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筏尚旅游网
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教学的有效

科学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需要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科学课程标准 (3~ 6年级 )》 (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小学科学学科能力的培养趋向于综合能力。 ” “多元激励性”评价是在“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关爱为核心,以激励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坚持“六种解放”,实施“给孩子一个优点,让他们发挥出十个优点”的激励性评价,给学生一个全面、公正、客观、及时、理性的评价,创设出一种“人人快乐,人人创造,人人争先”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十种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质疑传统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评价往往是老师给学生写评语,这种评价方式我们称之为“静态评价”。然而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用“静态的评价”去衡量“动态的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

从评价内容上看,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其重要的评价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显然,这种评价不能全面涵盖学生的整个品德风貌、学业成绩,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观是不相符的,改革评价内容与标准已迫在眉睫。

从评价时间上看,传统的评价往往到了学期的结束才进行,用“企业年终评估”的形式对学生一学期的成绩、行为表现进行总结,忽视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闪光足迹,这也不符合人发展中的需求规律。并且,这样的评价缺少有效的后续手段,达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从评价的角度看,传统的评价只是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电,忽视家庭、社会、教师、学生之间的多边的交流。

综上所述,传统的评价具有片面化、单一化、静止性的缺陷,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以领导、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少了家庭和社会的多元参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自身评价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多元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表明,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孩子需要激励,犹如禾苗需要雨水。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并且经常给予激励,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我们提出的“多元激励性评价”就是指在充分发挥师生作用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充满激励的评价。

从评价的人来说,变单一的教师评语为多元的激励性评语。我采取了“四心相联”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激励性寄语;学生之间的激励性赠语以及社会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等。

从评价的时间上讲,变单一的期末性评价为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把评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变单一的注重学业成绩评价为多元的整体性评价,把评价转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

“重在赏识”、“重在肯定”、“重在自我发展”是我们制定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它淡化了“学习好才是好”的观念,将育人与教书,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将学生—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学校—社会融为一体。

三、我们的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以长的激励性评价为关键。在评价的激励下,明晰目标并付之行为,并能最终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是核心,同时产生新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行为、评价、体验四个环节是循环运作的,由此促进不断发展、进步。发现并尊重学生的需要为激励的前提,以教师、学生、家、目标导向,创设激励环境。

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中,多元是外在的形式,而激励性则是贯穿整个评价的灵魂。。 2、活动载体,以活动促发展。

为了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我们还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激励意识。

评价激活了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出来,也培养了其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变得更主动了。

3、四心相联,构建立体化激励评价网络。

在量化评比时,我们采取“四心相联”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 评价主体的多元并不意味着评价的实质有了改进,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才是问题的根本,才会使多主体的评价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自评。开始时,学生并不会评价,只是泛泛而谈,比如:我五月份表现不好,六月份我要继续努力.老师注重引导:五月份哪项成绩表现不好,为什么不好?原因在哪里?六月份怎样努力?打算得到多少个标志?当学生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时,教师会及时发现、纠正,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这项工作简单却又繁琐,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细致入微地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然后反复多次地去校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渐就会有针对性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互评。学生之间朝夕相处,相互最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细微变化。但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为此,我校的张芳老师让每个同学每周设计一张表扬卡,写出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得到表扬卡,提出独特问题的同学会得到同伴的赞美,就连后进生也会意外得到渴望已久的表扬卡……在每周五的班会中,比一比谁收到的表扬卡最多。

这样一来,为了写好每周的表扬卡,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去发现别人的长处;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卡,同学们表现得也更自觉了,他们不再以苛刻的目光去挑剔同学的缺点,而是以欣赏的眼光去仔细寻找每个同学的优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快乐着。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引导学生评价内容细致化,如:你的学习真有进步,不如说今天你发言时声音真响亮,你的这个字写得真漂亮,你的课文读得真熟练等。许多家长在反馈中写道:\"表扬卡真的很好,孩子的进步挺快。\"也有的家长说:\"从表扬卡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这么漂亮的书写,我们很高兴。\"表扬卡成为沟通家长和学校的连心桥,也让学生从学习伙伴那里获得了上进的动力。

——老师评。我们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充满激励,坚持以“关爱”为核心,以正面鼓励为主,努力追求情感化评价语言。无论是在学生的素质评价手册中,在学生各类作业、练习中,还是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口头评价时,都在使用商讨、鼓励、赞扬的口吻,使评语不仅是评价,更是交流。

我们采用“优点+鼓励”的评语模式。“优点”是指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括学生已掌握了什么,取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出色的地方,以及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等。“鼓励”是指教师用鼓励的口吻,针对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方向和希望达到的目标。

形式上可分为“即时评语”、“终结性评语”。如“子路,很懂事,上进心也很强,可惜字不很漂亮。如果抽空练练字,就能把字写得像你一样漂亮了。试一试,好吗?会让老师失望吗?”

——家长评。通过每节课的评价、每天的喜报、每周的“家校联系卡”,及时地把学生的表现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每周一次的《评价表》上专门设计了“家长寄语”一栏,请家长给孩子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语句。通过交流与沟通,家长更多地了解了孩子,由过去的终结式了解变为即时性了解、过程性了解。家长也由了解学校变成理解学校,由理解学校又变成支持学校,我们与家长已经形成了一种能直接对话的交往关系。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份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有学生自己收集的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材料既要真实还要定期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老师共同确定,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收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每个袋子都是沉甸甸的。捧着它,学生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四、我的思考

实践中,我发现对非学业评价有待改进和加强。由于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标准较笼统,很难操作,也很容易使评价流于形式或失去公正。如对“问题小机灵”的评选,在课堂上有很多同学都要举手提问,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几个同学,奖章也只能给这几个同学中的部分同学,对于没有机会提问的这些同学,他们的问题也许更精

彩,但他们却得不到奖章。

在下一阶段的评价中,将重点思考如何对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初步打算以评语的形式将非学业评价内容反馈给学生,可以是定期发给的小喜报,也可以是批改作业时简单的三言两语,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给以评价,更好地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

总而言之,正确、合理地使用测评工具对教学起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科学评价更要融入科学学科的各个方面,并将科学学科的三维目标整合在评价过程中。当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以合理的评价期望学生时,学生就会没有自卑,没有失望,学生心灵的天空也会更明朗,心理自我教育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学习也会更加充满希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