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3,No.4Aug.,2009
MINERALRESOURCESANDGEOLOGY
陕西青山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及矿床成因探讨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¹
周 云,汪雄武,彭惠娟,陈 兵,秦志鹏,侯 林
摘 要:陕西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具有标型意义,研究表明,富金矿段的黄铁矿具有颜色暗黄-灰黄、颗粒细小破碎、晶形差,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复杂聚形、亏硫与铁的特点。矿区矿源层为含炭热水沉积岩层组成的黑色岩系,具有热水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富金细粒黄铁矿是地下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混合与沸腾使物理化学条件瞬变的产物。
关键词:金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形态成因;矿床成因;陕西青山
中图分类号:P578.292;P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9)04-0367-08
0 前言
黄铁矿是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之一,其含金性与其粒度、晶形、杂质元素和某些物理性质及产出的地
质条件有关,具有重要的标型意义。因此,通过对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对矿床成因和开展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形成贯穿了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的始终,可呈多种形态产出,具有多世代的特征。前人通过对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曾有效地指导了矿山的勘探和开采,金矿物的形成在时空以及成因上与黄铁矿有密切的关系[1~11]。刘爽[12]等通过黄铁矿形态、粒度分析,研究黄铁矿与金矿物关系,从黄铁矿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认为深部成矿的可能性不大,应沿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寻找金矿。Wells等检测出卡林型矿床的Au
[14]
主要赋存于黄铁矿的含As边。Simon等研究得出黄铁矿粒度与含Au、As量大致呈反消长关系。Are-hart[15~16]对美国西部5个矿床矿石样品进行的背散射电子及二次电子成像技术研究表明,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的富砷环带中,Au、As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前人对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形
¹
[13]
貌特征的黄铁矿,其含金性和化学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为了指导陕西青山金矿的普查和进一步的详查工作,研究矿床成因及对深部进行成矿预测。本文初步研究了该金矿中黄铁矿的物性、晶体形态、成分等标型特征与含金性的关系以及不同晶形黄铁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1 矿床地质特征
青山金矿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北东方向约20km处,区域构造上位于东秦岭的镇(安)-旬(阳)盆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上石炭统武王沟组(C3w)、中石炭统铁厂铺组(C2tc)、下石炭统界河街组(C1j)、上泥盆统九里坪组(D3j)。岩浆活动弱,仅在龙王沟矿段出露石英闪长岩体。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近东西轴向的大型斜歪背斜和一系列EW向与SN向的断裂构造。矿床主要受EW向与SN向的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体状,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和上泥盆统九里坪组的隐晶或微粒灰岩、砂钙质、炭质板岩中(图1)。矿床类型为微细浸染型。
青山金矿床金矿石类型有铁帽型和菱铁矿-黄
