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⒉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⒉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应简便计算。
【课时划分】
共计7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1课时
机动 1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 2课时
练习七 1课时
机动 1课时
第一 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交换律
1、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呈现例题画面。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进行课外活动,看画面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女生有多少人?
17+23=40(人) 23+17=40(人)
2、观察、比较
(1)28+17和17+28的得数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于号)
师板书:28+17=17+28
(2)那我们再观察一下,17+23和23+17这两个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样的等式呢?生说,师板书:17+23=23+17
(3)你们能模仿上面的等式自己写一些吗?
生汇报,师板书:先写左右算式,学生集体验算后写上等号。
5+8=8+5;0+15=15+0;23+77=77+23;9000+500=500+9000(师)
(4)你们还能写吗?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添上…
3、探索规律
(1)观察上面的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生汇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你的发现。让学生展示。
(3)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用了文字、图形、符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发现,真不错。大家都觉得用符号来表示最简单明了,因此在数学界,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刚才同学们的发现。
出示:a+b=b+a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这就是我们今天发现的加法中的一个运算律,你能给这个运算律取个名字吗?(板书)
4、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规律的呢?举例-观察-发现这几个步骤探究出了加法交换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解答例题,观察比较
2、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a、28+17+23和17+23+28 b、28+17+23和28+(17+23)。出现情况a,师逐步引导至b,出现情况b,直接导入。
a、 28+17+23 先算28+17求出的是什么?
17+23+28 先算17+23求出的是什么?先不计算,猜猜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吗?(板书等于号)28+17+23=17+23+28
你能解释为什么相等吗?(意义、交换律)
要先算17+23求出女生有多少人,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那么,如果不交换加数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改变运算顺序,先算17+23呢?(加括号)
b、(28+17)+23 28+(17+23)这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68,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28+17)+23=28+(17+23)
(1)(45+25)+13=45+(25+13)先写三个数相加,再写括号,让学生计算相等吗,然后写上等号。
(36+18)+22=36+(18+22)
(2)请每个同学再模仿写一个,师板书一个算式,写上…
2、 探索规律
(1)观察比较这些等式,从等号的左边到等号的右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号左边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等号右边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得到的和是一样的。)
(2)能用a、b、c三个字母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吗?
出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4)小结,板书:“运算律”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 204+a=□+204 560+70+140=560+□+70
(45+36)+=45+(□+□) (83+75)+25=83+(□+□)
让学生计算最后一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
3、运用刚才学习的运算律改写算式。
(346+8)+2=
796+(4+528)=
(169+28)+72=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教学后记:
在新授部分,安排了不少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环节,真正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率”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概括出相应的运算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