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1.教学内容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中又学习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第4章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知道光合作用是合成atp重要途径之一,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需老师仔细指导。

  由于学生缺乏对基粒(类囊体)微观结构的直观认识,本节课又涉及到物理(光学)、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设计思想

  (1)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及操作技巧。

  概述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概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含设计)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尝试运用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通过影响色素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借助影响色素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形成生态学观点,从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6.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操作技巧。

  对实验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

  7.教学过程

  附:中山二中生物实验评价表

  注:本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经验交流会(.9.青岛)会议交流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