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综合练习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日积月累。
蜂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吟咏__________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赞美了____________的劳动人民,鞭挞了_____________的人。
2. 课内精彩阅读。
雪梅 [宋]卢钱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降:_________ 骚人:________ 评章:__________________
[2]“梅”和“雪”争春的结果是什么?用“_____”画出相关诗句。 [3]请你写出前两句古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借雪与梅的争春,告诫我们( ) A.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善于捕捉事物的优点。
B.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金亮的雪花。
1 / 6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第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第二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_) A.朝霞映照下的白桦 B.白桦的气质美
[2]“玉立”一词体现出了白桦的__________,“灿灿的金晖”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
[3]“徜徉”一词可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的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_____”字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
[4]在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 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本小节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江雪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心情。
[3]“千山鸟飞绝”一句中,“绝”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坚毅、孤傲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请你写出刻画渔翁寒江独钓形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河流
[日]谷川俊太郎
①妈妈 河流为什么在笑 因为太阳在逗它呀!
2 / 6
②妈妈
河流为什么在歌唱 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③妈妈 河水为什么冰凉
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④妈妈 河流多少岁了 总是与年轻的春天同岁
⑤妈妈
河流为什么不歇息 那是因为大海母亲 等待着它的归程
[1]下面是《长江之歌》的部分歌词,请在括号里写出《河流》中与它的内容有联系的小节的序号。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______) (2)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______)
[2]从诗歌第①小节中的“笑”和第②小节中的“歌唱”,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笑”是看到的,“在歌唱”是听到的,“冰凉”是触摸后感觉到的,“多少岁”是想到的。
B.诗以母子问答的活泼有趣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特点。 C.整首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4]照样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小节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上/青青草 B.醉里吴音/相媚好 C.大儿/锄豆/溪东 D.最/喜小儿/亡赖
[2]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____的田园生活图,文中“____________”一词突出了“小儿”的顽皮。
[3]这首词中的三个孩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3 / 6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本诗中,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来观赏______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不相同,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9.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____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读了这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 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 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 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 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10.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______。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_____)。
A.旭日东升 B.日薄西山 C.残阳如血 D.落日余晖 [2]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
B. “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C. 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
D. 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
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检测台。
(苏轼《题西林壁》)
4 / 6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补充上面空缺的诗句。
[2]写出你对诗句的理解,也可以写从中得到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1]在作者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2]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仿照这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
[4]所有的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了一派________(填成语)的景象。
1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①
王维
渭城②朝雨浥③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④无故人。
别(片段) 吴奔星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
(注释)①安西:指唐代设置的安西都护府。②渭城:地名。③浥:湿润。④阳关:古关名。
[1]从形式上说,《送元二使安西》属于(______),《别》属于(______)。从内容上说,两首诗都属于(______)。 A.古诗 B.现代诗 C.送别诗 D.写景诗
[2]《别》中,诗人巧妙地把友人的笑容与____________、眼睛与____________、
影子与____________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跃然纸上。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送元二使安西》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阳关,雨和柳为送别营造了愁郁的气氛。(______)
5 / 6
(2)从《别》的深情倾诉中,可以想象到“我”曾与友人在夕阳下嬉戏、在挂着露珠的丛边交谈、在小河边散步。(______)
(3)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 [4]仿照《别》中的诗句续写。
你走了,没有_______________,只留下____________。
[5]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我们还学过高适的《别董大》,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觉得这两句诗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外阅读。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拿出你的彩笔,把诗中描绘的景色画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