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在教《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和“待兔”,让学生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教学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再次读文后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全班讨论,一起归纳出寓意。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也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
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