旗,提高幼儿的剪、贴手工技能。
6 / 8
3、 产生尊重国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2、 3、
中国国旗一面。
长放形的红纸人手一张,大小不同的黄色星星图案若干。 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1、观察国旗的外观特征,正确说出中国国旗的名称。 组织幼儿讨论我国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
2、向幼儿介绍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 3、、了解做国旗的基本材料和五角星的制作方法。 通过语言或手工成品激发幼儿做国旗的愿望。
请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师幼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主要彩剪、贴等方法。 4、 幼儿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在粘贴五颗星时应该注意其大小和位置的不同。
5、 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可让幼儿在手工区练习制作五角星。 五、教育活动设计反思:
活动(一):通过“全家福”照片,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并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人,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最后通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谈话,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二):在第一环节设计了游戏《我家有几口人》,复习5以内的数,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对应摆放,在最后的环节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
活动(三):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学习怎么做汤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四):通过游戏“送月饼”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在游戏“买月饼”中,让幼儿学会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五):通过挂图,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在第二环节中,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而感受欢乐气氛,在最后一环节中,让幼儿添画,再次体验节日快乐。
活动(六):在开始部分老师出示国旗,让幼儿了解国旗的特征,在第二环节尝试制作国
7 / 8
旗,提高幼儿的剪、贴等手工技能,产生尊重国旗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唐淑、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王坚红:《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皮连生:《学前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