收稿日期:2009-03-10 作者简介:周云(1984-),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367铁矿型,铁帽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次为赤铁矿、锰铁矿,少量的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粘土。菱铁矿-黄铁矿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铁矿、黄铁矿,其次为砷黄铁矿、镜铁矿、辉锑矿、钛铁矿、白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
金以次-超显微金形式存在,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
矿、褐铁矿、石英、毒砂、粘土矿物,具低温矿物组合与Au、As、Sb、Hg、Ba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毒砂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
图1 青山金矿地质图
Fig.1 GeologicalmapofQingshangolddeposit
炭质板岩 C1j5-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第五层灰岩、钙质板岩互层 C1j4-下石炭统Q4-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C2tc-中石炭统铁厂铺组钙质、
界河街组第四层砂钙质条带细粒灰岩 C1j3-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第三层中层隐晶灰岩 C1j2-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第二层土黄色钙质板岩 -石英闪长岩体 1-金矿体 2-地层界C1j1-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第一层中厚层粗粒灰岩 D3j2-上泥盆统九里坪组上段黑色炭质板岩 C线/不整合界线 3-张扭性断裂 4-正断层/逆断层
2 陕西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中黄铁矿
标型特征
2.1 黄铁矿产出特征
黄铁矿呈星点状产于炭质板岩中,形态为草莓状或晶形发育的立方体,金含量无或较低,而赋存于各种矿体或矿化岩石内的黄铁矿,多为晶形差的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或者是两者的聚形,金含量一般较高,黄铁矿晶体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对于研究金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和指导该矿区的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偏光显微镜下黄铁矿的典型粒度、晶形特征(图版A)。
2.1.1 黄铁矿晶形与成矿阶段的关系
黄铁矿晶体习性随着成矿阶段演化呈规律性变化,总的演化趋势符合前人的研究结论[17],即早期成矿阶段为立方体{100}习性,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210}习性为主,最晚期以五角十二面体或立方体{100}十{210}为主(表1)。2.1.2 黄铁矿晶形的空间分布
本文研究发现,青山金矿区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在368空间上的规律性表现为:¹立方体{100}主要分布于矿体的头部和边部。º矿体的中上部以五角十二面体{210}和五角十二面体与立方体聚形{210}十{100}为主。»矿体中部以五角十二面体{210}和五角十二面体与立方体{10}聚形{210}十{100}为主,聚形中含量{210}>{100}。¼矿体下部以五角十二面体{210}和八面体{111}构成的聚形为主。½矿体尾部以立方体{10}和八面体{111}为主。这与陈光远等研究胶东金矿的黄铁矿晶形空间分布规律性相似[18]。2.2 黄铁矿的形成期次
对本矿床黄铁矿研究表明(表1),热液成因黄铁矿至少有6个世代,它们代表了6次不同阶段的热液活动,形成了各世代热液叠加的石英脉体与方解石脉体。与金矿化有关的主要阶段为第一热液期的Ⅱ、Ⅲ世代的黄铁矿(碳酸盐)石英脉阶段,其次为Ⅳ世代的石英-碳酸盐脉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含Au、Ag、As、Sb、Hg等,杂质数量多且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阶段黄铁矿。
由热液期第Ⅰ阶段到第Ⅴ阶段,粒度变小,自形程度变差,含矿性变好,共生组合复杂,到第Ⅵ阶段,
表1 青山金矿床黄铁矿产出特征
Table1 OccurrenceofpyriteinQingshangolddeposit
第一热液期
形成阶段
石英脉
世代晶形粒径(mm)共生组合
Ⅰ他形粒状0.5~1.0石英、绿泥石、绢云母
黄铁矿(碳酸盐)-石英脉
Ⅱ
{100}为主,其次{100}+{hk0}
0.5~1.0
石英、黄铁矿、次显微金、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
Ⅲ
{100}+{210}为主
0.1~1.0石英、黄铁矿、次显微金、绿泥石、绢云母
产出特征
残余碳酸盐岩
矿体之脉体,被后期脉体穿插切割
成团块状产于蚀变岩石及脉体中,被脉石矿物交代
产出位置
矿化体
富矿
石英-碳酸盐脉
