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的教学内容。课文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篇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分为两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几何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反复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并从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中,想像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自然清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 教学目标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 教学重难点 畅言教育
◆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在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
齐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介绍作者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 三、自学课文。
1、师范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3、词语解释
炫耀:夸耀。 尘垢:灰尘和污垢。
阴霾: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 携着手:拉着手。
4、组内轮读,互相听读,要求读的既准确又流利。 四、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畅言教育
4、师: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出示:( )的小路(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的凤蝶儿 预设感点:
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生命的……
小草:新绿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可爱的、活泼的……
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的、绽放的、幸福的…… 凤蝶: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的、快乐的……
6、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学生再次齐读) 7、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五、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提问: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六、品味诗句,总结全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学生朗读)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七、拓展练习
1、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有怎样的心情?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2、你还见过哪些雨后的自然景象?说一说,并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3、最后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 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新阳
看看 溪水
暗绿 云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