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德县

广德县

来源:筏尚旅游网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东境,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邻浙江兴县和安吉县,东北与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交界。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

中文名称: 广德县

外文名称: Guangde County 行政区类别:

省直辖县

方言: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仅限移民)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太极洞、桃姑迷宫、天寿寺塔、鼓角楼、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5个镇、4个乡 驻地: 桃州镇 电话区号: 0563 邮政区码: 242200

安徽省东南、毗邻苏地理位置:

浙 面积: 人口:

火车站: 广德站 车牌代码: 民系: 行政代码: 学校:

皖P 下江民系 341822

2165平方千米 48万人(2011年)

土特产: 板栗、弥猴桃、竹笋

安徽省广德中学、广德县实验中学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交界处。东邻浙江兴县和安吉县,东北与江苏省县级市溧阳市和宜兴市毗邻,北邻安徽省郎溪县,西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相邻,南与安徽省县级市宁国市相邻。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11年)。为安徽省两个省直管县之一,行使与地级市相同的职能。全县辖5个镇、4个乡:桃州镇、柏垫镇、誓节镇、邱村镇、新杭镇、卢村乡、东亭乡、杨滩乡、四合乡;祠山岗茶场。县驻桃州镇。

地处皖东南丘陵过渡地带。南、北较高,中部较低。低山丘陵广布,河谷平原狭小。桐河、无量溪北流汇为郎川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矿藏有岗岩、石灰岩、萤石、黄砂等。有“竹子之乡” 、“板栗之乡”之称。

宣杭铁路、商杭高铁(在建)和沪渝高速、318国道(上海至)、215省道、230省道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寿寺塔,太极洞国家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鼓角楼,岳飞抗金遗址、桃姑迷宫、卢湖竹海、笄山仙境、603发射基地(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英烈山等。 广德概况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11年),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县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资 源 广德县土地肥沃,资源富饶,物产众多。山林资源:1998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3.7万亩,其中有山地面积171万亩,林木蓄积量15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1%。广德县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境内野生动物达20余种,珍惜野生植物有2科,1043种,较为珍贵的有茯苓、七叶一枝花、吴芋、西洋参、辛夷花、甲片、豹骨等。广德县有耕地面积112万亩,林地32.8万亩,河流和湖泊42.6万亩。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获国家“粮棉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市)”的称号。盛产稻、麦、油、茶、蚕茧、螃蟹、板栗、西瓜、毛竹等。 交 通 广德县距上海、杭州200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百余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60多公里。宣杭铁路、商杭客运专线(在建)、318国道穿境而过。近几年来,广德县努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宣广高速、广宜、广祠等一二级公路先后竣工使用,“三纵两横”的公路网络功能初步显现,全县已通车1250公里公路和68公里铁路线。 为大幅度提升交通现代化水平,广德县确定了“1123”方案,即在县境内修筑一段国道,一条铁路复线,两条省道和三条国债项目农村公路。一条国道为318国道广祠段,全长13.5公里,项目总投资2.8亿元。自2002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预计2004年5月底前建成通车;一条铁路复线是宣杭铁路复线广德段,全长68公里,总投资0.7亿元;两条省道为S125省道广德至宁国段、广德境内改造里程全长42公里,项目总投资1.98亿元,由黑龙江中植集团投资建设,现已全面启动;S230省道广德至江苏溧阳段,改造里程全长38公里,项目总投资0.83亿元,由合肥虹达路桥工程公司投资建设,现已全面启动;三条农村国债项目公路是广德至浙江安吉公路,改造全长24公里,项目总投资0.3亿元。新杭至砖桥公路,改造全长15公里,项目总投资0.11亿元。独树至石鼓公路,改造全长10公里,现已列入全省“十五”后三年农村公路国债项目计划。

镇 乡 桃州镇 卢村乡 新杭镇 东亭乡 邱村镇 杨滩乡 誓节镇 四合乡 柏垫镇 桃州镇是广德县所在地,分为四区,分别是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卢湖休闲度假区,即四区同城,共同发展。广德有大型体育中心,举办过安徽省第六届农运会。新城区有金鑫商贸城、大润发超市和肯德基以及一些公馆和小高层。老城区有夫子庙公园,新城区有广场、市民广场、市民广场和金峰万象广场。 物产资源 广德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42万亩,林地171万亩。广德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境内竹林面积70余万亩,毛竹蓄积量1.4亿株,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板栗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广德是“长三角”地区少有的矿产资源大县之一,矿藏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就有:金、铁、铀、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萤石等30多个品种,尤其是品位较高的黄砂,畅销长三角市场,年运销量达200万吨。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德县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势,勇当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排头兵,积极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运行综合考评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自2001年以来,全县GDP增幅分别达6.2%、7.1%、13.0%、15.1%,财政收入增幅分别达2.3%、14.1%、18.1%、39.5%。尤其是该县在全市率先评审通过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定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由1998年的约2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4.6亿,2003年10亿,2004年20.1亿元,6年之间翻了三番。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县域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机电、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装、竹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

