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F 19
T/CEC
8
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标 准 T/CEC —201
分布式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
Code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the power st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征求意见稿)
2018-X-XX 发布
2018-X-XX 实施
发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本标准由xxxx提出。
本标准由xxxxx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编写。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2 5 运行 ................................................................... 2 5.1 一般要求 ............................................................ 2 5.2 运行监视 ............................................................ 3 5.3 巡视检查 ............................................................ 3 5.4 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 .................................................. 3 6 维护 ................................................................... 4 6.1 一般要求 ............................................................ 4 6.2 系统维护 ............................................................ 5 6.3 设备维护 ............................................................ 5 6.4 维护项目 ............................................................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巡视检查项目 ................................... 7
分布式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储能电站运维的基础技术条件,运行、维护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新建、改(扩)建的分布式储能电站,储能介质为锂电池和铅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1048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GB/T 22473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GB/T 34120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GB/T 33592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33593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 DL/T 969 变电站运行导则
DL/T 1102 配电变压器运行规程 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T 572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74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NB/T 33015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 33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NB/T 330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NB/T 42091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IEEE 1547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分布式储能电站 the power st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接入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运行,通过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所组成的电站。
4 一般规定
4.1 分布式储能电站运行应结合电站实际编制运行规程。
4.2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满足《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的规定。 4.3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满足《通用技术条件要求》的要求。 4.4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建立远方监视系统,具备集中运行维护的条件。
4.5 分布式储能电站运行和维护人员应掌握本岗位运行和维护技术要求,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并经岗位培训方能上岗。
4.6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
4.7 分布式储能电站运行前,应制定分布式储能电站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8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各种运行、检修、检测记录以及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及时归档。
4.9 接受电网调度的分布式储能电站,要遵守所在电网的电网调度运行规程和有关规定,保证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10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人员操作要求应满足 GB 26860 相关要求 4.11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管理应满足 DL 5027 相关要求。 4.12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配备安全操作工器具,并定期检查。
5 运行
5.1 一般要求
5.1.1 运行原则: 5.1.1.1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具有信息网络通讯基础、具备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力。 5.1.1.2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相关数据要具备接入集中监视和运维平台的能力; 5.1.1.3 分布式储能电站根据不同的设置目标自动运行或远程控制运行; 运行方式
分布式储能电站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远程控制和就地控制两种方式。
a) 远程控制方式分布式储能电站执行调度指令或储能集中控制系统(模块)指令,实现启停、充放电控制;
b) 就地控制由运行人员操作储能电站厂站监控系统,实现启停、充放电控制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停机控制。
分布式储能电站按照应用需求可分为削峰填谷、平抑功率波动、计划曲线、定电压控制和定无功功率控制等运行模式。
运行操作
分布式储能电站可通过远程控制和就地控制实现启停、下发功率指令和策略投切。若运 行中出现异常需要紧急停机时,可手动紧急停机。储能设备宜具有以下 7 种运行操作方式: a) 就地启动操作:复位储能变流器所有故障,依次合上电池组串接触器或断路器、储能变流器直流侧刀闸、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刀闸,确认变流器处于就地控制模式,按下储能变流器启动按钮,自动合上储能变流器直流侧和交流侧接触器,并启动储能变流器。(这些写在操作手册里)
b) 就地停机操作:确认储能变流器处于就地控制模式,按下储能变流器停止按钮停止储能
变流器,断开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和直流侧接触器。
c) 远程启动操作:储能变流器为远程控制模式,储能单元所有故障复位,储能单元处于冷备用状态,从储能单元监控系统点击储能单元启动按钮,远程合上储能变流器交直流侧接触器,并启动储能单元并网。
d) 远程停机操作:储能变流器为远程控制模式,储能单元处于启动状态,从储能单元监控系统点击储能单元停止按钮停止储能变流器,远程断开储能变流器交直流侧接触器,并停止储能变流器。
e) 紧急停机操作:除储能单元因故障自动执行紧急停机过程外,运行人员如发现储能单元出现异常需要紧急停机时,应直接快速拍下储能变流器的急停按钮,储能变流器停止运行, 断开储能变流器直流侧和交流侧接触器。
f) 下发功率指令操作:储能变流器为远程控制模式,从储能单元监控系统发出功率指令, 远程调节储能单元发出功率。
g) 策略投切操作:储能变流器为远程控制模式,从储能单元监控系统发出投切策略,远程切换储能单元运行模式。
5.2 运行监视
5.2.1 运行人员应监视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储能系统的遥信、遥测量是否正常。 5.2.2 运行人员应监视分布式储能电站储能单元交直流侧电压、交直流侧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异常告警及故障等信息。
5.2.3 运行人员应监视电池管理系统上传的电压、电流、荷电状态(SOC)、功率、温度及异常告警等信息。
5.2.4 运行人员应监视其他设备异常告警等信息。
5.2.5 运行人员应定期检查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完好性。
5.2.6 运行人员应对日常监视检查的项目内容做好运行记录,并定期对分布式储能电站的各类运行记录进行备份检查并导出,保存时间不少于 3 年。
5.3 巡视检查
5.3.1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和定期巡视检查和特殊巡视检查。 5.3.2 日常巡视检查通过远程监视的手段每日进行,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工作日志。
5.3.3 定期巡视检查需在分布式储能电站现场进行,其周期为 7 天,具体巡视检查项目见附录 A。
