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课时: 5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1-52页练习七的2、4、5-11题

  课型:练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巩固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方法能够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需要强调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3、 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我要学会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对策: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复习导入

  2、针对练习题进行练习及时反馈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6x4= 30x2=100x4=150x3= 25x2= 14x5= 200x3 = 150x2=

  240x4 =12x4= 220x5= 34x2= 36x2= 150x3= 250x4= 330x2=

  二、综合练习

  2、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

  先做完的口算

  3、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4、练习

  1、挂图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 9 1 1 4

  ×1 1和 × 5 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 9

  × 1 1 4

  学生比较后得出:1 1 4

  × 5 9

  笔算时比较简便。

  5、目标检测

  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六、板书设计:练习课

  强调:找准单一量 练习中4题

  课题:笔算乘法检测

  课时: 6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练习七

  检测卷:

  四年 班 姓名:

  一口算:

  15x4= 30x3=100x4=150x6= 25x4= 19x5= 200x3 = 150x4=

  二用竖式计算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三、实践应用

  1、辣椒每盆12元,买238盆需要多少钱?

  2、西红柿每盆14元,买135盆需要多少钱?

  3、学校准备发15个班的练习本,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课时:7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p53例2及练习八1—4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初学时候就有孩子掌握的不好,此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补差。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对策: 观察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片、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在尝试学习中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质疑与小结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强调: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3、目标检测:

  50 x90= 30x80=100x40=150x6= 25x30= 19x5= 200x3 = 140x70=

  五、全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 160×30=4800(千米) 2. 106×30=3180(千米)

  当堂练习:

  50 x90= 30x80=100x40=150x6= 25x30= 19x5= 200x3 = 140x70=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课时: 8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3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p54 例3及练习八 5-9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速度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方面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部分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我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重点: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对策: 观察 理解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片、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通过情境预设,探究速度时间路程关系

  2、理解记住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八: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目标检测:

  1、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以写作: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5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六、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 时间=路程

  七当堂练习:

  1、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以写作: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5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

  课时:10 备课人: 张滨备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3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年 班 姓名:

  一、填写出你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

  1、 人步行约( )千米/,时马车约( )千米/时,自行车约( )千米/时,轿车约( )千米/时,特快列车约( )千米/时,磁悬浮列车约( )千米/时,飞机约( )千米/时。……

  2、( )×( )=路程,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 )×( )=( ),( )×( )=( ),( )×( )=( )……

  3、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列算式用估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计算。

  239×38≈ 675×48≈ 101×69≈ 658×11≈ 728×25≈

  239×38= 675×48= 101×69= 658×11= 728×25=

  4、8×3= 24×3= 48×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你会解决问题吗?你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甲种肯德基每份18元,乙种肯德每份21元,小红袋里有60元钱,她想任意买3份肯德基。她会怎样买呢?你知道她有几种可能的买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