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授课单位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必然性、优越性;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拥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勇于承担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三维互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看图片,思考是哪个民族? 学生读 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抢答 学生看书回答 小组合作讨论 教 学 内 容 一、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 展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图片。 启发思考 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今年是内蒙古 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自治区各族人民坚持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让学生明确二、讲授新课 本堂课任务 1、展示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2、课堂活动一:“知识找你妹”必答关:选词填空 习情况,激发 学习兴趣 3、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分解成五部分: 自治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下 明确理解民自治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注意分清易核心内容:自治权 错易混点,激4、课堂活动二:抢答关:判断对错 发学生兴趣 5、展示图片和文字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引出民主区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域自治制度 ——邓小平 的必然性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 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6、课堂活动三:分组合作探究 材料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尊重了藏族人 民感情,凝聚了各民族思想共识,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学生小组内民族最高利益,各族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合作探究,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观形象理解材料二:西藏经过民主改革,特别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民族区域自
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走上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统一领导与西藏人民当家作主、地方自治有机结合,藏族同胞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维护边疆稳定的光荣职责。 材料三:按照宪法规定,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先后6任(含现任在内)自治区人大常务委会主任和7任(含现任在内)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担任。此外,还有一批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有的还在中央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 材料四:2015年西藏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02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9.88 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71.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4元,增长14.2%。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7、课堂小结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四:终极关卡 学生做练习,分组讨论,将本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公布答案,小组之间答疑。 四、你还有什么疑问? 比较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自治的异同点
治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知识 巩固新知 拓展知识 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小组间质疑答疑 讨论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