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汽车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汽车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筏尚旅游网
【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汽车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吴卫,何学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结合汽车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开展成员互动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教改发现互动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过程的参与性,还培养学了生查阅与课题相关资料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间课堂演讲和竞赛,锻炼学生的讲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有利于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研究成果对涉及营销策划类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关键词:教学改革;汽车营销策划;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08-02一、课程特点及学情介绍

划、汽车消费者分析等,而汽车营销策划是面向营销类课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两类:一类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因此,本专业必须学好汽车营销策划是面向技术服务的技术类课程,包括汽车构造类和汽车故课程。本专业同学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喜好挑障类的课程;另一类是面向营销类的课程,包括汽车营销策战和成就动机强烈,缺点是理论知识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形成相应的仿真程序,最后选择仿真算法运行程序,分析结

要求每人交一份课程作业。课程作业要求正文至少包括的果得出对实际系统设计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数学模型的导内容:引言、系统描述、模型建立、系统分析、仿真实验/结果出是在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和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分析和结论等。在此要求下,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探讨学术上,引入现代控制理论,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也很论文的书写和所选仿真对象分析的合理性,教师针对不同容易接受。

的方案和不同的问题进行一些关键性地指导,一起确定仿二、仿真工具的结合

真题目。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上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学校图书由于MATLAB是一个专业的应用型软件,需要一定的馆和电子数据库的自主选题,初步掌握了对某一机电系统基础才能熟练操作,因此,在讲授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学时进

模型的建立、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过程,进行了一次较系统行软件使用方面的介绍。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矩阵运算、的机电系统建模仿真训练,同时,发现学生的课程作业选题符号运算,编程基础,绘图基础等,在有限地讲授学时内介范围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而是更贴合于机电专业,实现了绍仿真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规则,然后利用上机实我们把该课程有机结合专业课程的预期。以上是作者在本践过程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熟悉软件使用。一般而言,我们采课程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课程理论教学、仿真工具教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一边讲授一边演示程序,讲授完一部分学和上机实践、考核方式等提出的观点,目的是提高学生综知识后,学生上机练习,验证一下课堂所学。教学实践过程合应用所学专业课程学习一门仿真课程的主动性,并且重点中发现学生上机验证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在每次上机时,安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论文撰写的科研素排具体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此类题目包括矩阵乘法、变量养。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机电系统仿真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赋值、化简、求解代数方程组和微分方程、分段函数图像、电机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该动机特性曲线绘制等,都是与所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课程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电传动控制等课程相关的具体题目。在上机过程中大多数能力,为学生从事后续的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学习深造或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基本的上机题目,甚至有些学生能更步入工作岗位运用仿真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地与教师探讨,改进实验的程序和完成难度更高的参考文献:题目,从而使得学生掌握仿真工具的核心思想与编程技巧,[1]翟红艺.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42-144.三、课程作业的结合

[2]黄汉明.系统模拟与仿真课程仿真实例教学探索[J].电脑知识一种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至关重要,要努与技术,2010,6(22):6369-6371.力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该课程除了笔试基础知识之外,[3]徐子芳.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浅议[J].高教论坛,教师还要布置课程作业,并对此进行成绩评定,最终计入总2006,(1):74-76.评成绩。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考察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4]李得伟,张超等.大学工科专业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探讨[J].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作业需要学生首先选取某机电系统作高等教育研究,2009,26(3):74-75.为仿真对象,按照仿真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形成文档并[5]刘欣.机电系统动态仿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上交,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机电专业知识,去图书馆或网络上2011,(32):153-154.查阅资料,写出一篇针对选取机电系统进行仿真的研究性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201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

文章,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项项目(2010-2-10)

究的意识,同时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由于学生之间作者简介:刘欣(1981-),女,河北定州,博士,讲师,主存在能力方面的差异,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采取组队完成要从事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教学与研究。方艳(1980-),女,的形式,在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依赖心硕士,讲师,河北唐山,主要从事工程制图和激光方面的教理,只是参队,却没有参与作业的完成。为此降低作业难度,

学和研究。

-208-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探索与实践】够(很少预习和复习)、上课不专注。

生的成就动机,激发他们下一次把作业做得更好。

二、教学模式探讨

6.课后修正作业。学生根据比赛情况及老师点评,再次根据课程特点及具体学情,本课程在教学实施和教学修改作业,并形成最终作业,以此激励学生完善作业的积组织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整个教学模式主要突出“抓住极主动性。

优势,转换劣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成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

员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提供了舞台,而增加学生成就感,同时克服不复习不预习等缺点,以期培且体现了“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教学特点。同时,在教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可归纳为:

学改革实践中注重教学相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1.下派任务。首先给同学们下达一学期要完成的任务,老师—学生互动、小组—小组互动、学生—学生互动,提倡题目一般是“某汽车公司进入某细分市场的产品方案策划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互动性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的实施书”,针对分组的多少确定“某公司”的数量及具体的公司方案如图1所示,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名称,“某细分市场”一定是这家公司还未涉猎的细分市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参与场。给定的任务需要工作方法相同而工作对象不同,防止性。

学生敷衍作业,出现网络抄袭和组间抄袭等问题。例如,1.学习主动性及教学参与性的培养。在讲解每个主题2011级本专业某班有30个同学,被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之前,确定学生应该预习的相关课程内容,以便学生在听小组的任务分别是重庆力帆、东风渝安、北汽、广汽乘用课过程中加深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当每个小组讲解演示完车、南汽、华晨宝马几个汽车公司进入MPV市场的新产品上本小组的PPT任务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PPT演示的内容市方案策划书,但这几家公司目前还没有MPV产品。为了再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点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完成任务,老师会根据授课计划将此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务,在特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子任务,通过任务的进度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独立思考、严密分析、不断创新的控制把学习的知识点和任务进度有机集合起来,学以致能力。

用。

2.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围绕教学内容布置演讲题2.班级分组。一般组长由自荐(推荐)和老师指定相结目,在完成相关题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顺利获取相关合的方式进行,先自荐和推荐,这样尽可能让积极的学生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知识当组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确定组长的方式,尽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能突出学生“成就动机强烈”的特点。

3.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中,学生花费大量课余3.教师讲解知识点。教师精心备课,对基本理论、方法时间,共同完成作业,并在有限的上课时间中展示作业成进行讲解,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完成子任务提供果,这对同学们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找到了契合点。另前期方向指导。

外,还要提前确定答疑的同学及答疑的要点等。通过这些4.课外完成作业。每组同学在课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工作,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相应的子任务,在此阶段学生主要通过人员分工、进度控协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也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制、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进行,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大地推销自我、选择理想的就业岗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都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还通过组内自我协调、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我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四、实践效果

5.小组竞赛及教师点评。大家课后完成好作业,由每组通过三届教学实践,发现该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主要体调遣组员代表本组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研究成果,并接现在: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得到有效衔接,并以课外受来自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质疑,最终由老师点评并给出学习为主;第二,为学生模拟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比赛的成绩。通过本环节可以在小组间形成竞争,抓住学

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较为接近,为学生从学习过程向工作图1教学实施方案

过程的转变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第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尝试,并且效果明显;第四,通过提问发现凡是学生做过的演讲题目他们都记忆深刻,说明该方法对学生效果明显。但是,该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老师精力不够导致对同学们的辅导深度不够;第二,组内存在个别学生消极怠工现象。在一个组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同学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听从组长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改实践中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1]闫舒静,张兴会,李辉,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3-5.[2]杨安,陈绚,陈锦昌.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5):122-125.[3]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徐爱群,孙江,钱苏翔.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10论文集[C].2010.-20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