Ⅳ
{210}+{111}为主
<0.1~0.5方解石、黄铁矿、石英、次显微金、绿泥石、绢云母
以淡黄色方解石脉,石英脉为特点,亦见细粒黄铁矿,方解石穿插早期脉体
矿化体
产于蚀变岩石及石英脉体中
方解石脉中
黄铁矿、石英脉
Ⅴ{100}0.005~0.05方解石、黄铁矿、石英
碳酸盐脉
Ⅵ{100}0.005~0.05方解石、黄铁矿
第二热液期
含矿性变差,矿物组合简单。Ⅰ~Ⅴ阶段,黄铁矿由稀
疏浸染状分布逐渐向脉状转化。总的来说青山金矿黄铁矿产出特征是以粒度小,自形差,含量高,共生矿物复杂为富矿标志。
此外,由表1可见,从矿化体到富矿,单形晶减少,{210}及其聚形晶的出现率逐渐增高,这种变化规律与第Ⅰ至第Ⅴ阶段的相同,同样表明{100}为围岩或矿尾的标志,而{210}及其聚形晶为矿体中心(富矿地段)的标志。
2.3 黄铁矿物性、形貌特征及其含金性
2.3.1 颜色、反射率、硬度和含金性与成矿阶段的关系
含金黄铁矿颜色一般较深,多为暗黄色、灰黄色或浅绿黄色等(图版G)。而含金低或不含金的黄铁矿颜色一般较浅,常为黄白色、浅金黄色等(图版F),并显强金属光泽。青山金矿的黄铁矿反射率以围岩中的最高,反射率随着类质同象(尤其是As)的替代而降低。矿化早期反射率最低,中晚期略低于围岩中黄铁矿,而高于矿化早期黄铁矿。含金黄铁矿硬度一般比围岩中黄铁矿低,而又高于矿化早期黄铁矿。另外,富金黄铁矿具有较破碎的特点(图版B)。3.3.2 黄铁矿类型
通过系统光片鉴定,识别出本矿床具有不同形貌和结构特征的三种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粗粒黄铁矿和细粒黄铁矿。3.3.2.1 草莓状黄铁矿
草莓状黄铁矿形成于沉积成岩期,产于炭质板岩围岩中。系菌藻类生物成因,是由于细菌或微生物活动所生成的,以集合体(图版C)形式产出。显微镜下所观测到的草莓状黄铁矿均呈圆形,单个莓球直径多[15]
为数微米至几十微米,最大可达100Lm。草莓状黄铁矿的存在反映了一种200℃以下的低温条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富含有机质的地层密切相关。
3.3.2.2 粗粒黄铁矿
粗粒黄铁矿生成于热液成矿期第一成矿阶段,颜色为浅黄色,强金属光泽,自形程度高,主要以浸染状构造分布于矿化体中,围岩如炭质板岩中也有零星分布(图版D、F)。矿物粒径通常大于0.1mm,黄铁矿的{100}晶面上发育较粗大的条纹。切面形态有三角形、五边形、四边形和六边形,可呈单个矿物形式散布于矿石之中,也可以团块浸染状出现。3.3.2.3 细粒黄铁矿
含矿溶液浓度大,可使黄铁矿结晶速度快、结晶中心多,形成细粒黄铁矿。本矿床细粒黄铁矿光泽比标准的黄铁矿颜色暗淡,多为暗黄色、灰黄色等,大量发育非定向附生、无生长层纹的细粒黄铁矿聚形晶,以浸染状构造分布于矿石之中。细粒黄铁矿比表面积大,聚金能力强,经金含量分析结果证实,以粒度在0.01~0.1mm之间的黄铁矿含金为好(图版F、G)。{210}和{111}及其聚形发育的细粒黄铁矿与含金热液相互作用的强度大,具有较高载金能力,通过前人对黄铁矿吸附金的动态实验,表明黄铁矿粒度越细,金的沉淀速度越快(图2)。
部分细粒黄铁矿环带结构发育,可称为细粒环带状黄铁矿(图版F),有的环带全部或部分被溶蚀,由石英或粘土矿物填入。黄铁矿的结晶形态越好,环带越规则。内环略呈椭圆形,外环近四边形或者与颗粒外形相似。
369[19]
370 不同特征黄铁矿的金丰度差异明显,黄铁矿粒度与金含量呈反消长关系,即黄铁矿颗粒越细,金含量越高。以呈浸染状分布的细粒黄铁矿的含金性为优,而草莓状黄铁矿和粗粒黄铁矿仅含微量金甚至不含金。3.4 黄铁矿主成分特征
不同期次的黄铁矿,其化学成分亦有差异,利用日本岛津EPMA-1600电子探针对青山金矿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单矿物作主成分含量分析(表2)。
从成矿期黄铁矿中Fe、S含量与理论成分比较,
图2 不同粒度黄铁矿对热液中金的吸附过程
Fig.2 Diagramshowingthegoldabsorption
bypyritesindifferentgrain-sizes
1,2,3代表80目、40目和颗粒状晶体黄铁矿在Au-Cl溶液中吸附金的过程;吸光率A越强,表示溶液中金离子越多;实验开始时的溶液搅拌引起吸光率波动。2与3线相交,表明黄铁矿粒度越细,金的沉淀速度越快。
Fe含量仅有晚期高于理论值0.5000,其他世代均低
于理论值;S含量在中-晚期低于理论值。Fe/S比值除早期低于理论值外,中-晚期均高于理论值。由早-晚期黄铁矿主成分从高硫向亏硫演化,随着矿化的增强,黄铁矿主成分中硫与铁含量比值逐渐减少。这说明由于As、Sb等尤其是As对S的类质同象代替,Au对铁类质同象代替,使黄铁矿产生金的富集。
表2 青山金矿不同晶体形态的黄铁矿化学成分特征表
Table2 ChemicalcompositionofpyriteindifferentcrystalshapesofQingshangolddeposit (wB/10)
项目
草莓状黄铁矿(Ⅰ)44.1355.8700.4514
晶体形态不明显,粗粒(Ⅲ)45.6654.3400.5271
46.7652.530.710.5087
46.4452.281.260.5076
立方体(Ⅳ)
八面体(Ⅳ)
破碎黄铁矿(Ⅴ)46.2950.573.140.5211
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聚形(Ⅴ)44.8150.045.150.5117
45.1350.953.920.5361
五角十二面体(Ⅵ)
-2
FeSAsFe/S