规模的六大产业。、 地域变迁

东汉建安初年广德置县[4]以后,随着政权更迭,建置置废频繁,名称各异,地域析合变化详情失考。及至宋初,广德地域基本为现在广德、郎溪两县范围。端拱元年(988)分置建平县(今郎溪)后,广德县地域没有大的变化,即如现状。 今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端,皖、苏、浙三省结合部。东和东南连浙江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县,西接宣州市、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地理坐标:北纬30°37′至31°12′,东经119°02′至119°40′。县驻桃州镇,西距宣城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宣州市71公里,西北经芜湖至省会合肥市273公里,东经浙江湖州至上海市244公里。

县域东至浙江兴县15公里以界牌为界,西至郎溪县30公里以分界山为界,南至宁国县45公里以枫树岭为界,北至江苏省溧阳市35公里以铁冶岭为界,东南至浙江省安吉县35公里以苦岭关为界,东北至江苏省宜兴市35公里以分界山为界,西南至宁国县45公里以长虹关为界,西北至郎溪县25公里以白茅岭为界。

县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48公里,全县幅员总面积为2165平方公里。 农村经济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面积2156平方公里。1998年末人口50.56万人,有汉、回、彝、壮、满、蒙古、布依高山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0.02%。辖7个镇,22个乡,280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4214个村民小组,117个居民小组。属安徽省宣城地区。

广德建县已有18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称桐*,先后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属鄣县,隶丹阳郡。东汉建安初,孙吴析故鄣,置广德县,取名意在\"皇恩浩荡,帝德广大\"。之后,从南朝宋永初三年(442)起直至清朝同治三年前的这段漫长时间,由于广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军事、政治等原因,行政隶属关系经多次、反复变更,方稳定属安徽省。1949年4月26日广德,初属皖南区行政公署宣城专署。1952年8月起,先后属安徽省芜湖专署、芜湖地区、宣城地区。 广德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广德县地处皖东南边陲,交通便捷。国道318线贯穿东西,省道215线和230线沟通南北,县内乡乡镇镇、村村通公路。广德土地肥沃,资源富饶,物产众多。山林资源:1998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3.7万亩,其中有山地面积171万亩,林木蓄积量15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1%。广德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境内野生动物达20余种,珍惜野生植物有2科,1043种,较为珍贵的有茯苓、七叶一枝花、吴芋、西洋参、辛夷花、甲片、豹骨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德人民不断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把改革开放步步引向深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果。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322198万元,比上年增长9.8%。工农业总产值6795万元,比上年增长5%。财政收入14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县财政

连续14年无赤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97万元,比上年增长8.1%。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农业稳中有增,工商企业在改制中寻找到新的出路,一、二、三产业日趋合理,协调发展。

广德县农业,较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成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获得空前和发展。至1998年末,全县已有27个乡镇,273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指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93.1%,行政村总数的97.5%,被省、地评为综合分99.分。广德县工业,发端于煤炭开采。[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工作,使企业从获生机和活力,有了新的发展。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企业258户,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36户。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9.7亿元,产销率达到98.4%.全县工业企业,经过推行\"扶小做大\"战略,全力培植工业骨干企业。 广德县个体私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到1998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0839户,私营企业526户,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5亿元。从业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8%,实现税收占全县工商税收的51%。到1998年底,全县拥有10个专业乡镇,32个专业村。 广德县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事业面貌日新。到1998年底,实现境内国道、省道全面提高路面等级,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全面开通,并得到良好养护。

广德电信,1993年实现市内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127无线寻呼系统,900兆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县内大部分地区。1995年5月,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通程控电话。1996年所有乡镇开通129无线寻呼系统。1998年5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广德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物资文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到1998年,广德县教育工作战线有教职员工48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4%。脱盲人员巩固率98%,农村成人技校开办面达100%。建国以来,广德县文化工作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成果显著。 基础设施

电力设施完善,供应充沛可靠,现有 220 千伏变电所 2 座, 110 千伏变电所 4 座, 35 千伏供电主网覆盖全县,是安徽省唯一拥有 2 座 220 千伏变电所的县级城市。道路运输四通八达,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城供水日产已达 2.5 万吨,日产 10 万吨的新水厂已投入使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广德县城 2007 年目标为建成区12 平方公里、 15 万人口。广德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郊,规划总面积 43 平方公里, 2006 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按照建设长江三角洲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开发区区内设有外贸加工、特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区内主干道按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设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目前开发区已成为吸引长三角投资者创业的腹地。 2006 年 10 月广德经济开发区在“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投资创业

广德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出台了 “ 鼓励引荐外来投资兴办工业项目奖励办法 ” 、“全民创业” “ 广德县加快发展 20 条 ” 等一系列文件,公开承诺

让利于商、取信于商。开发区对国家鼓励类项目用地给予再优惠和扶持。打造高效、务实、廉洁的服务型,是历届县委、县孜孜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快速度完成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年一度的公开评议机关活动,彻底扭转了机关作风。县行政服务中心建成行政审批、照投标交易、热线投诉受理“三个平台”,提供快捷、高效和方便的 “ 一站式 ” 全程服务,帮助外商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和投诉受理服务,坚决为外商在广德发展保驾护航。 2005 年 6 月份,广德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十大潜力城市之一。 2006 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 182 个实际到位内资突破 20 亿元,居全省第二;利用外资 1608 万美元,名列全省第十,招商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广德县委、县早在 1998 年就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着力解决问题。目前,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部完成,民营企业全面涌入,改革先行带来的优势日益显现,“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空前浓烈,仅 2006 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 1768 家,私营企业 373 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