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员的工作类型决定了法院对其的限制力度。如果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劳动部门会备案,法院可查得到。但对于工地搬砖等当天结算的短期工作,法院一般不太关注,只限制其高消费活动而非人身自由。除非债权人举报可执行财产线索,法院才有可能查找债务人的工资账户并偿还债权人,但希望不要太高。
法律分析
这主要看失信人员干的是什么工作,一般来说只要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都需要在劳动部门备案(维护劳动者权益),这种情况法院肯定是查得到的,如果只是工地搬砖这种当天结算的短期工作,法院基本也无所谓,毕竟法院只是限制失信人员欠钱不还进行高消费活动,并不是进行人身限制,现实情况如果不是债权人举报可执行财产的线索,寄希望法院查到债务人工资账户(财产线索)还钱给债权人,基本上不用报太大希望。
拓展延伸
法院是否能够调查并确认老赖在工厂就职的情况?
法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调查并确认老赖在工厂就职的情况。根据中国法律,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涉嫌拖欠债务的老赖进行调查。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老赖在某个工厂就职,法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查封工资、扣押财产等,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法院的调查需要符合法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查、通知等环节。此外,法院的调查结果仅对特定案件有效,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对于失信人员的工作情况,法院的调查和限制措施是有一定限制和条件的。一般来说,只有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并备案的工作,法院可以较容易地查到相关信息。而对于一些短期工作,法院可能无法进行有效调查和限制。尽管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涉嫌拖欠债务的老赖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仅适用于特定案件,具体情况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