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学设计1(镇江市实验小学)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学设计1(镇江市实验小学)

来源:筏尚旅游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镇江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全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本文写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前后照应,那个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围绕课题层层渲染,逐渐展开叙述。1-3为第一个自然段交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大师达仰对徐悲鸿的看重,引起一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偏见,他励志学画,力求为国争光;4-6为第二个自然段讲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他克服生活的清苦,全身心的投入到辛苦的学画中;7-8为第三自然段讲徐悲鸿学画的结果。他通过优异的成绩改变了别人的偏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让学生感受徐悲鸿“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刻苦学画精神,并在体验中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1.“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2.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资料链接】

徐悲鸿(15年—1953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徐悲鸿学兼中西、博采诸长,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而且毕生创作不辍,留下众多传世之作。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是他笔下驰骋奔放的骏马,受到人们的赞赏、钟爱与追捧,以致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典型代表与象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导学

1.查字典,理解“励志”与“立志”意思的不同。想想课文为什么用“励志”。2.练习册的第二题

二、师生互动

(一)揭示课题,了解徐悲鸿

1.课件出示徐悲鸿多幅作品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对,他就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他擅长画马,他画的马精神抖擞、豪气勃发,似乎要从画面上奔腾而下。

3.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他的绘画技艺为什么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

4.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查查字典,看看字典中对“励”怎么解释的?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

你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题就告诉了我们。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吗?那就把课文再读一遍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 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绘画 努力 认真 陈列

购买 成绩 错误 不知疲倦

嫉妒 鞠躬 临摹 有眼不识泰山

3. 出示多音字,读正确

zhòng chóng chòng

看重 重新 冲着

4. 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相信你对课文内容也比较熟悉了,那么这些问题你能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

出示: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1-3自然段)起因

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4-6自然段)经过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7-8自然段)结果

5.学生默读课文,在自然段后标出“‖”

6.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徐悲鸿碰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2. 师范读第二段,你从中可以感觉到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怎样?自己体会着读一

读,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想一想外国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3.看到外国学生这样盛气凌人,听到他对中国人这样满不在乎的评价,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引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这句话的最后是一个“!”,想想当时的场景,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5.感受到徐悲鸿坚定的信念了吗?再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6.小结:一件小事却触动了徐悲鸿的爱国之心,为了做一个才智过人,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争光。

三、当堂练习

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四、巩固延伸

1.习字册

2.阅读成语故事《有眼不识泰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4—7段,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2.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

3. 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导学

1. 课后第三题

2. 练习册的第一题

二、师生互动

(一)回顾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徐悲鸿立志学画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这个故事的,因为外国学生很看不起中国人,

徐悲鸿立下了一个志向: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4—6段

1.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有了这个宏伟的志向,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2.那么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的?自由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再想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把“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写得十分具体。

3.学生交流

一方面是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巴黎的博物馆去临摹。从“每逢……就……”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从“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又可以看出他付出了很多时间。从“潜心临摹”还可以看出徐悲鸿在照着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绘画的同时还用心钻研。徐悲鸿为了达成自己的志向,用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付出了比常人多许多倍的努力,因此他的画技有了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是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徐悲鸿的生活课文中用“清苦”一词概括,他住得是这样简陋,吃得是这样简单,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为的是——(引读)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清贫的生活也没有阻挡徐悲鸿奋发的脚步,正因为他胸怀崇高的志向啊!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励志学画,奋发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引读第7自然段

2.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同桌说一说。能用上这些词句就更好了。

出示: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人流如潮 中国人扬眉吐气 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3.学到这里,你怎么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呢?

全班交流

4.那个当初嘲笑徐悲鸿的外国学生此时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同座一人扮徐悲鸿,另一人把外国学生的话用诚恳、佩服的语气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分角色表演

三、当堂练习

1.读一读这些词语,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2.全班交流

四、巩固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被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了吗?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留下了热爱祖国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出示伟人的爱国之语: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2.阅读中外名人励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故事。

板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向 勤奋刻苦

有骨气 为国争光

教学随笔真正的中国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