5.3.4 特殊天气(如雷雨过后、极寒、极热)或分布式储能电站发生严重缺陷情况下进行特殊巡视检查。
5.3.5 分布式储能电站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互感器、避雷器及接地装置、母线及引线、电力电缆等高压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应满足DL/T 969《变电站运行导则》规定。
5.3.6 分布式储能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仪表及计量装置、远动装置、防误闭锁装置等二次设备的巡视检查应满足DL/T 969《变电站运行导则》规定。
5.3.7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巡视检查应形成工作记录归档保存。 5.4 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 5.4.1. 储能变流器
a) 储能变流器发生异常和故障时,应立即停运检查处理,做好相应的记录并上报相关负责人,待确认故障消除后方可投入运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及代码、设备型号及编号、故障发生时间等。
b) 储能变流器发生异响,关键部件异常(如采样错误、开出自检错误等)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c) 储能变流器的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应停机检查。
d) 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系统工作异常时,应停机检查。
e) 储能变流器的功率输出异常时,应停机检查其功率元件及其控制驱动模块、控制通信通道。
f) 储能变流器的冷却装置发生异常时,应停机检查冷却装置、控制回路和工作电源。 g) 储能变流器的电缆头故障、支持绝缘子破裂、接头严重过热、缺相运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h) 储能变流器故障处理宜在停电30分钟后方可打开盘柜进行处理。 5.4.2 电池系统(分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5.4.2.1 一般要求
a) 储能电池发生过放电、过充电、短路等故障时,应停机检查。
b) 储能电池电压过低或过高,应通过均衡充电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允许长时间持续运行。 c) 储能电池出现异味、鼓肚等异常情况,应停机检查。
d) 储能电池发生冒烟、起火、爆炸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疏散周边人员,按应急预案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停机隔离,防止故障扩大并及时上报。
5.4.2.2 锂离子电池
a) 发生异常时,锂电池保护系统首先将锂电池与外部回路断开。 b) 及时将并联的电池簇之间相互连接断开,断开电池故障蔓延的通道 c) 检查消防设备是否发生作用,是否还有明火产生。 d) 有合适的工装设备将故障或异常电池拔出 5.4.2.3 铅酸蓄电池电池 a) 运行环境
环境温度:-20℃~55℃,推荐20℃~25℃ 相对湿度:≤95%
大气压强:86kPa~106Pa
b) 封闭或通风不畅环境使用,除安装气体灭火装置外,还应考虑安装氢气检测与报警系统,报警联动自动通风装置。
c) 充电:一般胶体电池充电电流~,铅炭电池充电电流~,电压
单位。
d) 放电:一般放电电流小于,放电截止电压单位,放电深度60%~70%为宜; 各类铅蓄电池差异较大,胶体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可达2C10以上,铅碳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可达5C10以上。
5.4.3 电池管理系统
a) 电池管理系统发生通讯故障时,检查通讯线是否松脱或接触不良。
b) 电池管理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告警和保护动作信号且不能复归,应停机检查。 c) 电池管理系统发生操作失效时,检查电池管理系统主机和电源模块。
5.4.4 分布式储能电站内隔离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异常运行与故障处理参照DL/T 572 的规定处理。
5.4.5 分布式储能电站内架空线路及电缆的异常运行与故障处理参照 DL/T 741 的规定处理。 5.4.6 分布式储能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异常运行与故障处理参照DL/T 969 的规定处理。
6 维护
6.1 一般要求
6.1.1 分布式储能电站应具备维护相关工具,并列有清单,定期核对并记录数据。
a) 必备维护设备清单; b) 维护专用设备清单; c) 运维人员防护设备清单;
6.1.2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易损耗部件应有备件,并建立备件库,定期核对记录。
6.1.3 分布式储能电站的设备维护后应做好记录,对有缺陷的设备、故障隐患等应做好详细记录,并建立电子档案。
分布式储能电站设备的维护周期为 1 个月。 6.2 系统维护
6.2.1 定期对接地防雷系统进行检查,线路连接稳固,器件性能完好,接地电阻负荷标准。 6.2.2 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定期检查测试,确保性能完好;消防灭火设施定期检查,确保性能完好,符合使用标准。
6.2.3 定期对通讯设备、远方监控系统、辅助电源等设备进行检查,维护远程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护
