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并将研究的方法、过程、感受形成文字。此外还有练习6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绘了广玉兰的花香、色美、形秀和叶片的独特情趣,尤其是对它的花形作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咏物诗。《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行些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墨梅》为元代书画家王冕所作,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那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准确书写16个生字,并能组词理解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3、学会中心句的用法,并能围绕中心句设计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特点。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5、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学会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大自然四季 【单元课时安排】
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广玉兰 2 夹竹桃 2 古诗两首 2 习作六 2 练习六 3
18、广玉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正确分段,概括段意。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积累知识
课前组织学生认识广玉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广玉兰的花、叶,让他们去“看”、“摸”、“闻”。了解它们的特点,强化创新意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学好课文做准备。 二、 再现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再投影出玉兰花、叶片实物图,引导学生回忆亲眼见过的广玉兰,说说它的花的特点,叶子的特点及广玉兰的生长特点。 三、初读课文。
(一)播放课文录音,欣赏课文内容。
(二)提出自学要求:放声读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明确学习任务:
(1)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 (2)读通课文。
(3)讨论画出的词语,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2、小组学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3、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教学难点:
理解广玉兰的美和它旺盛的生命力。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广玉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广玉兰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过渡: 广玉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印象,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广玉兰,一起去细细的欣赏一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2到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细细品读。(学生自主学习) 二 、教学第三自然段
(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交流:“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数世同堂”“生生不息”是什么意思?(一代一代的繁衍,不停息) 那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数世同堂”在文中怎么理解?(在文中指在同一棵树上有各种形态的广玉兰)
2、细细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不同的广玉兰?(生交流) 3、在这些形态不同的广玉兰中,你喜欢哪一种呢?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先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吧
4、学生交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相机点拨。
5、引读:因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所以,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6、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灭绝,这就叫——生生不息(板书)
对这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有了形象的了解后,相信读好它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读,一会儿比比看哪组读得最好。 7、指名读,师生互评
8、在刚才的阅读中,大家都显得那样投入,这些优美的文字,如果能变成自己的语言,不就更好了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态试着背背看。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在绿油油的叶丛中的广玉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洁净、高雅)(多媒体展示课件)(板书)
2、从哪些语句看出它洁净、高雅的特点的?“我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 a 这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花瓣的?
b广玉兰花瓣的色彩和质感是什么样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质感呢?有点玉琢冰雕,多媒体展示,看一下玉琢冰雕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和广玉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秋冬时节„„”
过渡:你还能从哪些语句看出广玉兰的叶子也很有生命力的? “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A 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板书) B “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怎么理解? C 你能读好它吗?
2、广玉兰的叶片从外形上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这就有一张广玉兰的叶片,你能看着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咱们再来看看书上怎么写的吧。 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记住这张充满生机的绿叶吧! 板书设计:
幽香
18、广玉兰 洁净 高雅 生生不息
(旺盛的生命力) 终年不败
19、夹竹桃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l自然段,完成练习:
(1)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_____________。 (2)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五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感受意境。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1、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
6、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五、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汇报。 5、再次背诵。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教学过程:
总课时数: 日期:
一、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4.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的妙处。 (1)雪火相容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二、指导背诵 1.熟读课文。 2.指导方法。 3.学生试背。
三、感情朗读,完成练习 1.回答文后问题。 2.课后完成背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
20、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 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墨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梅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突出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难点:凭借诗歌内容,感受梅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突出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练习六
教学要求: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学会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趣味地诵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教学时间: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渎诗歌,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所写的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诗中写出了四季各自怎样的特点?写得是否生动而又有生机?为什么能写得充满生机?、 (3)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4)师生共同小结:抓住了四季各自典型的特点来写;由于把四季写得和我们人一样富有感情,写“活”了,所以充满生机。
(5)要求学生说出四季各自还有哪些特征。(为第二部分教学准备) (6)师生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让学生充分读例句,分析写法。
(2)根据上一部分教学里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让学生仿照写夏姑娘、秋姑娘、冬姑娘的句子。
(3)指明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句子。
(4)全班评议,看谁写的优美,有生机。
(5)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练习,多观察,多写这样的句子。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日期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要想写好文章,积累一些成语是必要的。同样,写好关于四季的文章和句子也需要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要求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成语。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成语。 (4)师生汇总大家所说的成语并分类。
(5)教师小结:注重积累,灵活运用,交*积累。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审题。
(1)指明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4)指明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龙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这是诗人对热切期望为国建功,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3.练习。
(1)带着对诗意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诵读。 (2)集体齐背。
第六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正确理解意思,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2.正确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正确运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3.积累有关景色描写的成语,会分类。
4.学习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复习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文中字词,灵活运用,积累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预习导航:自主复习第六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
总课时数: 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广玉兰、夹竹桃、石灰、梅”四幅画面,说说你认识它们吗?
2.根据图片分别用一些词语形容它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六单元。 二、自主复习:
第六单元:咏物抒情 18、广玉兰 1、《广玉兰》本文通过描写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达了表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更爱它旺盛的生命力。
2、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3、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9、夹竹桃(作家名片——季羡林) 1、《夹竹桃》本文通过描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达了表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夹竹桃》作者是季羡林,他被誉为 “学界泰斗”。他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4月,93岁的他还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学界泰斗,,学界泰斗,,学界泰斗,,学界泰斗,。” 3、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①、夹竹桃开起来红白相印,景象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4、你还知道哪些职务向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竹子、松树、腊梅花 5、给加点字注音:夹竹桃( ) 参差( )( ) 模糊( ) 20、古诗两首 [ 墨梅(我家洗砚)石灰吟(千锤万凿)]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2、《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名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名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默写《石灰吟》,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锤 击 千锤万击 若 等闲 若等闲 人间 全诗意思: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日期:
默写《墨梅》,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吾 洗砚池 池头 树 痕 淡墨痕 夸 清气 满乾坤 全诗意思:
习作6 练习6
1、学会书中的仿写句子。
2、练习6学会用拟人手法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搜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 春季:春光明媚 花红柳绿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繁花似锦 春意盎然 姹紫嫣红 满园春色 夏季: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秋季: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菊傲霜 桂子飘香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冬季: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岁寒知松柏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滴水成冰 3、《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 其内容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金络脑”的意思是千锤万击 出深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千锤万击 。聪 从诗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可看出使人因千锤万 击 。
4、给加点字注音:夹竹桃( ) 金络脑( ) 燕山( ) 燕子(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