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4、 强化振兴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 重点和难点 1、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永久细菌涂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 四、 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细菌的发现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进行交流。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指导、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生观教育。 提示、指导执教学生,并进行补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