储能单元及电池组
a) 储能单元应定期进行满充满放,测试可用容量; b) 必要情况下对电池模组进行均衡; c) 电池模组电压、可用容量测试; 铅酸电池
a) 保证运行环境干燥、温度适宜,无阳光直射; b) 检查电池壳、盖有无鼓涨、漏液、损伤;
c) 检查连接线、连接条、端子等有无腐蚀生锈异常,紧固螺栓螺母有无松动; d) 利用红外测温仪检查蓄电池端子、电池壳表面温度,应在 35℃以下; e) 暂时停放不用的电池组,定期补充电;
长期处于充电状态电池,每三月进行一次放电试验;
g) 装有BMS 的电池组,应特别注意单体压差、电池温差是否过大,绝缘电阻是否正常。 6.3.3 应对电池组承载结构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包括框架外观、焊接点、金属材料等。 6.3.4 应对储能变流器进行定期维护,包括储能变流器的结构、主线路连接、二次线路及电气元器件、转换效率、保护功能等,确保其功能完好;
f)
6.3.5 变压器的维护参照 DL/T 572 中相关规定执行。 6.4 维护项目
6.4.1 储能变流器、电池机柜清扫,更换防尘网。
6.4.2 储能变流器散热风扇风速测量、清扫、转动情况检查。
6.4.3 储能变流器冷却系统冷冻液的添加、管路漏液检查、管路连接紧固等。 6.4.4 测量储能变流器相关回路电流是否正常。
6.4.5 更换储能变流器相关接触器、保险等易损元器件。 6.4.6 电池及电池模块的清扫及连接紧固。 6.4.7 电池运行温度红外测温跟踪处理。 6.4.8 电池模块、电池簇均衡维护处理。 6.4.9 电压异常、容量异常电池更换处理。
6.4.10 液流电池电解液循环泵电流测量、管路压力测量。
6.4.11 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应急电源的电压测量、工作电源检查。 6.4.12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 SOC 等状态参数的校验。
6.4.13 储能单元充放电时间测试。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巡视检查项目
对分布式储能电站巡视检查项目提出要求。补充储能电站需求 B.1 储能变流器
B.1.1 变流器结构和电气连接应保持完整,不存在锈蚀、积灰等现象,散热环境应良好,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和异常噪声。 B.1.2 变流器上的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
B.1.3 变流器中模块、电抗器、变压器的散热器风扇根据温度自行启动和停止的功能正常, 散热风扇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及异常噪音。
B.1.4 变流器中直流母线电容温度过高或超过使用年限,应及时更换。
B.2 电池系统
B.2.1 电池系统主回路、二次回路各连接处应连接可靠,不存在锈蚀、积灰等现象。
B.2.2 电池模组外观应正常,不存在变形、漏液等现象。
B.2.3 储能电池绝缘及接地电阻应正常。
B.2.4 电池柜或集装箱内烟雾、温度探测器应工作正常。
B.3 电池管理系统
B.3.1 电池管理系统电气连接应保持完整,不存在锈蚀、积灰等现象。
B.3.2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应保持正常,温度、电压等参数测试正常。
B.3.3 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功能应保持正常,上层设备能正常读取数据。
B.3.4 当电池管理系统关键部件更换或软件升级重新运行时,需要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测试、保护测试等。 B.4 接地与防雷系统
B.4.1 电池接地系统与建筑结构钢筋的连接应可靠。
B.4.2 电池支架、集装箱房、电缆金属铠装与屋面金属接地网格的连接应可靠,一次设备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二次设备接地电阻应小于 1Ω。 B.5 交流配电柜及线路
B.5.1 交流配电柜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交流配电柜维护前应提前通知停电起止时间,并将维护所需工具准备齐全。
b) 交流配电柜维护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c) 停电后应验电,确保在配电柜不带电的状态下进行维护;
d) 在分段保养配电柜时,带电和不带电配电柜交界处应装设隔离装置;
e) 操作交流侧真空断路器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并有专人监护;
f) 在电容器对地放电之前,严禁触摸电容器柜;
g) 配电柜保养完毕送电前,应先检查有无工具遗留在配电柜内;
h) 配电柜保养完毕后,拆除安全装置,断开高压侧接地开关,合上真空断路器,观察变压器投入运行无误后,向低压配电柜逐级送电。 B.5.2 交流配电柜维护时应注意以下项目:
a) 确保配电柜的金属架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完好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b) 配电柜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名称或操作位置的标识器件应完整,编号应清晰、工整;
c) 母线接头应连接紧密,不应变形,无放电变黑痕迹,绝缘无松动和损坏,紧固联接螺栓
不应生锈;
d) 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动静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
致,且触头接触紧密;
