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身权利的概念与范围

人身权利的概念与范围

来源:筏尚旅游网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和法人的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和自愿,为实现自己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行使或要求不行使某种行为,并有权寻求法院保护。

法律分析

公民的人身权利如下:

1、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2、公民享有姓名权;3、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4、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等等。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什么是人身权

按照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论,人身权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指在人身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据自己匠愿意,为实现自己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通过某种行为而实现自己的人格利益或身份或身份利益,就行使人身权利。人身权利包括三层意思:

1、权利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2、权利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要求义务人不为一定行为;

3、权利人有权在自己的人身权利遭到侵害或义务不履行义务时,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

拓展延伸

人身权利保障的法律框架与实践情况

人身权利保障的法律框架与实践情况涉及了法律制度和实际执行的关系。在法律框架方面,人身权利保障通常由宪法、国际人权公约和国家法律构成。这些法律规定了人身权利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然而,法律框架的存在并不能保证人身权利的充分保障,关键在于实践情况。实践情况包括执法机构的能力和意愿、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只有在法律框架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和实践时,人身权利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因此,评估人身权利保障的法律框架与实践情况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人身权利得到全面尊重和保护。

结语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多项人身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人身权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和自己的意愿,为实现自身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行使或要求他人不行使某种行为的权利。当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或他人未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有权向法院寻求保护。人身权利的保障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旨在维护个体的尊严和自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

(一)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