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樟子松种植技术

樟子松种植技术

来源:筏尚旅游网
樟子松种植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8期

常书权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西伯利亚赤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栽植,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

一、选地整地

1、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1]。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cm,床面宽40~50cm,沟间距80~90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种子催芽处理辽西地区多采用混沙埋藏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在播种前15—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宽、深50~60c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的沙藏坑。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拌混2~3倍湿沙放入坑内,上盖草帘,夜盖昼揭,并于白天上下翻动混沙种子,适量浇水。经15—20天后,绝大部分种子裂嘴,即可将种子筛出进行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背阴冷凉处,降低温度,抑制发芽。

3、播种技术播种前要灌透底水,待床面稍干时,将床面搂起0.5—1.0cm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磙播种。幅度3—5cm、行距8—10cm。播后及时镇压,覆土0.5—1.0cm厚,过厚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千粒种约6g,通常每亩播种量4—5kg。

4、施肥

出苗期(种子发芽期),即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灌水应在午后。在生长初期,即出齐苗至6月末,灌水时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速生期,即7—8月份,应每隔3~5天灌1次透水;到8月下旬后,为促进苗林质化的顺利越冬,土壤不是特别干旱,可每15天灌水1次;在起苗前1周灌1次透水,以使土壤疏松,起苗时不伤根。追肥应在苗木旺盛生长期进行。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亩数量可随苗木生长逐渐增加,但1次每亩最多不能超50kg,到9月上旬停止追肥,每次追肥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苗木。

5、除草间苗与松土

除草可用除草醚: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拌在覆土中或覆土后把稀释的除草醚均匀地喷洒到床面上,每亩施用40%除草醚10—15kg;出苗后,在第1次喷药后25—30天再喷1次,每亩用药10—15kg,基本控制各种杂草生长。因有时播种不太均匀,可于7月中旬将过密细弱的小苗间掉,以每平方米留苗600株为宜。松土在7—8月份进行,2—3cm深为宜,10天1次即可,目的是为促进樟子松幼苗根系生长。

6、防寒起苗

为防越冬苗木发生生理干旱而枯死,应于上冻前对苗木进行覆土防寒。即在11月中旬左右土壤解冻前进行埋土,把步道土拍碎覆于苗床上,厚度15—20cm。在翌春土壤化冻达20—30cm时,分2—3次撤土,撤土后及时灌水。起苗前应灌足底水,起苗时最好做到随起、随选、随假植。为保护苗木根系水分,苗木出圃齐纳一定要捆包并根部蘸泥浆。

7、移植苗培育培育2年生以上苗木需进行移植。具体是春季4月上旬即可进行移栽,顺畦床栽株距4cm、行距12cm。垄作时,株距4cm、行距16—20cm,双行栽植。栽植时深度以苗叶不埋人土中为宜,移栽并踩实后及时灌水,移栽苗成活后适时追肥、灌水、除草和松土,以促进其生长,培育成规格苗木。

二、病害防治

樟子松幼苗的苗期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其发病快,为烂种型、猝倒型。将直接影响樟子松育苗的成败。坚持以防为主肪重于治的防治原则,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并贯穿于育苗的全过程,严把种子、土壤、幼苗消毒等防病环节。樟子松幼苗出土后,即应开始进行幼苗防病消毒工作。即喷洒质量分数为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1 kg/m2,硫酸亚铁溶液每隔6—7d喷洒1次.7月底后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或喷洒质量分数为0.1%~0.2%的多菌灵溶液500g/m2,每隔15—20d喷洒1次。并可视病害发生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喷药周期。

(作者单位:150300黑龙江省阿城玉泉林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