e) 配电柜中开关,主触点不应有烧溶痕迹,灭弧罩不应烧黑和损坏,紧固各接线螺丝,清
洁柜内灰尘。
f)
把各分开关柜从抽屉柜中取出,紧固各接线端子。检查电流互感器、电流表、电度
表的安装和接线,手柄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性,紧固断路器进出线,清洁开关柜内和配电柜后面引出线处的灰尘。
g) 低压电器发热物件散热应良好,切换压板应接触良好,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钮、光字
牌、电铃、电筒、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应准确。
h) 检验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
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 1 MΩ。
B.5.3 电线电缆维护时应注意以下项目:
a) 电缆不应在过负荷的状态下运行,电缆的铅包不应出现膨胀、龟裂现象;
b) 电缆在进出设备处的部位应封堵完好,不应存在直径大于 10mm 的孔洞,否则用防火堵泥封堵;
c) 在电缆对设备外壳压力、拉力过大部位,电缆的支撑点应完好;
d) 电缆保护钢管口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着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
严重锈蚀;不应有毛刺、硬物、垃圾,如有毛刺,锉光后用电缆外套包裹并扎紧;
e) 应及时清理室外电缆井内的堆积物、垃圾;如电缆外皮损坏,应进行处理。
f) 检查室内电缆明沟时,要防止损坏电缆;确保支架接地与沟内散热良好;
g) 直埋电缆线路沿线的标桩应完好无缺;路径附近地面无挖掘;确保沿路径地面上无堆放重物、建材及临时设施,无腐蚀性物质排泄;确保室外露地面电缆保护设施完好; h) 确保电缆沟或电缆井的盖板完好无缺;沟道中不应有积水或杂物;确保沟内支架应牢固、有无锈蚀、松动现象;铠装电缆外皮及铠装不应有严重锈蚀;
i) 多根并列敷设的电缆,应检查电流分配和电缆外皮的温度,防止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电缆烧坏连接点。
j) 确保电缆终端头接地良好,绝缘套管完好、清洁、无闪络放电痕迹;确保电缆相色应明显;
k)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 桥架与桥架间应用接地线可靠连接。 l) 桥架穿墙处防火封堵应严密无脱落;
m) 确保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固定完好。
n) 桥架不应出现积水。
B 7 变压器(如有)
B
变压器的巡视检查项目
a) 检查变压器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
b) 变压器的声音、温度应正常;
c) 充油套管和油标管内的油位、油色正常,本体无渗漏油;
d) 接线端子无过热现象;
e) 瓷套管应清洁,无裂纹和碰伤、放电现象;
f)
压力释放器动作情况;
g) 散热器阀门应打开;
h) 瓦斯继电器应充满油无气泡存在,阀门打开;
I)呼吸器应畅通,干燥剂受潮变色情况;
j) 各温度表计指示正常;
k) 检查变压器基础应无下沉现象;
l) 外壳接地应良好;
m) 特殊天气时检查对变压器的各种影响,如线摆大小、放电闪络、积雪冰棒、杂物落下等
情况;
n) 以手触及各散热器,感知其温度应一致。
注:干式变压器在停运和保管期间,应防止绝缘受潮。
B
油温
油浸式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 85 ℃,装有风冷装置变压器的上层油温达到 55 ℃时应
手动或自动启用风扇。变压器在停运后,风扇应继续运行 1 h。变压器的温度应有现场或远
传进行监视,不能超过制造厂家规定值且温升不能超过 60 ℃。
B
变压器的清扫
变压器应根据周围环境和负荷情况确定停电清扫和检查周期,最少半年 1 次。在特殊环境中运行的变压器,(如多尘、有腐蚀性气体、潮湿等场所)应适当增加清扫和检查次数。 B
异常现象处理
值班人员发现运行中的变压器有异常现象,如漏油、油位、温度、声音不正常及瓷绝缘破坏等,应尽快排除,并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值班记录中记载事件发生的经过。 B
故障及处理
a) 可立即停止变压器运行的项目 — 变压器内声音很大并有爆裂声;
— 正常的负荷和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温度不断上升;
— 油枕或压力释放器喷油冒烟;
— 漏油严重,已见不到油位;
— 油色变化很快,油内可见碳粒;
— 瓷套管损坏,有放电现象;
— 接线端子熔断形成两相运行;
— 变压器着火;
— 瓦斯继电器内充有可燃气体。
b)
允许先请示有关部门待批准后处理的项目
— 变压器的实际负荷超过规定值。
— 应与调度联系停止一些生活和辅助生产设施的用电,停止或减少用电负荷。
—
变压器上层油温或温升超过允许值。
因油温、气温升高导致油位上升超过标准线时应放油;而当油位低时则应及时补油。
—
— 因低温造成油凝滞时,应逐步加大负荷,同时监视上层油温。
c)
变压器发生可不经事先请示必须立即停止的故障任何一项,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立即断开故障变压器两侧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做好检查检修的安全措施; 拉开与变压器有关的直流电源、测量装置和风扇电源;
—
—
— 变压器着火时,应尽快打开底部的放油阀进行放油,并用电气专用灭火器灭火;
— 投入备用电源;
— 及时向电力调度和有关部门汇报故障情况;
— 对已停止运行的故障变压器进行检查和试验,鉴定出变压器的损坏程度,提出处理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