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 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眼下正值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校园BBS上,金融危机波及今年就业形势的话题和跟帖登上了近期的热点排行。一些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毕业生一改这两年的春风得意也表达了无奈和感慨。在金融危机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一、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甚至有些企业破产,这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再次,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而大学生正是新增劳动力的主体部分。
2、社会因素
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13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和招聘会减少,使得学生从社会得到的帮助或信息都不足。另外,由于金融风暴许多企业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招聘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就变得更高了。
3、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是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没有掌握真正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不少大学毕业生对当前就 业、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或者不懂如何扩展求职渠道,也不掌握求职技巧,不知如何推销自己。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在这个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寸步难行。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实现就业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决。
1、大学生自身层面
(1)正确认识现状,分析现状
正处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残酷的现实不容逃避。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既是“危”又是“机”,应当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我国目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这个可以从期间温发表的言论和数据找到印证,这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信心。 有关人士认为,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现状和自己,多去关注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家的动向、就业的形势,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艾,要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及早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在制定职业规划时不能仅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职业的合适性以及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不要受到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 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 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在就业过程关注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职业生涯的成功与 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 成功奠定基础。
(3)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据分析,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操守等态度,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市场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专业能力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①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谓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所拥 有的专业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
(4)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 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 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 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 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个大学或学院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5)提高心理素质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感。许多大学生抱怨生不逢时,刚巧毕业时碰到金融危机。他们应该尽快调整心态,要积极乐观,勇于接受挑战,要相信“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尽管遇到多次的挫折,也要乐观面对失败,把它看作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大学生不妨将就业的过程看做是重
①
牛耀堂.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 的影响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2009 (1):93-95. [2]庄晓芹,庄娱乐.
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通过求职的历练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②
2、高校层面
高校不应该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要对社会的需求做调查以了解需求态势。同时,根据社会职业市场的要求,重新审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必要时做出相关的调整或改革③。此外,高校应该完善就业信息网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虽然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针对当前的形势,高校也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国家层面 据专家分析,国家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大学生在金融危机下实现就业。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环境。最具体的措施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和人事指标,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 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机关、、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 量。由于这些机构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性素质,而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从而可以缓解这个特定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国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 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②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6):160-161. ③
孙德刚.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新西部,200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