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案的基本程序是:
1、原告到法院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
2、法院立案审查,审查只是形式上的审查,只要符合立案的标准即可,即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事实请求和理由等;
3、法院排期开庭;
4、法院通知当事人到案,开庭进行审理;
5、作出判决并且宣判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
一、民事案件在法院的流程包括:
1.立案庭立案
2.立案庭通知各庭室内勤领取卷宗材料
3.内勤将卷宗材料移交承办人
4.登记当事人联系方式
5.安排调查日期、通知当事人
6.法庭调查或开庭调查
7.合议
8.制作裁判文书
9.送达裁判文书
10.网上报结
11.补充卷宗材料
12.整理卷宗材料归档
二、立案方式
1.立案庭立案
去法院的立案大厅、立案庭或者派出法庭立案,基层法院一般都设有派出法庭,有的地方由法院的立案大厅、立案庭统一立案,然后分到下面法庭审理,有的地方则分散到各法庭立案。
2.网上立案
2016年11月28日,河南省全省法院同步开通网上立案系统。6个月来,已通过网上立案2394件。
3.“微应用”微信立案
不少地方法院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立案方式新举措,比如三门峡、安阳等地法院,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手机微信应用平台微导诉、微应用,实现微信立案。
4.跨区域立案
2016年年底,郑州中院探索跨区域立案,当事人在郑州市14家基层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可选择就近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立案事务,与网上立案互为补充。
5.自助立案机
永城市法院、温县法院等,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自助立案专用设施,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各种服务,提升立案登记效率。
三、立案条件主要是:
1.案件依法应由本机关管辖;
2.经审查案件来源材料(控告、检举、自首等),确实存在犯罪事实;
3.根据犯罪事实的情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案件不属自身管辖,应移送主管机关。如无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予立案。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