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第1 1卷第5期 治愈率分别为87.04%(47/54)和67.92%(36/53),两组有统计学意 义(2 5.62,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同随访时间疗效比较[n(%)] ・临床研究・519 用药和口服用药,局部用药疗效好但因局限性,容易复发。克霉唑和 氟康唑均为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相似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 菌细胞色素P450功能,导致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受阻和麦角 固醇的合成前体24一甲烯二氢羊毛固醇积累,从而降低膜内脱氢酶活 性,使真菌细胞膜缺损,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抑制真菌的生长或使 真菌死亡【3】。但克霉唑只适用局部浅表真菌感染;而氟康唑具有相对 分子质量小,易溶于水,1:3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的优点。《外阴阴 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规范草案》 中也规定,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假丝 酵母菌病首选口服药。本实验资料有35例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 2.2复发率 者,因此利用克霉唑和氟康唑联合用药,通过药物协同作用。7~14d 和30~60d复查,治愈率分别达96.3%和87.04%,复发率为12.96%,远 30~60d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12.96%(7/54),对照组复发率为 32.08%(17/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2=5.62,P<0.05)。 2-3药物反应 两组未发现不良药物反应。 3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除存 优于单用克霉唑组。本组实验结果表明,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是治疗外 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IvI】.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9—240. [2] 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夕 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30・43 1. [33] 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2—433. 在于女性阴道粘膜外,还存在于VI腔、肠道、皮肤,这些部位的外阴 阴道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目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局部 门冬胰岛素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分析 余荣波 (云南省沧源县班老边境检查站卫生室,云南沧源677404) 【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 DM)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6例。实验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每日早晚两次皮下注射,对照组用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每日早晚两次皮下注射,疗程6w。观察 两组三餐后平均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实验组三 餐后平均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能有效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改 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5—051 9-02 停AT-Ⅱ受体阻滞剂治疗1个月 。 1.2方法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慢性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D细胞功能缺 陷和胰岛索抵抗Ⅲ。临床上T DM治疗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常失效,主 要原因之一就是胰岛D细胞功能下降,如改行胰岛素治疗,可较好地 两组患者均行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常规治疗,停用降糖药,实验 组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0.4~0.6 U/(kg・d)2次,早晚餐前10 ̄30min 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早晚餐前10 ̄30min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 素注射液,0.4~O.6 U/(kg・d)2次,疗程6周。2d测空腹、餐后2h 血糖值,视血糖值多少增减胰岛素注射剂量。血糖控制标准:空腹 6.0mmol/L、餐后2h 8.0mmol/L。 控制餐后血糖(PG),有利于D细胞功能改善。而在临床实践中老年 糖尿病控制血糖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有门冬胰岛 素和精蛋白锌胰岛素,在临床虽然有多种方法干预血糖,但应用门冬 胰岛素三餐后皮下注射研究资料报道较少,本资料对132例T DM患者 行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的疗效进行资料分析对比,现报 道如下。 1.3疗效判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①显效:症状消失,血糖值正常;②有效:症状改善,血糖值接 近正常;③无效:血糖无变化,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确诊的1 32 例T DM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确定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6例观 察。实验组包括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3.5士4.7)岁,糖 尿病史2~15ff,入院时空腹血糖(8.4±1.6)mmol/L,餐后血糖 (14.8土4.5)mmol/L。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0例, 平均年龄(44.3土4.6)岁,糖尿病史1~16年,入院时空腹血糖 (8.3士1.5)mmol/L,餐后血糖(13.9±4.7)mmol/L。全部患者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 实验组显效24例(36.4%),有效41例(62.1%),无效1例 (1.5%),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显效l6例(24.2%),有效42例, (63.6%),无效8例(12.1%),总有效率为87.9%,实验组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9,P<0.05)。 520・临床研究・ 2.2餐后血糖观察 实验组三餐后2h平均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 学意义 <O.05)。见表1。 February 2013,Vo1.11,No.5国皿立即注射,模拟餐时 胰岛素的分泌,达到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门冬胰岛素副反应 少,如出现常发生的为低血糖反应,当胰岛素剂量高于需要量时低血 糖发生。过低的血糖又可能诱发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继而发生严重高血压或心律失常。是此外,还偶见荨麻疹,皮疹。临 床资料显示,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度好、疗效迅速但药物持续时间较 短的特征。本资料采用规范饮食、规律生活,合理运动、调整健康的 心态等措施,门冬胰岛素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精蛋白 表1两组三餐后平均血糖比较(13,x±s) 3讨论 锌胰岛素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门冬胰岛素能有效地 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精蛋白锌胰岛素效果好,进一步提高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DM效果显著,如根据 进食量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更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 低其严重程度,减少血糖的波动,在有效降血糖的同时药物的安全性 T DM是患者是胰岛素分泌减低的一类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 物超过l0年者发病率高 】。主要原因为胰岛p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 素抵抗,随着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年发生率的上升,当患者出现 口服药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时,可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目前 研究显示,T,DM适用胰岛素治疗的有,高血糖严重者或血、尿酮 体、严重感染、严重损伤、严重肝肾脏病、严重体重下降,13服降 好、不良反应小,尤其有效避免了引起严重低血糖,有效改善患者的 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糖药最大剂量效果不佳者,另外,还包括孕妇患者、对口服药过敏 者及药物副反应重者。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强调使血糖安全 达标的重要性,对于合并多种其他疾患的老年患者血糖安全达标尤 为重要。精蛋白锌胰岛素具有药效均匀,作用时间最长可达36h, 适用于糖尿病分型中的轻、中型患者。但也有资料显示,该类药物 参考文献 [1】焦玲,裴桃枝.初发2型糖屎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p细胞功 能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3):198. [2]刘泽洪.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30R E'I ̄床治疗比较[J]l中国现代 医生,2009,47(8):21—22. 在T,DM的治疗中,患者吸收较缓慢,导致起效缓慢。新型人胰岛 素的类似物-门冬胰岛素,是一种超短效胰岛素,采用重组DNA技 术使用后将人胰岛素B链第28位的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代替,所以 该品形成六聚体较少,起效快速,为10~20min,常在餐前或餐后 [3]龙菊华,盛杰,周谊辉.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患者短期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5):763— 764.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比较 许光清 余志新 (无锡市惠山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前洲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81)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 2011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联合 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I缶床疗效、血压、高尿酸血等指标。结果治 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0%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尿酸血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O.05)。 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缬沙坦;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5-0520—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 重危害 】。对于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张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因予以 综合治疗 。J。为此我院针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 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 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FJ收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 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O例,女45例,男45例{年龄33~70岁,平 均(36.8 4-0.7)岁;病程0.5~3.2年,平均(2.34-l_3)年;患者心、 肝、肺及肾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高血压药物,随机分为观 将我院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O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苯磺酸左 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 0Ud;缬 沙坦分散片80mg,l ̄./d;观察组患者应用吲达帕胺片联合缬沙坦分散 片进行治疗,吲达帕胺片2.5mg,1次/d,缬沙坦分散片80mg,1次/d;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尿酸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