46.4349.656.580.5344
47.8049.053.150.5569
注: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电子探针室测定
3 黄铁矿形态成因
不同晶形黄铁矿其形成的物化条件也会不同
[20]
,结合室内与镜下观察,根据黄铁矿不同的晶体
形态(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等),分别采集相应共生的方解石脉进行均一温度测定,其结果成矿流体温度变化范围为153.6℃~335℃(测次35);通过均一温度频率直方图(图3),认为存在三个温度峰值,得出立方体形成于220℃~280℃和130℃~160℃,五角十二面体和八面体形成于160℃~220℃。三个温度峰值均代表热液成矿期的三个阶段,成矿早阶段的温度为220℃~280℃,平均约242℃;主成矿阶段的温度集
图3 青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Fig.3 ThehistogramofhomogenizationtemperaturesoffluidinclusionoccurredinQingshangolddeposit
中在160℃~220℃,平均约195℃;成矿晚阶段的温度集中在130℃~160℃。平均约148℃。
371表3 青山金矿床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Table3 FluidinclusioncompositionanalysisofcalciteinQingshangolddeposit
样号PD8-5B1-1BX046-2
矿物名称
H2O
方解石方解石方解石
778.50333.50312.20
气相成分(10-6)CO2213.50385.50550.50
CO0.501.501.50
CH40.020.050.02
H20.220.120.14
K+
Na+
Ca++91.89120.07
液相成分(g/L)Mg++3.793.51
Li+0.010.02
F-0.10
Cl-3.10
SO4=2.50
HCO3-71.40174.50174.50
10.951.340.380.48
7.550.59
0.3510.080.250.05
1.25
0.00
151.5417.790.01
注: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包裹体室测定
表4 青山金矿床流体部分物理化学参数Table4 Somephysicalandchemicalparameters
ofthefluidinQingshangolddeposit
成矿期PhEh(V)fO2(×105Pa)fS2(×105Pa)
早期4.225-0.06110-10-41.29811.085
岩,w(Au)背景值为1.1×10-9[21],低于地壳Au克拉克值。其上部为下石炭统界河街组一段(C1j1)的中厚层夹薄层燧石条带或团块粗粒灰岩,含金性好,是主
-9-9
要的容矿岩层,w(Au)一般为15×10~78×10,高出地壳Au克拉克值的4~20倍。说明黑色岩系中Au被活化迁出转入成矿热液,为成矿热液期金的富集提供了物质条件,构成了矿源层,其岩石学特征如下:
主要由炭泥质、显微鳞片状绢云母、显微细粒石英组成,半定向-定向排列,泥状炭质沿纹层状分布,含量90%±,石英显微细晶微压扁拉长,约含5%,岩石层理发育,泥质板岩、粘土岩均为夹层,其中发育成岩草莓状黄铁矿,另外还可见生物碎屑(图版ⅠH)。
从本区黑色含泥炭质板岩稀土元素组成分布型式图(图4),可见该区含泥炭质板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HREE有富集趋势,2REE低,Ce为负异常,显示了热水沉积物的特点。
主期4.620-0.09310-45.44910-8.08
晚期3.489-0.00310-40.16710-10.615
根据流体包裹体成分(表3)计算出青山金矿床从早期、主期到晚期流体的部分物理化学参数(表4)。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酸性,属相对还原环境,氧逸度偏低,硫逸度较高;成矿早期流体属相对氧化环境,氧逸度偏高,硫逸度偏低;成矿晚期流体则属相对氧化环境,氧逸度偏高,硫逸度偏低。
综上可得出本矿床不同晶形黄铁矿的形成条件:(1)立方体{l00}在较高温度或较低温度,温度变化梯度大(快速冷却),氧逸度高,硫逸度小的条件下形成,常在矿体围岩中、弱矿化带、矿化早期阶段或成矿作用最晚期出现。
(2)细粒五角十二面体{2l0}和它的各种聚形在中等温度、温度变化梯度小(缓慢冷却)、高硫逸度条件下,低氧逸度的还原条件下形成,因此出现在强矿化地段,矿体内带,矿化中期和中晚期阶段。系统温度中等,流体浓度大,水或挥发份含量低,杂质成分复杂且含量高,则黄铁矿晶体发芽率高,生长缓慢,形成大量粒度细小的黄铁矿及其集合体。
(3)细粒八面体{111}形成条件与{2l0}有类似之处,可出现于强矿化地段、矿体内带、矿化中期和中晚阶段,但它出现的频率大大低于{210}及其习性晶体,且在成矿最晚期与浅部出现。
4 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探讨
4.1 赋矿岩系岩石学
青山金矿上泥盆统九里坪组上段(D3j2)为含炭热水沉积岩层组成的黑色岩系,即黑色含泥炭质板372图4 青山金矿床炭质板岩的稀土
元素标准化分布型式图
