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材分析

  1、《天气与气候》这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与天气相关的内容是天气符号,与气候相关的内容是气温与降水。

  2、“天气与气候”是地理的核心知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天气与气候”始终与其生活、学习及其活动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1、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2、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学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指导分析法、探究讨论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归纳总结的指导尤其重要。还有就是要有重点教学安排。比如本章重点训练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天气预报播报,激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关注,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新课。

  二、课前讨论

  让学生谈谈当天的天气现象,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探究与合作

  1、整体感知

  (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

  (1)

  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

  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师:天气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多变。

  (2)

  师:出示课本P58“卫星云图”,并告知学生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天气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降水量越大。绿色表示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是用黄颜色表示的)然后设问:我国的东北三省天气怎样?青藏高原天气情况又怎样?

  生:东北三省天气晴朗,青藏高原天气为下雨。

  师:看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并提问:在天气预报图中怎样识别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天气预报符号识别各地天气状况。并对照天气预报符号概括三个城市的天气实况。

  师:出示天气符号卡片(正面符号,反面文字),并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天气符号及其特征,尤其注意易混淆的符号)。

  师:出示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分组播报城市天气预报,看哪一组播报最快最准确。

  生:积极结合预报图播报天气。

  师:出示课本P59“天气图与天气符号”,判断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明确:台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