Fig.4 StandardizedmodeofREEpatterndistributedincarbonaceousslateofQingshangolddeposit
B3-炭质板岩 B7-炭质板岩 B27-矿化炭质板岩 B69-含泥炭质板岩 C107-含硫化物,石英脉炭质板岩 C115-含黄铁矿炭质板岩
4.2 矿床成因浅析
多次热液叠加形成的成矿热液将后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作为向上运移的通道,黑色岩系对于沿构造通道迁移的含矿热液起着隔挡层作用,形成地球化学-物理障,致使成矿热液处在一个较封闭体系中,不易扩散,在断裂通道中沉淀富集成矿。其中碎裂富金黄铁矿的形成是由于发生构造-热液脉动时,先成黄铁矿大量破碎,含金流体中的金快速沉淀于黄铁矿的表面、裂隙和晶隙中,从而富集成矿。并据此判断,金的沉淀、就位、成矿并非一个缓慢均匀的积累过程。
5 结论
(1)青山金矿床含金黄铁矿的标型特征明显,含金黄铁矿的颜色一般较深,呈暗黄色、灰黄色,晶形差,多呈五角十二面体或复杂聚形晶,矿物颗粒较细,较破碎,处于构造变形强烈部位,稠密浸染状分布,反射率及硬度都较低,矿物共生组合复杂,野外可直接判别,亏硫、亏铁是含金黄铁矿的主成分标型特征,查明该区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即可评价各种地质体的含金性。
(2)较高或较低温度、高氧逸度和低硫逸度的条件有利于黄铁矿的{100}晶形发育,中等温度、低氧逸度、高硫逸度条件有利于晶形趋于复杂的{210}和{111}发育。流体浓度大,水或挥发份含量低,杂质成分复杂且含量高,更有利于具有较高载金能力的细粒黄铁矿的形成。
(3)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源层为由含炭热水沉积岩层组成的黑色岩系,具有类似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成矿作用过程为:黑色岩系热水沉积预富集-地下热卤水循环淋滤萃取围岩中的金并与大气降水热液混合沸腾-因物理化学条件的瞬变和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与物理障而沉淀富集金成矿。
致谢:在成文过程中刘显凡教授给予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特此感谢!参考文献:
[1] 姜绍飞,杜振国,刘之洋.义兴寨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成因
意义[J].矿产与地质,1995,9(3):203-207.
[2] 涂怀奎.秦岭地区黄铁矿特征与金矿关系的研究[J].化工矿产
地质,2004,26(3):162-169.
[3] 苏文超.黔西南烂泥沟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J].黄金地质,1997,3(2):7-12.
[4] 苏欣栋.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黄金,
1988,9(4):19-23.
[5] 史文胜,曹新志,孙华山.山东招远市界河金矿黄铁矿标型[J].
矿物学报,2008,23(2):113-119.
[6] 朱文风,朱贵田.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特征与金矿关系
图5 青山金矿床方解石流体包裹体D18OH2O-DD图
Fig.5 DiagramshowingtheDOH2O-DDvaluesofthefluidinclusionscontained
bycalciteinQingshangolddeposit 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热水沉积黑色岩系成岩成矿预富集期和热液改造富集成矿期。
由于盆地内同生断裂的长期活动,海底热卤水沿同生断裂喷溢,产生间歇脉动作用。生活在热水喷口附近的嗜热微生物,则围绕黄铁矿凝块或黄铁矿菌群生长繁殖,并吸附海底热水喷流带来的Fe、Au、Ag、Sb、As等成矿元素,在其新陈代谢,不断还原硫酸盐的同时,形成黄铁矿莓球。这种成矿作用可概括为海底沉积喷流-成矿热流体脉动-嗜热微生物吸附、还原与新陈代谢-草莓状黄铁矿形成。沉积作用中,草莓状黄铁矿在热水沉积黑色岩系中形成,使金发生预富集,因硫化物一般形成于缺氧环境,这说明富氧水体中局部还原环境是形成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本矿床中不同晶形与粒度黄铁矿的形成条件,可知细粒黄铁矿的形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混合,导致热液瞬时过饱和、硫逸度升高、还原性增强、粘度增大等一系列截然变化,使得杂质含量高的细粒黄铁矿快速沉淀。从矿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可知,地下热水循环淋滤萃取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为高温高压且富含金、砷、银、硫、铁的地下热卤水与晚阶段低温低压的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的混合,这种成矿流体瞬时过饱和,物理化学性质瞬时巨变的条件导致金的沉淀形成富金细粒黄铁矿。
[22]
18
373[J].矿产与地质,2005,19(2):155-158.
[7] 张艳彬,张渊,陈国华.山东黄埠岭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J].黄金地质,2004,25(4):11-14.
[8] 赵利青,白院平,于凤金.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与找矿的几个问
题[J].黄金地质,2001,7(4):60-65.
[9] BergerBR,BagbyWC.ThegeologyandoriginofCarlin-type
golddeposits[A]//FosterRPed.GoldMetallogenyandEx-ploration[C].London:Chapman&Hall,1991,210-248.[10] GrovesDI,GoldfarbRJ,Gebre-MariamM,eta1.Orogenic
golddeposits:Aproposelclassificationinthecontextoftheircrustaldistributionandrelationshiptoothergolddeposittype[J].OreGeo1.Rer.,1998,13(1-5):7-27.
[11] KuehnCA,RoseAW.Geologyandgeochemistryofwallrock
alterationattheCarlingolddeposit,Nevada[J].Econ.Ge-ol.,1992,87(7):1697-1721.
[12] 刘爽,刘新会,魏宽义.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床黄铁矿标型
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2005(增刊):20-24.
[13] WellsJW,MullensTE.Gold-bearingarsenianpyritedeter-minedbymicroprobeanalysis,CortzeandCarlingoldmines,Nevada[J].Econ.Geol.,1973,68(2):187-201.
[14] SimonG,KeslerSE,ChryssoulisS.Geochemistryandtexture
ofgoldbearingarsenianpyrite,TwinCreeks,Nevada:impli-
cationsfordepositionofgoldinCarlin-typedeposits[J].E-con.Geol.,1999,94(3):405-422.
[15] ArehartG.B,ChryseonlisSL.Goldandarsenicinironsul-tidesfromsediments[J].Econ.Geol.,1993,88:171-185.
[16] ArehartGB.Characteristicsandoriginof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golddeposits:areview[J].OreGeologyRe-views,1996,11(6):383-403.
[17] 刘腾飞.桂东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J].黄金地质,
1996,2(1):70-76.
[18] 陈光远,等.胶东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M].重庆:重庆出版
社,1989,324-333.
[19] 贾建业,兰斌明,吴建设.黄铁矿随时间(t)变化对金吸附的动
态实验[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6,18:94-99.
[20] 陈光远,孙岱生,张立.黄铁矿成因形态学[J].现代地质,1987,
1(1):60-76.
[21] 冯建忠,汪东波,王学明.西秦岭泥盆系Au背景值的确定、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5,32(1):100-107.
[22] 李晶,陈衍景,刘迎新.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
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J].矿物岩石,2004,97(3):93-102.
Studiesontypomorphiccharacteristicsofthepyriteoccurredinmicro-disseminatedgolddepositofQingshan,Shaanxianddiscussiononitsgenesis
ZHOUYun,WANGXiong-wu,PENGHui-juan,CHENBing,QINZhi-peng,HOULin
(CollegeofEarthScience,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1
1
1
1
1
1
Abstract:Thepyritehastypomorphicsignificance,whichisthemainoremineralofQingshanmicro-dissemi-natedgolddepositinShaanxi.Thestudiesshowthatthegold-richsectionischaracterizedbydarkyellow-paleyellow,fineandbrokengrain,badmorphology,pentagonaldodecahedronandcomplicatedcombination,
povertyinsulfurandiron.Theoresourcestratahasitslithologyastheblackrockseriesthatiscomposedofcarbon-bearinghydrothermalsedimentaryterrane,whichhasshownsomemetallogeniccharacteristicssimilartoCarlin-typegolddepositfromthefactthatitwasformedintheprocesslikehydrothermalsedimentarypre-enrichment—ductile-brittlestructuraloverlapping—meteoricwaterdominatedore-bearinghydrothermal
fluidalteration.Gold-richfinepyriteiscreatedbychangingthephysicalandchemicalconditionsdramaticallythroughmixingandboilingtheundergroundhotbrineandmeteoricwaterhydrothermalfluid.
KeyWords:goldorebody,pyrite,typomorphiccharacteristics,genesisofshape,genesisoforedeposit,Qin-shaninShaanxi
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